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河的诗书法作品(运河文学大运河)

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延绵2500余年,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天然水系。流经35个地级市,流程3000余公里。中国大运河既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又是物质繁富的保证。

关于运河的诗书法作品(运河文学大运河)(1)

绘图版《诗经》

大运河与文学最早的链接来自于春秋时期,大运河最早的邗沟段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这一时期也是文学百家争鸣的时期。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开凿连接长江与淮河的运河邗沟,而几乎在同一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整理、编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而《诗经》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其中《风》部分的王风、邶风、鄘风、卫风、郑风、齐风、魏风等篇记录和描写了早期运河城市的风貌、人情。运河古城沧州是《诗经》唯一版本“毛诗”的发祥地,沧州是《诗经》的故乡,《诗经》的诞生和传承都有大运河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关于运河的诗书法作品(运河文学大运河)(2)

国花牡丹

隋唐时期随着运河的南北贯通,经济高度发达,文化发展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隋唐是从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南北朝大分裂后形成的统一王朝,合南北文学之所长。发达的经济和南北文化的交融为唐诗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很多著名诗人如贺知章(杭州)、高适(景县)、杜甫(巩义)、孟郊(德清)、韩愈(焦作孟州)、白居易(新郑)、刘禹锡(洛阳)、元稹(洛阳)、李贺(洛阳)都生活在大运河流经城市。大运河流经城市交通便利,经济富庶,为文学创作提供经济保障的同时也让文化成果得到很好的传播。

关于运河的诗书法作品(运河文学大运河)(3)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两宋时期,北宋和南宋国都定都在今天的运河城市。北宋国都开封,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繁华的城市,成为世界上经济最领先的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达到中国封建社会顶峰,在当时世界亦占领先地位。宋词是沿着唐代的散文发展出来的文学形式。宋代文学的蓬勃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的繁荣来自于朝廷鼓励商业获得丰厚商业税。而商业的发展大运河密切相关,北宋国都开封位于隋唐运河的中心点,水陆运输比陆路运输节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的成本。因此四面八方的产物在运河上转运、交汇,城市间形成了超级经济共同体,经济高达发达后,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文艺形式,而宋词是所有文艺形式中极雅者。

关于运河的诗书法作品(运河文学大运河)(4)

《西厢记》剧照

纵观中国封建王朝历史,元代比较短暂,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中却有划时代意义,在元代叙事性文学首次居于文坛主导地位。元朝定都北京,较前朝更加依赖江南的财富物资维持统治。而元朝时期的隋唐运河很多河道已经荒废,修浚河道需要大量钱粮,加之每年维护河道的钱粮更是无法计数。元世祖忽必烈命水利专家郭守敬重新开凿一条从北京通往江南的水道。郭守敬在原隋唐运河的基础上截弯取直,开凿了京杭运河,比隋唐运河节省了800多公里的航程。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不仅为元朝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更将南北方文化通过运河汇聚起来。在元代叙述性文学空前兴盛,成为当时创作主流。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戏曲包括南戏和北戏,而运河让南北艺术相互借鉴,南方以杭州为中心,北方以北京为中心,通过运河广泛流传。

关于运河的诗书法作品(运河文学大运河)(5)

《水浒传》印本

到了明清,中央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少数民族,出于军事防卫的需要,大量兵力驻守在北方,北方经济远不如南方,大量物资需要从南方运到北方。漕运成了王朝的命脉,小说是明清文学集大成者,明清时期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一生都与京杭运河紧密相关,家在苏州,后迁居淮安,在钱塘为官三年,《水浒传》故事前期发生在汴梁城,好汉们聚义的梁山在东平附近。运河的通达让文学创作者有更多机会到不同地域感知不同文化,丰富的阅历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晚清爱国诗人龚自珍是杭州人,在北京为官,一生漂泊转徙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而这些诗篇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运河畔或者运河上完成的。辞官南归所居的丹阳也是在古老的江南运河畔。

关于运河的诗书法作品(运河文学大运河)(6)

隋唐运河流向图

运河流程长、流经范围广,地理上沟通南北,时间上跨越2500余年,为文学家提供了南北交流提供了航运保障,不同的城市和人文风貌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2000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运河滋养了文学,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丰沃土壤,而当代文学家又用自己深厚的文学造诣为运河文化的弘扬呕心沥血。生在大运河畔的刘绍棠先生一生都在写运河,用毕生心血创立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他一生的作品有600余万字,作品中艺术地再现了家乡京东运河平原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乡风、水色、世俗人情,让运河之美深入人心。

关于运河的诗书法作品(运河文学大运河)(7)

红孩作品《运河的桨生》

生长、生活在京杭运河畔的作家红孩,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大运河给了他创作灵感,他用作品让运河风貌深入人心,他的散文集《运河的桨声》描述了运河畔的美好景致,读过的人都对大运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大运河有无限亲近之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运河文化,他倾心雕琢出话剧剧本《白鹭归来》,话剧上映后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重点推介剧目,为沉重的运河历史增加了一道绚烂的底色。

江南运河、隋唐运河、京杭运河、浙东运河,中国运河千年奔流,时移事易,朝代更迭,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给予人们的精神力量却千载不变。为中华民脉的千载传承提供了无尽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物质保障。

作者简介:

王丹:历任中国运河年活动组委秘书长、《中国文化报》品牌活动部主任,现任大运河文学 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自2009年开始从事运河文化传播。

编辑:罗和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