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纷纷解读汉字(外国人眼中的汉字大魔王)
“你们觉得哪种语言难学?”在海外问答网站Quora上,“汉语”这个答案出现的频率可谓相当之高。
说来也是。平仄起伏的四声调,谜一样的方块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 你不得不承认,哪怕不谈发音,只谈书写,汉语对大部分非母语者来说也绝对不简单。
有些笔划繁复的字,连土生土长的我们都未必认识,别说一个外国人了。
举个例子,比如下面这个「Biáng」字:
外国人:“这是啥?汉字的终极大魔王吗?!”
「Biáng」字来源于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特色面食——Biángbiáng面。(通常由手工擀制,面宽厚且长,犹如“裤带”。)这个字的简体有42画,繁体足足有56画,一般很难用输入法打出来。
不过它真的有那么难懂吗?
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Biáng」是由很多单字组成的:
穴、言(通“盐”)、长、马、月(通“肉”)、心......这些单字组合在一起,描述的其实是,居住在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秦人吃面时的情景。
「Biáng」字是陕西关中民间自创的一个汉字,是非常典型的文化造字。另外,它也属于一个独特而神秘的汉字家族——合体字。
什么是“合体字”?
其实合体字的概念不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字”浓缩成“一个汉字书写单位”(一个方块字)的文字形式,又叫组合字、民俗字或者吉利字。
一般来说,单字在形成「合体字」的过程中,会置换、重用构字部件,当然也有少数借笔,或者减省部分笔画。
“唯吾知足”最早出现于汉朝钱币 这几个字共同借用了一个“口”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合体字大多为‘吉利字’,也就是由一个吉祥词或一句吉祥话组成。
每逢春节出现在年画、剪纸、楹联里的‘招财进宝’和‘吉祥如意’等,其实都属于合体字大家族。
合体字--黄金万两
合体字-招财进宝
合体字最早见于商代,是古文字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甚至可以说,合体字这种文字形式贯穿了我们中华文化整个历史之河。
在甲骨文里,合体字的应用就十分普遍了。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上的铭文中称周武王姬发为“珷”。
利簋,陕西省临潼县零口乡西周窖藏出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个“珷”字,其实便是姬发的谥号“武王”所组成的合体字。
铭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先秦时,君主用来传达命令或征调军队的符文,通常是把几个篆字合并在一起,刻在竹子上,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合之才能调兵遣将。
在道教流行的汉代,合体字被应用在符箓上,称为“复文”。这也使繁复多变的合体字,增添了些许神秘。
从宋代开始,合体字的用法就和我们今天越来越像了——
把寓意吉祥的词语或句子,组合重构,写成一个方块字,用来表达“避凶求吉”的心愿祝福。
在观复博物馆中,就藏有一款合体字组成的白玉玉佩:
清代白玉“出门见财”佩
将这款玉佩中的字拆开,单字是“日日有见才” 。
据说“日日有见才”合体字是唐伯虎为了勉励自己“每天都能增加一点知识,每天都有一点收获”而创造出来的。
因为“财”与“才”的读音相同,这个合体字后来被人们延伸为“日日见财”,或“日日有见财”、“日日有财见”,又多了一层财运通达的寓意。
江南地区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商贾买卖,都喜欢将这个字做成装饰挂在家中,或馈赠亲朋好友——
读书人希望日有所长,商人希望日进斗金,其实都是借这个奇妙复杂的合体字讨个好彩头。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赶在新年前,观复博物馆以馆藏「清代-白玉‘出门见财’佩」为灵感,特意推出了「出门见财」黄金红包——
“出门见财”红包主体,取自馆藏【清代-白玉‘出门见财’佩】
红包所印“福”字,取自马未都先生亲笔手书。
红包背面及包装均满铺取自馆藏【清嘉庆-黄地粉彩金钱锦地包袱瓶】的“金钱锦地”纹。
红包锁状封舌设计取自馆藏【清代-紫檀浮雕龙凤纹箱】,取“大吉大利”的寓意。
「出门见财」主体采用999真金打造,更能体现日日有财的吉祥寓意。与传统中国结相搭配,可悬挂于家中门窗处,亦可用作车挂。
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载体。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作为象形文字,汉字是古代先民“依形而造”的一种文化符号。
而通过单个汉字巧妙排布构成的合体字,除了具有繁复、错落的视觉美感,更藏着传统文化的脉脉深意。
观复「出门见财」红包,祝你新的一年,日有所长,日进斗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