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钢有多厉害啊(解说风格是这样打造的)

央视体育评论员洪钢以解说风格平实轻松、沉着稳重著称,专业知识也较扎实。在10来年的体育解说生涯中,洪钢受到了球迷的广泛好评。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人这一辈子,就是在不断寻找自己,或者说,寻找自己的位置。从某些方面来说,我是幸运的:做一个体育新闻人,我喜欢这个工作。”正是因为热爱,他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一开始进央视,洪钢没什么身份,只是临时工,到正式聘用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2001年3至4月的排球联赛结束后,洪钢又解说了全国篮球乙级联赛、甲A和CUBA。当时央视仍缺解说员,所以客观上给他创造了很多机会解说各种比赛。在央视第一次解说羽毛球比赛,他记得是2001年全英公开赛,当时是录播的。

2002年汤尤杯赛在广州举办,洪钢正好认识负责羽毛球赛转播的导演助理徐彤。他对徐彤说,自己对羽毛球很感兴趣,徐彤便把洪钢推荐给了导演孙伟。当时,在汤尤杯赛前有个小比赛,他的解说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最终,导演决定汤尤杯赛让洪钢和蔡猛担任解说。

在汤杯预赛阶段,央视体育频道的负责人马国力听了洪钢的一场解说,对他很认可,并决定接下来的汤尤杯半决赛、决赛都由洪钢解说。不想,他的这一首次羽毛球大赛解说好评如潮,得到了球迷们普遍的肯定。

洪钢认为,当时自己的解说比现在还是差了很多。之后,他又解说了釜山亚运会羽毛球比赛。在釜山亚运会之前,朋友告诉他,龚智超(微博)认为央视的羽毛球解说不专业。虽然龚智超没有明确指的是他,可洪钢还是认为说的就是自己。

从2002-2003年全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开始,洪钢才真正大量投入到解说羽毛球比赛当中。由于央视并没有专门的体育专项知识、技战术培训,基本上都要靠自己琢磨,洪钢在这一年度的俱乐部联赛解说中,明显提升了解说水平。当时的省队队员,现在已成为国家队的主力。他和这批选手比较熟,每次赛后,他都去跟运动员、教练员聊技战术,和球员一起打球。从点点滴滴中,他积累了很多东西,并不断运用到解说中。

为了让自己更内行,洪钢开始更多地请教技战术问题。当时联赛苏州赛区的接待人员是一名退役运动员。一次聊天中,他说:“夏煊泽(微博)的进攻不光是突击那一下厉害,更主要是上网快。”善于举一反三的洪钢一下子悟道:对方实际上是告诉你,突击是为了给上网制造机会。学习专业人士的思路,加上擅长琢磨和总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使洪钢更加融会贯通,知其一也知其二,而不是仅掌握一些死知识,只能做表面文章。

2003年的苏迪曼杯决赛,陈宏输给李炫一。虽然央视没有转播,但洪钢仍看了录像,并在国家队回国后,向教练请教陈宏输球的原因。2006年亚运会男单决赛,林丹输给陶菲克,他也会问国家队教练,林丹为什么输了球,以了解教练的思路。同时,他自己也做功课总结一下,陶菲克是怎么赢的。洪钢认为,体育评论员的工作方向与文字记者不同,文字记者可能会问选手比赛后的心情怎么样,而评论员更多要从技战术原因去分析。

洪钢回忆:“当时我可能一些技战术说的不对,但对羽毛球历史的了解要超过一般的解说员和记者。从栾劲、韩健时代开始积累,羽毛球属于自己的爱好。对选手也比较熟,四大天王这些人我能对得上。”

对专业钻研不止,求教不分高低,思考冷静,表达沉稳,造就了洪钢独有的解说风格。

洪钢有多厉害啊(解说风格是这样打造的)(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