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的故事是哪个时期(带你了解西周著名贤后的故事)

#创作挑战赛#

周宣姜后,齐侯之女,周宣王之妻。据传她为人贤良而有德行,事事以礼来来严格要求自己,恪守“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的处事教条,为周宣王管理好后宫事务,解决了宣王的后顾之忧,辅佐宣王开创周王室的中兴。

以上就是对姜后的一个简单介绍了,要了解“姜后脱簪”脱簪的故事了,我们首先要清楚“脱簪”这个词的含义。“脱簪”是中国古代社会妇女用来请罪的一种礼节,在古代,当后妃本人犯下重大过错,或是后妃家族中有人犯罪而想要祈求帝王宽免罪过时,她一般就会脱簪请罪。具体的行为就是摘下自己佩戴的簪珥珠饰,披散头发,脱去华贵衣物而更换为布衣素服,赤足下跪以求君王的宽恕。在古代,女子的双足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显露于人前的,因此也可以看出脱簪请罪对妇女而言是一种非常具有耻辱性意味的惩罚。这一请罪礼节也相当于男子间所使用的“负荆请罪”了。

孟姜女的故事是哪个时期(带你了解西周著名贤后的故事)(1)

这个典故出自于汉代刘向的《列女传•周宣姜后》,据记载,周宣王继位后有一段时间懈怠朝政,日常生活中经常早睡晚起,沉溺于后宫的美色中。于是姜后为此而脱掉簪珥,跪到永巷请罪,并使人告知宣王,又说是因为自己才让宣王起了淫逸之心,致使宣王疏于朝政,而如果君王好色,必然会导致铺张浪费,长此以往,天下必会大乱,这些后果都是因她的罪过而导致的,因此她特到永巷脱簪请罪。宣王听后大为感动,于是又开始勤理朝政。

除了此事,姜后还对西周的侍寝制度做了调整。规定后宫姬妾要天黑后才能秉着烛火到宣王的宫中侍寝,并且要求一到宣王的住所就要熄灯。第二天鸡刚打鸣时,乐师就要击鼓提醒天要亮了,夫人就叩响环佩,立即离开宣王的寝宫。这一制度,姜后本人也是身体力行,确实也达到了有效避免宣王因沉溺于女色而耽误朝政的作用。

孟姜女的故事是哪个时期(带你了解西周著名贤后的故事)(2)

因此有文称颂姜后,认为姜后为人贤淑有德行,值得嘉许,她能由礼而行动,得配周宣王,通过承担过错,让宣王得到感悟,侍奉国君以道,使周宣王成为中兴之君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