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经济学干货国际货币体系的分类和由来)
国际货币体系可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国际上较常见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构成国际货币体系基础的主要储备资产的性质和作用不同,把国际货币体系分为国际金本位制、黄金一美元本位制和多种储备制。有经济学家根据汇率制度的不同而将国际货币体系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但目前多数经济学家则倾向于按不同的历史阶段将国际货币体系划分为: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1880年欧洲和美洲的主要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因此一般把1880年作为金本位制开始的年份。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本位货币由一定重量或成色的黄金来表示,并且其货币当局随时愿意按所规定的货币单位的含金量,根据一定的条件买卖黄金。国际金本位制正是以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由于这一货币体系是在各国货币制度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因此,当时并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发行流通统一的金币,而是各国的金铸币按其含金量相互兑换流通。由于英国当时在世界经济中的突出地位,英镑具有较强的信用能力,所以国际金本位制实际上是一种以英镑为中心,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崩溃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一片混乱,相继出现了相互独立的三个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和“法郎集团”。
各个货币集团内部以某一种货币作为中心,成为集团内部各国的储备货币集团内部的外汇支付和资金流通完全自由。对集团外部的结算则严格控制,要使用黄金。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不是固定的而是浮动的。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这给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时英国的经济实力比较强,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不少国家把本国货币钉住英镑,将英镑作为储备货币。但是战争使得英国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英镑信誉每况愈下。而美国则在战后跃居世界最大债权国,美元实力增长。美国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计划,急切需要建立多变经济合作,以确立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背景。
当时美、英两国政府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设计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于1943年分别在伦敦和华盛顿同时公开了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拟定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凯恩斯计划)和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拟定的“国际稳定基金计划”(怀特计划)。两个计划提出后,英、美两国政府代表团就国际货币计划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于美国在政治、经济及军事上的优势,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基本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1944年7月1日,联合国的44国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经过3个星期的讨论,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各国就金融问题进行协商和合作的国际性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促进汇率的稳定防止竞争性贬值,为会员国融通资金,以及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世界银行亦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主要职能是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稳定世界货币金融。这两个组织于1945年12月27日经会员国政府批准生效。二是规定了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原则。实行了两个挂钩。按照规定.会员国的货币平价应以黄金或1944年7月1日通用的美元的重量和成色表示,美元同黄金直接挂钩,即美元直接和黄金发生联系,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黄金官价,即1美元的黄金平价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随时用美元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与此同时,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比价,经基金组织公布的平价,非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任意改变,并且各会员国的外汇即期交易的汇率波动的幅度不得超过平价1%的范围。因此,各会员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持汇率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又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三是确立了国际储备资产。由于美元同黄金挂钩,取得了等同黄金的资格,同时各国货币又与美元挂钩,从而使美元和黄金一起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四是协助会员国调整国际收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普通贷款账户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会员国在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一定数额的外汇,将来在规定的期限内以用黄金或外汇购回本币的方式偿还借用的外汇资金。五是取消外汇管制。规定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允许成员国对资本移动实施外汇管制,而不允许成员国政府在经常项目交易中限制外汇买卖。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成后,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世界经济增长迅速,国际贸易和投资也有很大的发展。同时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有人称这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为新金汇兑本位制。但是体系本身也存在着储备制度不稳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灵等方面的缺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用、地位有着密切联系。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元逐渐开始过剩,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到1960年美国的对外短期债务已经超过了其黄金储备额,美元信用基础发生动摇。1960年10月爆发了战后第一次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美元危机,从而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为此西方各国曾采取了一些国际金融合作措施,试图挽救美元危机。这些措施主要有稳定黄金价格协定、巴塞尔协定、建立黄金总库、实施借款总安排、签订货币互换协定、实行黄金双价制等。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内冻结工资、物价,对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并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这意味着美元同黄金已经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有一根已经坍塌。西方各国为谋求解决危机的方案,10国外长签订了史密森协定。但该协议没有从根本上阻止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走向崩溃。1973年西方国家的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各国货币钉住美元,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制度也完全垮台,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了浮动汇率制度时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动荡混乱,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际储备多元化状况,许多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剧烈,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益严重,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严重,斗争激烈,一直到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达成“牙买加协定”,同年4月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方案》,才逐渐形成现今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有学者将这一国际货币关系称作“牙买加体系”,该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前就开始了,目前所运行的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和浮动汇率制.是由各国实现利益冲突的妥协而衍生的一种松散的国际货币制度。最初大部分人认为这种制度只是过渡性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不久就会形成。然而这种似乎“没有体制的体制”一直延续到现在。尽管其有着优越的一面,但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它的弊端也日渐明显,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进程也在继续。在改革中,争论的方面比较多,但所涉及的与货币制度本身有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本位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在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出现了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倾向。因为20世纪的世界经济表现出贸易自由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的特点。这必然引起了货币一体化的问题。由于各国的利害关系各不相同,因此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金融机构推行规则,而区域性货币组织则是对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这些区域性货币组织有:欧洲货币体系、西非货币联盟、中美洲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加勒比货币区等,其中欧洲货币体系发展得最为完善,在当今货币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际储备资产、汇率体系、国际收支调节和国际货币信用控制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