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排行榜(电子信息类专业解读)
——摘要:电子信息类专业涉及面很广,就业市场广阔,社会需求量大,薪酬待遇好,而且具有发展前景,也是各类专业报考中的热门专业。
根据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工学门类中的电子信息类现有18种专业:其中,2012年目录中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水声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医学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工程及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教育;2018年新增人工智能;2019年新增海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类专业近年来成为热门专业和高薪职业,下面就部分专业进行解读。
一、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是一个较宽口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该专业和计算机、通信工程都有交叉。
1.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概率与统计 、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大学英语、专业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RM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电工实习以及电子工艺训练等实验课程。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从事雷达、导航、通信、制导和空间科学与应用及航天电子信息系统等各种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或报考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也可从事天线、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管理工作,或报考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到各类应用电子技术的企业从事引进、开发、运行、维修等工作;如从事: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新能源、 计算机软件、 互联网/电子商务、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等行业。
3.院校推荐。根据全国第四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有95所开设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A
2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3 10003 清华大学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5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6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A-
8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1 10286 东南大学 A-
12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A-
13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A-
14 10001 北京大学 B
15 10056 天津大学 B
16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17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18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19 10335 浙江大学 B
20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21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23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24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B
2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6 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B
27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B
28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B
29 10110 中北大学 B
30 10145 东北大学 B
31 10280 上海大学 B
32 10284 南京大学 B
3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34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35 10384 厦门大学 B
36 10422 山东大学 B
37 10486 武汉大学 B
3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39 10590 深圳大学 B
40 10610 四川大学 B
41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42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43 10183 吉林大学 B-
44 10285 苏州大学 B-
45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46 10294 河海大学 B-
47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48 10558 中山大学 B-
49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50 10611 重庆大学 B-
51 11646 宁波大学 B-
52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B-
53 90033 装备学院 B-
54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B-
55 10386 福州大学 C
56 10459 郑州大学 C
57 10532 湖南大学 C
58 10589 海南大学 C
59 1062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C
60 10673 云南大学 C
6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C
6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C
63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64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65 10247 同济大学 C
66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C
67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
68 10304 南通大学 C
69 10055 南开大学 C
70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71 10059 中国民航大学 C
72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73 10246 复旦大学 C
74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75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
76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77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C
78 10403 南昌大学 C
79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C
80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1 10533 中南大学 C
82 10559 暨南大学 C
83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C-
84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C-
85 10216 燕山大学 C-
86 10255 东华大学 C-
87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697 西北大学 C-
9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C-
91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92 10730 兰州大学 C-
93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C-
94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95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C-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特别是微电子与光电子电路、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能够用系统的观点分析、综合和处理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良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接受微电子实践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1.主要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基础物理、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零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专业课程有;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以及微电子学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学生毕业面向微电子、测控等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和科研教学等方面工作,在公司、企业从事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研制、测控仪器软硬件设计和电子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工作。主要从事工艺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等工作。随着社会需求会逐步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就业前景看好。
3.院校推荐。根据第四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2 所,本次参评4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0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请大家参照排名填报志愿。
第四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排名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2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286 东南大学 A
6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A-
7 10246 复旦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2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3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14 10056 天津大学 B
15 10183 吉林大学 B
16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17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B
1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9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20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21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B
22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3 10055 南开大学 B
24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25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7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28 10384 厦门大学 B
29 10486 武汉大学 B
30 10558 中山大学 B
31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32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357 安徽大学 B-
35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36 10386 福州大学 B-
37 10422 山东大学 B-
38 10532 湖南大学 B-
39 10611 重庆大学 B-
40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41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42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43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C
44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C
45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46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47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8 10216 燕山大学 C
49 10280 上海大学 C
50 10533 中南大学 C
51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C
52 10730 兰州大学 C
53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C
54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55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C
56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57 10512 湖北大学 C
58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59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C
60 10610 四川大学 C
61 10657 贵州大学 C
62 11664 西安邮电大学 C
63 90039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C
64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
65 10075 河北大学 C-
66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67 10110 中北大学 C-
68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C-
69 10285 苏州大学 C-
70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C-
71 10459 郑州大学 C-
72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C-
73 10590 深圳大学 C-
74 10697 西北大学 C-
三、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本科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电子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通信、应用电子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电子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学习电子电路理论与技术、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信息理论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接受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1.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微波技术与天线、广播电视发送技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
2.通信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工作。主要在通信、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如: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新能源、 计算机软件、 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 互联网/电子商务、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等行业。
3.院校推荐。根据全国第四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共有95所开设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大学,通信工程排名情况与电子信息工程相同。
四、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理工兼容、互补的专业,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各种固体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新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该专业良好的实验技能;了解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与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善于自学,不断更新知识;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借助工具书阅读该专业外文资料。
1.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及实验、模拟电路及实验、数学物理方法、C 语言、数字电路及实验、信号与系统及实验、半导体物理及实验、固体电子学、微电子器件、微电子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CAD、微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和集成电路工艺实习等。
2.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毕业生去向是报考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到集成电路制造厂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以及通信和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和研究工作。
3.院校推荐。根据全国第四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相同。可以参照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填报志愿。
五、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理工融合为特色,依托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将来在光电信息处理、光电子学、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主干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软件技术基础、物理光学、应用光学、信息光学、光电信息工程、信息处理基础、光电检测技术、近代光学量测技术、传感器原理、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光电子学、数字图像处理等。
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电机、品质控制、市场推广、程序编写及教育等行业工作。毕业生亦可进一步在科学或工程学等范畴深造,获取更高的学位。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信息技术 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3.院校推荐。根据全国第四轮光学工程学科评估结果,共有57所开设光学工程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大家可以参照下面排名填报志愿。
全国第四轮光学工程学科评估结果
(以下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335 浙江大学 A
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3 10056 天津大学 A
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5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6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A-
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8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A-
9 10003 清华大学 B
10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1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2 10055 南开大学 B
13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B
14 10285 苏州大学 B
15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16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B
17 10590 深圳大学 B
1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9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20 10246 复旦大学 B
21 10284 南京大学 B
22 10286 东南大学 B
23 10610 四川大学 B
24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B
25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B-
26 10075 河北大学 B-
27 10356 中国计量大学 B-
28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29 10422 山东大学 B-
30 10558 中山大学 B-
31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32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B-
33 10108 山西大学 C
34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35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C
36 10216 燕山大学 C
37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38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39 10559 暨南大学 C
40 10611 重庆大学 C
41 10295 江南大学 C
42 10299 江苏大学 C
43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44 10384 厦门大学 C
45 10385 华侨大学 C
46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C
47 10486 武汉大学 C
48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C
49 10060 天津理工大学 C-
50 10152 大连工业大学 C-
51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
52 10332 苏州科技大学 C-
53 10357 安徽大学 C-
54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5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56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C-
57 10697 西北大学 C-
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材料与工艺技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系统封装设计以及多芯片组件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工具的研发、电路系统开发等工作,也可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1.主要工程。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基础课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大学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2.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内外各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等电子系统设计单位和微电子产品的单位从事微电子系统的研发设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处于飞速上升期,不仅缺乏技术型人才,而且对领军人才的渴求更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强人才培养,着力发展芯片设计业,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进一步指出,要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另外,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缺失、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但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专业人才储备数量少,中高级人才缺口很大
3.院校推荐。开设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大学生必备网为大家整理的开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大学名单汇总,总共约28所学校,排名不分先后,供大家填报志愿时参考。
序号 院校名称
1 天津大学
2 大连理工大学
3 哈尔滨理工大学
4 南通大学
5 合肥工业大学
6 华侨大学
7 山东大学
8 济南大学
9 深圳大学
10 电子科技大学
11 西安理工大学
12 西安邮电大学
13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14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15 天津理工大学
16 黑龙江大学
17 苏州大学
1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9 厦门大学
20 福州大学
21 青岛科技大学
22 华中科技大学
23 重庆大学
24 重庆邮电大学
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6 广东工业大学
27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8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七、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医学信息系统及集成、数字医疗及其他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和管理的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需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关的较为宽广的理论知识,受到医学信息系统相关的工程能力的训练,能在医学信息工程、数字医疗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1.主要工程:计算机科学、医药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生理解剖、医学信息、医学传感检测、医学仪器、医学信号及图像、生物系统及建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控制系统等 。
2.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和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医疗卫生部门、医疗器械设计与生产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设计、开发、维护和评测等工作;也可在医药研究机构、医药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信息和医学信息类的科研院所、医药卫生单位、生物医学电子信息企业等,从事科研、开发、应用设计制造及设备管理和销售等方面工作。
中国有十四亿人,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随着时代发展,医药系统信息化更是大趋势,目前的中小医院这点还十分不完善,系统很落后,改造系统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3.院校推荐。全国共有9所开设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下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列表,考生可以参照下面排名填报志愿:
大学排名 学校名称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3 浙江中医药大学
4 辽宁中医药大学
5 四川大学
6 甘肃中医学院
7 成都中医药大学
8 南京大学
9 湖北中医药大学
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软硬件技术相结合、宽口径、主要面向未来信息产业人才市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电路设计软件和电子器件的使用,具备较强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实际技术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该专业旨在培养该领域内从事电子与通信领域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电子系统、信息系统等的设计、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比较不错的大学推荐。下列排名不分先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
九、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专业。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1.主干课程。⑴认知与神经科学课程群: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基础、人类的记忆与学习、语言与思维、计算神经工程。⑵人工智能伦理课程群:《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⑶科学和工程课程群: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科学家和理论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寻找人工智能的突破点,同时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让人工智能学科走在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上。⑷先进机器人学课程群:《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⑸人工智能平台与工具课程群:《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⑹人工智能核心课程群:《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2.开设院校推荐。2018年4月,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人工智能”专业新增最多。目前有180所高校都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此外,“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医学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等智能领域相关专业,也同样是高校的新增备案和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的热门。
北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建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
天津: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
河北:河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等。
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常州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
山西: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
辽宁: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
吉林: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大学等。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
浙江: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温州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
福建: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州师范大学等。
山东: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
湖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
四川: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
重庆: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
甘肃:兰州大学等。
安徽: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
江西: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
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
湖南: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南华大学等。
广东: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贵州: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
3. 发展前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虽然中国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总体上缺乏人工智能的基础教学能力,高校在独自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上有所欠缺。
十、海洋信息工程。海洋信息工程专业是2019年教育部批准新开设的专业。海洋信息工程专业是利用声、光、电、磁等信息载体,实现对海、在海、为海观测、探测和监测的新兴工科专业,主要探索与研究海洋信息源机理和物理场规律、科学先进的认知途径、前沿深入的信息挖掘处理与应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研制相关的海洋信息传感器、计量装置和处理与决策系统。
该专业着重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备海洋物理与信息感知、海洋传感器与海洋信息获取、海洋探测技术与系统和海洋信息传输与处理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海洋信息系统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中国高校首个开设海洋信息工程专业,为满足海洋信息学科群对后继新兴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船、海、核领域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是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哈尔滨工程大学积极响应落实海洋强国战略,重点规划建设主要学科群之一——海洋信息学科群。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一大批企业、科研院所和单位进军海洋相关研究领域,中国对海洋信息工程领域科技人才需求大幅增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