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改变不了的事情要学会接受(你厌世不要怪到佛教的头上)

现在世人对佛法,对佛依旧有深深的误解,以为佛教是迷信,是避世,有一些人更认为佛法就是厌世。这些误解都是从哪来呢?这些人凭着对佛法的一知半解就去对别人说,对别人宣传,更加深了世人对佛教的误解。

近来,有很多知识分子批评佛教就是迷信。那迷信是什么,是盲目的信,是盲目的信从一些盲目的人或事。迷信是经不起研究和考察的,因此,凡是迷信都不允许人们怀疑,要求绝对地信从;不让人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理;要求信徒越愚越好。

佛教改变不了的事情要学会接受(你厌世不要怪到佛教的头上)(1)

佛教不是迷信,不与科学违背

因为迷信说不出合乎逻辑,合乎客观规律的教理,因此,就要借装神弄鬼,故弄玄虚的手法博得一些头脑简单的群众的信仰。佛经中的有些说法,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中已得到了证实,如元子论、相对论、事物缘起论、无常论等等。有些原理虽然用感性为基础的实验方法解决不了,但却可以用推理的方法得出合理的即合乎逻辑的证明。所以有人说“佛教是科学的宗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赞美之词。

以上所说之佛法非宗教及哲学,仅略举其大概。若欲详知者,有南京支那内学院出版之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一卷,可自详研,即能洞明其奥义也。

如果你认为佛法违背科学,那就更不对了。科学越进步,就越能证明佛教的正确性。单单一个“缘起性空”,就把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实相,一语道破,也使到一切皆由神或上帝所创造的神话,都无立足之地。难怪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文豪、大诗人的泰戈尔要说:“我认为释迦牟尼佛乃世上最伟大的圣哲!”(见泰戈尔作《论佛祖及佛教思想》一文。)又英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举世公认为最杰出的逻辑学家的罗索也说:“各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

佛法非厌世

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混为一谈是十分错误的。

厌世思想或叫遁世思想都是悲观厌世,逃离现实的一种避世思想,其根源是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自己缺乏处世的勇气和责任感。这种厌世、避世思想缺乏度众悲智的小乘人有之,教外隐士之类有之,生活处于逆境中的人也有之,但这和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不同。

大乘佛教的出世思想是建立在对虚幻假象掩盖下的无常苦空世界本质的觉悟和对常乐我净彼岸的追求的理想基础上的。

佛教改变不了的事情要学会接受(你厌世不要怪到佛教的头上)(2)

大乘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槃寂静(堕入寂灭)。

虽然破除了粗细两种转世因缘,对虚幻的世界没有丝毫贪恋之心,但为度化苦海众生,需要处在世上,与众生同甘共苦,承受众生苦难,直至一切众生脱离苦海。

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

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故须兼说空与不空两方面,其义乃为完足。

何谓空及不空。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著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作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

佛教改变不了的事情要学会接受(你厌世不要怪到佛教的头上)(3)

又若能解此义,即知常人执著我相而作种种救世事业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间促、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于佛法之空义十分了解,如是所做救世事业乃能圆满成就也。

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著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之建设乃得实现。

信能如此,若云牺牲,必定真能牺牲;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坚坚实实,勇猛精进而作去,乃可谓伟大,乃可谓彻底。

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作去。岂是一味说空而消灭人世耶!

若佛法中之真义,至为繁广,今未能详说。惟冀诸君从此以后,发心研究佛法,请购佛书,随时阅览,久之自可洞明其义。是为余所厚望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