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基本聊天礼仪:微信聊天基本礼仪须知
前段时间,一个普通上班族的吐槽,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网友说自己仅仅是在微信上给老板回了一个“嗯”,却被老板严厉批评:不要在微信上回复别人“嗯”,这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
因此他觉得非常委屈,为什么自己一直使用的“微信语言”,成了没有礼貌的表现?
很多网友同样表示不解,不就是回复了一条微信吗?有必要上升到礼仪的高度吗?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最早的面对面,变成了键盘与屏幕之间的交互;从有温度的语言,变成了代码与数据之间的转换。
有人说:科技正在使人情变得冰冷。
其实,每一个看似冰冷的代码背后,也可以带着人情的温度。
每一个社交软件上的字符,都隐藏着我们为人处世的修养。
有修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
木心先生写过这样一首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在他们的时代,“见字如晤,纸短情长”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沟通方式,虽然“从前很慢”,但是感情却从来不会中断。
在那封翻山越岭而来的书信里,每一个符号都有着生动的意义。
如今,我们早已习惯了用微信代替书信,虽然微信没有了手写的温度,但是,每一个跳动的文字,依然有着同样的意义。
有人曾经在网络发起一个投票:你最讨厌别人在微信上回复你什么?
其中,点赞前三的评论是:嗯,呵呵,哦。
在被问到为什么大家会讨厌这三个回复时,很多人用到了“敷衍”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因为每次与对方聊天的时候,只要对方发出了这样的词语,就相当于释放出了“聊天终结”的信号。
这三个词语的背后,是不被尊重的不适感。
汪涵是娱乐圈里出了名的好人缘,曾经凭借着超好的人缘,将刘涛丢失在丹麦的行李箱,轻而易举地找到,引得无数网友的赞美。
在被记者问到,他是如何积累到如此广泛的人缘时,他回答说:对于人际关系,我有一个自己的原则,尊重他人,亲疏随缘。
简简单单几个字,说尽与人相处最基本的法则。
只有一个能够做到尊重别人,才能够在别人的尊重里,获得好的人际关系。
不管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在网络社会,尊重都是体现一个人修养最好的方式。
当我满腔欢喜地找到你,和你分享我的快乐,不是为了张牙舞爪地炫耀,而是把你当做那个可以分享幸福的朋友。
如果可以,请给我一份鼓励。
当我失落难捱的时候找到你,和你诉说最近的苦恼,不是为了负能量的宣泄,而是希望能从你这里找到一丝温暖。
如果可以,请给我一句安慰。
从前,人们用文字传情,现在,人们用语言表现自己的修养。
也许我们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敷衍,都会让屏幕另外一端的对方,感受到深深的不舒服。
所谓:字如面,话如心。
大概就是如此。
有修养的人,在交流中会换位思考。
如果说见字如面,那么说话,则成为两个人沟通的桥梁。
但是很多时候,比起嗯嗯啊啊的敷衍,60秒语音的热情往往更为可怕。
十三是我的大学室友,大学毕业以后,我们的聊天工具也从QQ变成微信。
他像是一个解锁了新技能的游戏英雄,带着微信强大的语音功能,游走在人际关系网中。
和他的聊天,无论是工作还是闲聊,大事还是小事,一律变成了语音回复,更可怕的是,动辄就是60s语音。
很多时候,明明是几行字就能说清的事情,他偏偏要用几十秒的语音来解释;
而对方看到这样的留言,也需要用几十秒的时间从头听,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消息。
每次朋友给他提意见,他便会解释到:语音可以让我更好地表达,也可以让对方更好地理解。
只是他却忽视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听语音。
在一次和客户的沟通中,不管客户回复他什么,他总是用语音解释回复。
在最后关键的时刻,因为客户在开会,没有时间听他的语音,以至于一项原本可以谈成的业务,化成了泡影。
最后,客户给他发了一条小刘啊,和你聊天实在太累了。文字的最后,是一个苦不堪言的表情。
从来不考虑对方的人,中间横亘着的,是人性的自私。
仲弓是孔子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即将离开孔子的时候,向孔子讨教为人处世的秘诀,孔子思考良久,缓缓说出八个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八个字,说的就是:为人处世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在生活的这个大方程里,找到沟通的最优解。
凭借这八个字中的人生智慧,他每次做事之前,都会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际遇,获得了很多人尊重。
最终,他独成一派,成了孔子三千的学生中最得意的门生,名列“孔门七十二贤”,也成为了一代名师,被后人尊称为冉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几个字横跨千年,至今依旧闪耀着做人的智慧。
真正的高情商,是以诚待人
于丹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马东的父亲马季先生,在2006年心脏病突发,不幸辞世。
当时的社交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着这件事情,一夜之间,马季先生的亲友都已经知道了这个噩耗。
即便如此,马东却在非常悲痛的情况下,坚持亲自一一通知亲友。
于丹说:他原本不必这样做,因为我们都能够理解,可是他坚持要这样。
2007年春节,马东给她发来拜年短信:“马东重孝在身,按理说现在不该给大家拜年,但还是要和妈妈一起,谢谢大家。”
马东的真诚,打动了身边的朋友,也让他在纷纷扰扰的娱乐圈里,拥有了强大的人脉支援。
2012年,他不顾家人反对离开央视,2017年,他再次选择创业,马东在朋友们的鼎力相助下,让本该是知命之年的自己,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里说:没有什么道路能够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2016年,有着春晚元老之称的喜剧演员赵本山,发了一条为女儿比赛拉票的微博,在此之前赵本山一共才发了9条微博,爱女之心,有目共睹。
不少网友纷纷叫好留言,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而在我们的交际圈里,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结局却没那么和谐。
朋友圈里动辄就有的点赞留言,私聊链接的网络投票,你一刀我一刀的拼团链接,鱼龙混杂。
很多时候,打开对方投票的链接,都是一些营销号的垃圾链接,一次投票操作下来,各种小广告满屏幕飞来飞去。
同样的事情,却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害怕朋友圈里的“绑架式”投票。
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突然头像跳动起来。
本以为是旧友叙旧,点开一看,却是一条投票链接,再不然就是一条群发广告。
没有寒暄,简单粗暴,似乎投票点赞变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比起垃圾广告的侵袭,人情的消耗成了更令人反感的事情。
当微信的套路大过了感情的真诚,那么微信本身,也就是去了其最初的价值。
古人常说:君子慎独。
意思是指,品德高尚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够保持自己的修养。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屏幕另外一端独处的小兽,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文字成了体现修养的唯一载体。
一个人的修养,从来不仅仅表现在对人接物上的表面上,隐藏在网络背后的一举一动,同样是我们修养的体现。
蔡康永说,你说过什么样的话,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通过微信的交流,人们只能通过一个回复,一个表情读取屏幕另外一端的情绪,这个时候,恰当的文字便成了我们的符号。
影片《卡萨布兰卡》里有一句台词:“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我们每个人微信的回复里,同样藏着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以及我们独特的修养。
科技日新月异改变着我们的交流方式,当微信变成现代化的书信。
如果可以,希望我们的每一条回复里,都能够充满人情的味道,在那里,没有利益的驱使,没有冰冷的表情,只有真诚与尊重。
希望我们还能够写下“见字如面,吻你万千”的爱情;还能够写出“你好啊,李银河!”的潇洒,而不是一个简短冰冷的“嗯”。
因为我们都知道,微信里,最美的回复叫做:你不在我身边,却恰似故人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