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家乡是哪(原来韩愈祖籍在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

“孟州说”“昌黎说”“修武说”……韩愈故里在何处众说纷纭,其中“南阳说”影响深远——

誉满天下的“南阳作家群”曾有三波:汉代有张衡、刘苍、朱穆、左雄、刘珍等四十余位,唐代有张巡、岑参、张继、樊绍述、张祜等,现当代有以姚雪垠、乔典运、二月河、周大新、周同宾、田中禾、张一弓、柳建伟等为代表的当代南阳作家群。

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和“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亦是南阳作家群一员,其祖籍在卧龙区安皋镇。

韩愈的家乡是哪(原来韩愈祖籍在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1)

父名仲卿 “南阳人也”

李白是韩愈之父韩仲卿的好友。仲卿殁,李白亲撰《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的文章,明确“君名仲卿,南阳人也……”李白与韩父关系亲密,写作碑文,当会详细了解情况,断不会把好友的籍贯记错!况李白共五游南阳,印象美好,灵感喷涌,华章甚多,经安史之乱颠沛流离,著述十丧其九,今人竟集留《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南都行》《游南阳清冷泉》《南阳送客》等13首诗,可见李白写南阳诗词令人惊叹之丰盛,从多篇诗名及“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等句,李白不可能分不出南阳指哪里!韩愈也有《过南阳》诗文,李白、韩愈之唐代前后,南阳即为今日之南阳无误。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人合撰《新唐书•韩愈传》载:“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唐时南阳隶属邓州郡,明确标示地域,比较严谨和清晰,说明李白、欧阳修、宋祁等人均定论韩愈是南阳人。

广为传布的韩氏的《韩文公门谱》,多引自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此文亦是目前记录韩愈先祖序列最早最完整的文章,也是韩愈家史引用最多的文章。他地碑刻文献等载最早为宋熙宁三年及明代之后,均在李白之后数百年。

韩愈孙、韩昶次子韩绾亲书《襄阳别驾韩公昶墓志铭》即称:“唐故南阳韩公,讳昶,字有之”。如同唐代的庾氏籍贯“南阳新野”、岑氏“南阳棘阳(今邓州)”一样。南阳是韩氏祖籍,所以史书才说韩愈是“邓州南阳人”。皇甫湜师从韩愈,亦师亦友,过从甚密,受命作《韩愈神道碑》“韩氏出晋穆侯。晋灭武穆之韩,而邑穆侯孙万於韩,遂以为氏。后世称王。汉之兴,故韩襄王孙信有功,复封韩王,条叶遂著。后居南阳……”皇甫湜为徒,难道不知其师籍贯?康熙光绪版《南阳县志》也记载韩愈是南阳县人。因上可靠之据,196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古代散文选》介绍韩愈为:“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现河南省南阳县)人。”中华书局的《韩愈年谱》也定论“唐朝邓州南阳人”,“后迁孟津”。现行的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马说》,也明确注释“韩愈,河南省南阳县人”。

韩愈的家乡是哪(原来韩愈祖籍在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2)

韩氏故里 遗迹众多

南阳县广袤的土地,何处是韩愈之乡?到目前为止,唯有今卧龙区安皋镇有数处遗迹及人文传说佐证。

一是庙岗的韩愈庙。因庙而地名,可见庙之历史悠久。该庙位于小屯村庙岗,为安皋一方土地正神。据“韩文正公庙碑”记述,汉高祖时即有庙宇祭祀,王莽乱政弑君(指光武帝),刘秀逃于此地,为神灵所护。后刘秀即位,感念恩德,于现址北百步处扩庙供奉神灵。唐贞观年间将旧庙迁于现址扩建,增大规模。“宋帝神宗元丰六年,追韩文公为昌黎伯,立庙为神。”这时的韩愈已成为神灵,且是国家级的,故改称“韩愈庙”。安皋百姓虔诚奉祀,为“耕读传家,诗书续世”和“读圣贤书,干国家事”。乾隆二十四年,再“敕封韩文正为庙岗一方尊神之位”,所以又称土地庙。附近村庄有人去世,还按代代相传风俗到此地“报庙”。

安皋有很多关于韩愈的民间传说认为,乾隆皇帝把韩愈封为家乡土地神,就地吃供奉,这是重文的乾隆对文神韩愈的最大敬重。

二是韩文正公庙碑又载:“乾隆亲政二十四年,敕封韩文公为庙岗一方尊神之位。重建文公殿堂,精雕文公神像,移奉文公庙内,香火追祭,永褒忠正,数百年香烟缭绕……”乾隆皇帝敕封韩愈为该庙正神,说明在清代对韩愈的祭祀不是民间行为,亦是朝廷行为,且明确为地方正神。

三是清代数部《南阳县志》有确切记载韩愈是南阳县人,记载韩愈庙及祭奠往事。该庙屡毁屡建,近三十年来,有当地周三等信士多方筹资,数次增建殿宇,塑制韩愈及诸多神祗,规模逐盛,信众日增。

四是老安皋街东南(今文昌路东端)原有文昌阁,祭奠文昌星,主殿六间坐北朝南,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阔约两丈,气势宏伟。殿内塑有文曲星比干、孔圣人、孟子、韩愈等塑像。韩愈有“百代文宗”之誉,被民间推崇为文曲星。门前有三洞汉白玉牌坊,精美雅致。柱身门额雕飞凤祥云,形态逼真。院门前立有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碑石。清末民初里面设有文昌社,组织民间文化活动。每年元宵节,各县乡民间杂耍必到阁前空地为群众会演,是民俗节庆繁华地。此阁直到上世纪土改时尚存,后毁于大修水库。

五是在邓州明代有韩文公书院,有三贤祠,祀邓州历史上三位贤人韩愈、寇准、范仲淹,至今仍有三贤路。韩愈在贬赴潮州过邓州穰东写了《次邓州界》和《食曲河驿》等诗。“恋阙那堪又忆家”,因为到了曲河驿,离祖地安皋不远,看到“群乌巢庭树,乳燕飞檐楹”,想到群乌有巢,乳燕有家,自然“凄然自伤情”。

六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吏部侍郎王襄撰文认为韩愈为南阳安众乡人,今安皋即属昔日安众乡,并约为治所,因安皋是“东临古渡、南接吕藩、西控秦关,北扼汝洛”的战略要塞。安皋的“安”极有可能是承接演化安众乡的“安”而来。

七是许相元敬崇韩愈、惜爱字纸的故事。许相元生于光绪18年,据说民国初在南阳衙署任事。解放后回乡,在安皋大东门做小生意。店临豫陕古道,雨后青石板路常被冲成沟壑。相元常于黎明黄昏手提“气死风”琉璃灯,以佝偻之身到东河负沙垫路,义举得到禹州、襄县驴马行贩的赞赏。其田地与文昌阁毗邻,十分推崇家乡的韩愈,虔诚所至,认为字纸神圣,不能糟蹋。现在许多老人还记得,安皋街的院校、街市、垃圾场,常有年已古稀的老人低头拣拾字纸,满筐实篓倒在文昌阁原址,点燃后喃喃祈祷。许相元是“敬韩愈惜字纸”罕有的身体力行者。

韩愈的家乡是哪(原来韩愈祖籍在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3)

韩愈的家乡是哪(原来韩愈祖籍在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4)

所配图片为安皋镇韩愈庙内有关设施及石础等构件

传说民谣 称颂韩公

八是在安皋当地民间传说中,韩愈很关心百姓的疾苦。传说在潦河有黑蛟龙噬人,韩愈写了一篇《祭蛟龙文》,把蛟龙赶走。在潮州时鳄鱼害人,他故伎重演,曾一纸檄文赶走鳄鱼,保护百姓。他又亲率百姓疏河筑堤,确保两岸平安。当地人民为纪念韩愈恩德,把潮州河改名韩河。安皋百姓认为,韩愈生时爱民,成神后肯定会关心家乡民众,所以安皋人在家乡为韩公建庙祭奠。

九是与韩愈名字隐含相关。韩愈,字退之。如他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一样,其名“愈”,字“退之”,与“安”同意,或也为纪念。

安皋的“安”是安定、安全、安稳,而“皋”意是沼泽地,居宛西北的安皋既是小型盆地,又系东、西潦河流域夹角之地,古时原始森林苍莽,境内小河众多,河水汇流此地,经常遭灾。安皋人痛疾于屡经的战火或频发的洪灾,渴望安乐的生活,就定地名为“安皋”。韩愈父母给儿起名愈,字退之,“愈”“退之”皆为“安”意,以示苍天护佑,茁壮成长,百邪皆退。为纪念安皋祖籍地,也极有可能。

十、安皋当地至今仍有韩家岗地名,韩氏后裔百余人,奉韩愈为祖。当地百姓认为韩愈是安皋人,后因在外为官,遂迁至外。

十 一、流传当地的安皋民谣也予以侧证。

譬如民谣之一:东潦河,西潦河,韩公坐在文昌阁。指甲花,转子莲(向日葵),咱家的文公保佑咱。烧高香,供三菜,拜拜韩公考秀才。

民谣之二:月奶奶,亮光光。读四书,写文章。学韩公,成文昌。旗杆立在咱门上,看你排场不排场。

韩愈故里有孟州说、昌黎说、南阳说和修武说,可能韩祖昌黎、南阳,后迁孟州、修武等地。韩愈祖籍卧龙区安皋镇,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以服务建设中原文化。不揣浅陋,仅为抛砖引玉。也请史学民俗专家不吝赐教,拨开历史迷雾。

(来源:今日卧龙 鲁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