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阴虚湿热。

阴虚湿热证,是既有阴液亏虚,又有湿热内阻的一种证候,常见于一些慢性顽固性疾病,如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疾病等,属于本虚标实证。从治疗方面看,两者看起来相互对立;但是从致病方面看,两者却经常共见。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1)

阴虚湿热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阴虚症状:五心烦热,口干口燥口苦口腻,咽干或燥,眼睛干涩,皮肤干燥,腰膝酸软,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大便干结或粘腻,小便淋漓涩痛等。

湿热症状:头昏沉,肢体困重,皮肤油腻,大便粘腻,足部湿气重,舌质红,苔黄腻或舌苔糙,或者剥脱苔,脉细滑数等。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2)

阴虚湿热证为什么这么难治?

致病过程复杂:

湿热日久不除,热伤阴液,则阴虚更甚。

阴虚容易生内热,本身湿热内蕴,加上阴虚之内热,则湿热更重。

治疗棘手:

阴虚需滋阴,滋阴若过于滋腻,则容易助湿。

湿热需要祛湿清热,祛湿药过于清利刚燥,则容易伤阴。

正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到: “欲滋其阴而脾胃易泥,欲健其脾而真阴愈耗,凉润温补,皆不对症,治疗颇为棘手。”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3)

所以,如果把握不好阴虚与湿热的平衡关系,治疗起来就比较棘手,且容易导致疾病缠绵难愈。

要找到治疗阴虚湿热的方法,首先要明白阴虚湿热是如何形成?

阴虚湿热证的形成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等食物,长期摄入过多,且平时缺乏运动,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食物中的水谷精微,酿成湿邪,湿邪郁久化热,热久伤阴,最终形成阴虚湿热证。

二、情志内伤:长期压力过大,五志过极化火伤阴,形成阴虚证。加上平时饮食方面不注意,助湿生热,久之形成阴虚湿热证。

三、精血亏虚:放纵伤精,或素体阴精不足,致阴虚火旺,再因饮食不节,或久服滋腻、苦寒清利之品,脾胃损伤,湿困脾胃,最终形成成阴虚湿热证。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4)

阴虚湿热应该如何治疗?

湿热阴虚证属于本虚标实。

本虚者,肾阴虚是根本。

标实者,脾虚湿热是标。

所以阴虚湿热的治疗,应当围绕脾胃湿热与肾阴亏虚。

中医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故当以壮水养阴为主,清热利湿为辅,补阴药虽然容易助湿,但补阴有滋阴与养阴之别。

滋阴者,比较滋补、滋腻,如阿胶、熟地黄等,容易助湿。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5)

养阴者,多甘淡微寒,不甚滋腻,如石斛、玉竹等。

但是,养阴药与祛湿药若相伍得当, 其实可相辅相成。

如中医大家张景岳认为治疗湿热阴虚证者:“只宜壮水,真水既行,则湿邪自无所容。”

可见,对于阴虚湿热证者,养阴治本是关键。

用什么方加减治疗比较合适?

临床上,我常用甘露饮加减治疗阴虚湿热病证。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6)

甘露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熟地,生地,天冬,麦冬,石斛,枇杷叶,枳壳,茵陈,甘草,黄芩共十味药。

本方有养阴清热,宣肺利湿之功。

关于甘露饮的主治

原文是这样记载的:

“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赤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虽然原文论述甘露饮是治疗阴虚湿热引起的口咽疾病的方子,但是我一般将本方作为治疗阴虚湿热证的基础方、代表方。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7)

湿热兼阴虚者,其治法与单纯的湿热不同。

若用刚燥喜升之风药以胜湿,则阴虚更甚,且易致虚火上炎。

若用淡渗利水之药以渗湿,则使阴液从小便流失。

若纯用滋阴,又容易助痰湿壅滞脾胃。

只有刚柔相济,润燥均衡,才能够解开阴虚与湿热之间的矛盾关系。

而甘露饮则正是一首刚柔并济,润燥相宜的方子。

本方可划分了三组药对。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8)

(一)养阴润肺养胃: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

陈修园在《时方歌括 》中指出:“足阳明胃为燥土,喜润而恶燥,喜降而恶升。”

故用甘凉的二地、二冬、石斛以润肺胃肾阴、清热生津,合而用之能滋阴降火,清中兼补。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9)

有补血滋阴、生精填髓之功。

如《和剂局方》中的补血基础方四物汤,用熟地黄补血。

《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六味地黄丸,用熟地黄补肝肾之阴。

《医方集解》中的七宝美髯丹,用熟地换补肾精。

所以,熟地黄主要用于治疗血虚症,肝肾阴虚症,肾精亏虚症。

《备要》云:熟地,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

《撮要》云:功专生精填髓。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胃、肾经。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10)

有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之功。

和熟地黄不同点在于,生地黄以入营血分,养营阴、营血,清营血分热为主,熟地黄则以滋补肾阴、肾精为主。

如王硕云∶男子多阴虚,宜熟地;女子多血热,宜生地。

所以,甘露饮中用生熟地,一取熟地养肾阴肾精之效,二取生地清营血分热之功 ,两者也常相须为用。

麦门冬: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

《崇原》:质性滋润,凌冬青翠,盖禀少阴冬水之精,上与阳明胃土相合。

麦冬甘寒可养阴,苦寒可清热,故既可养阴,又可清热。常用于治疗心肺胃阴虚而有虚热者。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11)

如《医门法律》中的清燥救肺汤,用麦冬养肺阴、润肺燥。

《温病条辩》中的益胃汤,用麦冬养胃阴、清胃热。

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

《摄生秘剖》中的天王补心丹,用麦冬养心阴、清虚烦。

而天冬与麦冬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比较类似。

共同点在于:

性味都是甘、苦、寒。

都能归肺、胃经。

都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都可以治疗肺胃阴虚有热证。

不同点在于:

天冬的甘润苦寒之性比麦冬更强。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12)

天冬能归肾经,而麦冬能归心经。

功效方面呢,因为天冬可以归肾经,故多了滋肾降肾中虚火的功效。而麦冬可以归心经,故有养心阴、清虚烦的功效。

主治方面,天冬还能治疗肾阴虚证。

临床上,天冬、麦冬常相须为用,共奏养阴生津清热之功。

甘露饮用天冬、麦冬,也正是取其养心肺胃肾之阴、清心肺胃肾之热之功,解决阴虚湿热证中阴虚的根本矛盾。

生熟地、麦天冬,四药两组,均为一补一清、补中寓清的巧妙搭配,主要针对“阴虚湿热”中的“阴虚与热”的根本病机

石斛,甘,微寒。归胃、肾经。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13)

功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与天冬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石斛为养胃阴要药。

所以,本方用石斛主要是养胃阴,防止补阴、祛湿药碍脾胃,再者,可以加强以上两组滋阴清热药的功效,一举两得。

若单纯湿热之证,用苦寒的黄连、黄柏尚可理解,但湿热阴虚证,用之则反易苦燥伤阴,加重阴虚之证。所以仅用一味黄芩以折之,一味茵陈以渗之 。

(二)清利湿热:黄芩,茵陈。

黄芩,苦寒。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14)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之功。

主要用于湿热证。

如《温病条辩》中的黄芩滑石汤,则用黄芩治湿热蕴结中焦之证。

如《通俗伤寒论》中的蒿芩清胆汤,用黄芩治疗湿热郁阻少阳胆经证。

再如《伤寒论》中的葛根芩连汤,用黄芩治疗各种肠胃湿热证。

甘露饮中用黄芩,也是取其燥湿清热之功,黄芩苦寒之力不如黄连,黄芩归经较广,清湿热的范围较黄柏黄连也更广,黄柏则主要用于清下焦的湿热,所以本方用黄芩较为适宜。

而茵陈之功则以通利为主,将湿热通过小便排出体外,即《内经》所谓:开鬼门,洁净府。况且茵陈气味芳香,芳香之药可以化湿。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15)

如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则用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所以,甘露饮中用黄芩苦寒燥湿清热以直折,用茵陈芳香化湿清热以渗利共祛阳明胃之湿热,相辅相成,以治其标。

由于湿热、火热容易上行,且湿热之邪侵袭机体,首先影响中焦脾胃的健运,导致胃气不降,常涉及上焦肺失宣降故以枳壳、枇杷叶抑而降之。

(三)宣肺理气,气化则湿化:枇杷叶,枳壳。

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16)

有清讲肺胃之气之功。

对于肺胃因热而气机上逆者较为适宜。

枳壳则以理气宽中,消胀除痞为主。

两者搭配,宣畅肺胃气机。

即所谓的:“气化湿亦化”之理。

甘草用之,调和诸药为使,也可解湿热之毒,养脾胃之虚。

脾虚湿热能用甘露饮(阴虚湿热滋阴易助湿)(17)

综观本方,有滋阴、清热、行气、利湿之功,方中甘寒养阴与苦寒清热药相伍,利湿而不伤阴,祛邪邪而不伤正,实为滋阴清热之妙方。

总结一下:

阴虚湿热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滋阴容易助湿,燥湿容易伤阴,治疗起来相对棘手,把握好阴虚与湿热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甘露饮组方精妙,是治疗湿热阴虚的基础方、常用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加减运用,不可盲目套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