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土木堡之变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土木堡之变)
明朝是一个强大的朝代,但也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朝代,他本可以将国运比肩汉唐,但最后却混成了大宋。其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这场关键性战役,把明朝国运拦腰斩断,彻底从北征胡虏,南下西洋的顶级实力上拉回到战略防御,内斗不休的虚弱国体。开局一个碗,本是一个奇迹,可结局一根绳,又令人扼腕叹息。
土木堡事件之前,明太祖朱元璋抓住了明末元朝腐败不堪的机会,在明末群雄中脱颖而出,一统天下,把元朝赶回了草原,他在南京宣布明朝建立之时宣称明朝是继承了元朝的国体,也就是承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元朝的疆域和人口是众所周知的广大,也就是说元朝治下的土地和民族都被明朝继承了,那么天下臣民都赶紧归附到明朝吧,朱元璋这一手是十分高明的,在道义上就笼络了原来元朝广大领土上的各个民族,不论是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南方汉人统统还是明朝的子民。
而老朱一生致力于战争,虽然建国后自己不再上前线战场,但也是躲在朝堂上进行战略规划,他分封了自己的各个儿子到北方边境为边王,统帅卫所士族守卫边境和开疆拓土,稳固了大明的外部安全,同时对当时已分为三部的蒙古,也就是瓦剌、鞑靼、兀良哈,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让蒙古残余势力一直抬不起头来,被揍得成了“游击队”。
靖难之役之后朱棣夺了自己侄子的位子,他废除了老爹的分封的诸王,边疆没人防守了,朱棣自己就把首都搬到了北京,来了个“天子守国门”,而且朱棣自己就是个猛将,常年和蒙古作战,他五次北征,把蒙古打的服服帖帖,从此蒙古就不去明朝打草谷了,改成了向明朝纳贡称臣,明朝天子也厚待他们,经常是十倍的赏赐给他们,所以蒙古也就乐于纳贡,毕竟送点草原上的土特产就能换取大量的生活用品,合乐而不为呢。明朝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两朝也就慢慢的不怎么管他们,这时候瓦剌也就悄悄的积攒了实力,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当政的时候瓦剌逐渐的打败了鞑靼和兀良哈,独霸草原。
虽然朱祁镇庙号是“英宗”,但实际上和英明神武是半点关系扯不上,瓦剌的首领也先老喜欢搞点小聪明,千方百计从明朝捞点好处,那时候明朝给瓦剌的赏赐是按纳贡使团的人数来给的,你来个几个使者纳贡,或者几十个也没关系,可也先不这样,他派几千个人的使团来,骗得了明朝的大量赏赐,而且还老来,甚至虚报使团人数,两千人说成三千人,大明朝再强也经不住这么骗低保吃啊,于是明英宗让王振去查查瓦剌的使团。
王振原来经常享受也先的贿赂,后开也先不把明朝当回事了,对王公公的孝敬也就疏忽了,于是王振严肃的盘查了也先使团的人数,发现也先老小子虚报人数,于是上报明英宗,严厉的斥责了也先的“骗保”行为。并且大大减少了对瓦剌使团的赏赐。瓦剌赔了本,也先大为不悦,后来明朝这边还传出明英宗要把自己女儿嫁给也先的傻儿子,也先兴高采烈的来迎亲,可明朝的官员告诉迎亲队伍根本没这回事,也先彻底愤怒了,竟然敢刷瓦剌一把手,让他也先面子往哪搁,于是就和明朝闹掰了。
明英宗听说也先不听话,于是听信了王公公的鬼话,也想学太祖、成祖和自己的爸爸那样的伟业,御驾亲征,他以为自己也有那本事,实际上真的是他以为。
明英宗很急切以至于根本没给明军准备的时间就匆忙上路了,带着京城明军主力三大营,勋贵武将集团的精英们,京城的文官们和他的智囊,“大聪明”王振浩浩荡荡往西北去讨伐也先去了,这支庞大的明军队伍在茫茫边境上走了好多天也没见到瓦剌的主力,人困马乏,王振此时又听说也先厉害,瓦剌军不久将至,于是劝说明英宗回师,就这样这支庞大的旅行团又匆匆忙忙回师京城,一路上王振为了自己的利益又反复更改路线,终于导致明军人困马乏,很快就被瓦剌军跟上了。
明军边打边撤,终于走到土木堡这个废弃的补给站,这里是个高地,原来是有河的,可现在到了地点明军才发现,河早就干涸了,根本没有水源,就跟街亭那个地形差不多,明军断了水,士气低下,战斗力极其差,又被瓦剌团团围住,可谓已入绝境,最终被瓦剌3万精骑反复冲杀,死伤殆尽。经此一役,明朝掌管兵权的勋贵武将集团如大同右参将吴浩、大同总督宋瑛、总兵官朱冕、辽东镇静堡守将赵忠、肃州卫都指挥胡麒来、指挥阎震、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明军大将朱勇、薛绶;英国公张辅、平乡伯陈怀、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文官集团如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66名大臣战死,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也先兴高采烈的发现自己竟然还意外俘虏了明朝皇帝,朱祁镇成了瓦剌留学生。可明朝那边却不买账,于谦另立了朱祁钰当上了皇帝,瓦剌几次威胁明朝都没能得逞,于是亲征北京,于谦把各地勤王之师编为“十营”,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打败了也先的瓦剌大军,也先没讨到便宜,于是回草原去了。
经过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明朝虽然没有这么早就成为南明,但国运和实力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前期朱元璋、朱棣以及朱高炽朱祁镇这几个皇帝的时代,明朝是非常有希望比肩汉唐的,达到了巅峰,但还没等扫平蒙古,就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惨痛打击。
从此之后,明朝政权结构的三股势力,也就是武将勋贵集团、文官集团、皇权势力,武将勋贵集团几乎都被消灭,留下的也没有发言权了,为啥呢,你一说话,文官就会说,土木堡之变都打成那样了,丢人不。所以武将勋贵们也就闭嘴了。从此朝堂上也就成了文官集团和皇权势力的二人转,再加上北京保卫战是由文官组织的防守,文官开始掌握军权和朝廷上各种权力的发言权,逐渐架空皇帝的权力,明朝的文官是最敢于怼皇帝的,也几乎是历朝之最,都是始于朱祁镇之后。正德年间,正德帝带着几万队伍刚出京城就被骂成孙子了,反观朱瞻基的时候,带几十万将士出征谁敢说个不字。明朝中后期,文官的势力非常强大,连皇帝都敢硬刚,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与此同时明朝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前蒙古还向明朝纳贡,土木堡打成那样,后来根本也就不鸟明朝了。征服蒙古的机会也就慢慢失去了,明朝逐渐转入战略防御,国土面积也就没有再扩大。
所以说明朝国运实际上断送于土木堡,本来可以成就超越汉唐的伟绩,可最后却活成了大宋。不过大宋貌似更弱,毕竟连燕云十六州也没有收回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