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的发展前景(智能物流的未来将是数据应用之争)

近年来,“智能制造”、“工业4.0”、“物联网”等概念热度很高,实则是企业确实遇到转型升级换代的需求,如用工成本逐年攀升、运营效率急需提升、客户定制化需求增多以及客户参与度增加等,而真正要实现智能制造又需要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云技术、视觉识别、传感技术、深度学习等等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制造型企业从传统手工作业,转型到产线自动化、再升级到工厂智能化的应用需求也愈发强烈。

智能物流的发展前景(智能物流的未来将是数据应用之争)(1)

智能物流就是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将生产运作信息融合于企业生产、仓储、运输、装卸、配送等各种基本活动环节,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和高效管理,以求降低成本并实现数据追踪。在这个过程中,智能物流的操作模式要保证正确数量的正确货物、以正确质量的形式,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而实施了这一操作,在技术上要实现物料识别、地点跟踪、物流追溯、过程监控、实时响应。所以我们看到智能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就是在不断地更快更好地激励各大竞争厂家实现智能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透明化和智能化,而这个过程强调的就是物流过程数据智慧化、网络协同化和决策智慧化。

智能物流的发展前景(智能物流的未来将是数据应用之争)(2)

上海聿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朱昕华说:“进入物联网时代,物流智能化的要求又进了一步,过往我们通过自动采集信息来做判断,但这种判断不够实时和全面,现在的需求是数据收集之后要同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或者指挥部,由指挥部做判断并进行实时调整,这种动态管控和实时管理才符合未来竞争的趋势。”

过去我们提供自动引导小车(AGV)设备给客户,谈的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用设备换人,投资回报是否合理,今天我们谈的更多的是智能服务。智能服务是通过设备采集和运行数据,上传至客户企业数据中心,由系统软件对设备实时在线监测和控制,并经过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和实时反馈,比如设备异常直接通知到人、设备维护时间提醒、设备利用率总结分析、物料耗用与实际产出比对、制程工序时间分析等等。智能制造的重点在于实时感知、优化决策和动态执行。首先,生产需要大量的数据,通过高效标准的方法实时进行信息采集、自动识别,并将信息传输到分析决策系统;再者是优化决策,通过海量信息的挖掘提炼、计算分析及推理,形成优化制造过程的决策指令;最后是动态执行,根据指令,实现稳定安全的运行和动态调整。而智能物流要做的是保证产品从生产到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运行及数据回传,成为智能工厂的智能化流动纽带。

上海聿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响应上海汽车集团宁德生产基地高度柔性化、数字化、高度自动化、数据化的理念,满足智能物流输送要求,成功实施了其厂内整套AGV自动化物流系统项目。聿冠智能CEO朱昕华说:“作为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上汽宁德工厂,其可兼容4个车型平台、29种车型的柔性制造,还能适应传统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新能源车共线制造新策略。做到如此大的柔性,需要通过数字化,互联和虚拟工艺规划融合进制造管理系统,同时结合零部件标准化,以及AGV小车智能配送,才能开启大规模批量定制生产及个性化小批量生产的模式。这种新型制造系统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非必要停机时间,提升批量化生产效率,具备高度可追溯性,提升产品质量准确性。在生产环节,产品及工艺设计、工厂及产线规划的数字设计与仿真、底层智能装备、自动化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物流自动化与管理等企业管理系统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朱昕华还表示,在未来,人、设备与产品能实时联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行成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生产将由集中转向分散,规模效应不再主导,产品需求个性化,生产走向自动化个性化单件制造,用户不只是在订单和收货中连接到企业,而在全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都广泛参与。在工业智能化领域,企业之间的竞争差异将走出硬件范围,逐步走向软实力竞争。谁能将数据采集并应用,参与到企业客户数据中心的实时交互,并能驱动企业数据管理,提升企业供应链价值创造,谁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