网络用语都从哪里来(网络流行语背后的商道)

现在我们熟知的各种网络流行语,在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营销行为,以及商业运作的力量呢

网络用语都从哪里来(网络流行语背后的商道)(1)

“来了,老弟”

“好嗨哦,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前一阵周围都有不少朋友反映,已经被这两句魔性语言洗脑了。

或许,大家对于诸多网络热词并不陌生,无论是锦鲤、skr,还是来了,老弟等等这些来自于民间达人的脑洞。不过今年与众不同的是文章开头这两个刷屏的神梗,除了捧红了烧烤大姐和贵州小伙本身之外,更带火了一众改编创作的流量明星。

网络用语都从哪里来(网络流行语背后的商道)(2)

“养网红,还不如造网络金句,那流量可实在多了。”说起霸屏的各版本“好嗨哟”、“老弟来了”,从事网红经纪的张孟海感慨万千。他所在的网红经济公司规模不大,扔到圈子里宛如沧海一粟,但是张孟海自称是圈里最能琢磨的人。

那些网红脸其实不会有太长生命力,真正有流量的还是流行语。只要能挖掘出一两句流行语,就能坐拥大半年的流量。

那么,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网络金句、神梗到底是如何炼成的?它们背后又蕴藏着哪些商业价值?

众所周知,网红很难养熟,一旦火了又会被挖走或者是跳槽。但是在以前,网红就是流量,而流量则是各家机构的生存之本。

培养一名网红需要团队投入大多精力和成本。而且网红本身的特性、气质、才艺、影响力很容易被新的流行替代,生命力太短。而流行金句却不同,它可以通过改编和再创作,复刻成功更多的衍生品,生命力会更长久。他透露,很多经济公司和营销团队都有专人每天泡在短视频平台上,对于一些出位、个色的内容进行挖掘,一旦有值得出手的,就会进行签约和推广。

最近这个‘好嗨哟’,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各类版本的‘好嗨哟’几乎是在两周时间就充斥了各个短视频平台。其中,钢琴改编版“好嗨哟”,综合播放量达到了187.1万;尬舞版 “好嗨哟” 视频的播放量也超过了50万。

这就是流量神梗的魅力,而翻版创作的作品也能跟着火起来。

网络用语都从哪里来(网络流行语背后的商道)(3)

不过,自家培养的网红火了,团队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极力挽留。而要是挖掘出一个神梗,团队却能利用这个梗衍生出更多的作品,甚至超越原始版本,将更多流行属性附加在动画、短视频、周边产品上。

尤其在这个资本更趋理性的寒冬,每一次融资都显得举足轻重。因此,挖掘出一两句能够在近期登上网络流行语排行榜的金句,就成了公司全员的目标。流行语不一定是笑梗,但一定要非常洗脑,非常特别。近一年来将一句平实无奇的词语塑造成网络热词的,往往都是些平淡无奇的普通人。很少见到哪个网红美女或者明星说了一句话,就成了刷屏的流行语。

最近火遍全网的 “来了,老弟”,视频拍摄者和烧烤大姐的原始作品虽然普通,但网上大量流传的翻版作品,却有太多机构运作的影子。很多都是机构营销的手法,还有大量推手在支撑热点事件的裂变。”因此,想让流行语红遍大江南北,“水军”力量不容小觑。刷量、转发所需的成本投入,成了相关机构打造热点的最大支出。

耗费团队大量精力、成本挖掘打造出的金句和笑梗,往往难以流行开来。但一些草根达人随性的吐槽和演绎,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及网友的笑点,成为年度流行热点,这说明草根力量在崛起。

在这些魔性十足的网络流行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营销行为,以及商业运作的力量,我们很难一一作出分析。但是,当大众为这些“热点”拼命打Call的同时,喷涌的流量也为创作者、内容机构、分发平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影响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