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愁心与明月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1)

“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出自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首先说明,这是一首合律的七绝。然后再来看题主的疑惑。

按照格律诗正格,格律诗的平仄关系是两两交替的。我们结合李白这首诗来讲。一首格律诗,我们是通过首句来确定它的平仄关系。“杨花落尽子规啼”,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看首句第二字为平,尾字为平,所以这是一首“平起平收”的格式,根据“对”、“黏”规则得出整诗平仄关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也就是说二四六关键位置应该是:

平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

我们验对平仄,会发现平仄都是符合的,唯有第三句,就是题主提出的疑问“我寄愁心与明月”,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就是二四六位置为“仄平平”,这样看起来是不符合平起平收七绝平仄格式的。

我寄愁心与明月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2)

不过这并不是出律。

这是格律五绝正格“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平平仄平仄”上发展出来的七绝变格。这种五绝变格在唐诗中大量存在,我们也可以看做是第三字出律,第四字做出了本句拗救,对整首诗的平仄推导没有影响,不但不影响平仄,还为这句诗的发音增加了一点灵活性,读起来也没有不顺的感觉。

这种现象在唐诗中很多,特别是在试帖诗中大量存在。古人为这种特殊存在的变格取了个名字,叫做“鲤鱼翻波”,实际上就是五绝“平平平仄仄”三四字平仄互换,七绝“仄仄平平平仄仄”五六字互换,其他句子平仄不动。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的“移舟泊烟渚”,“平平仄平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无为在歧路”,“平平仄平仄”。这都是合律的。

“我寄愁心与明月”也是这么一个典型例子。

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再去看其它句子,既没有失替,也没有失黏、失对,押韵也是合的,格式上是合律的。同时诗意优美,文法精妙。

这就是一首旷世七绝。

我寄愁心与明月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