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

在新疆方言里蜻蜓叫“蚂螂”

癞蛤蟆叫“癞呱子”

蝌蚪叫“蛤蟆咕嘟子”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1)

“蚂螂”是蜻蜓的俗称

新疆方言读为【mǎ làng】

蚂螂身材纤细,体态轻盈

新疆方言中有描述人很瘦的状态就称为

“瘦得和蚂螂一样”

说谁腿很细就称为“蚂螂腿腿子”

你看,瘦得仿佛蚂螂

腿细得跟蚂螂一样,一点多余的肉都不长

多形象,蚂螂不就是头大身子细

浑身没有肉的形状嘛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2)

十分有趣的是,“蜻蜓”读音轻盈

而“蚂螂”读音沉重,小编尕时候学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

曾经用新疆方言念成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蚂螂立上头”

老师就说“就不能好好说普通话吗?

这么好的诗,你也不想想

要是麻狼站到小荷上头,不折断吗?”

老师把“蚂螂”理解为“麻狼”

那时的我也是哭笑不得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3)

在北京官话、中原官话、东北官话

西南官话等方言区中

称蜻蜓为“蚂螂”很普遍

“蚂螂”也作“麻郎”、“麻郎子”

“麻郎儿”

既是词牌名又是曲牌名的“麻郎儿”

就得名于方言称蜻蜓为麻郎儿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4)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5)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6)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7)

新疆方言中的“癞呱子”【lāi gua zi】

或者“癞呱呱”【lāi gua gua】

专指癞蛤蟆(蟾蜍)

“癞”指其身体表面疙里疙瘩的样子

“呱”指其叫声,“子”则指其小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8)

但是“癞呱子”所生的孩子--蝌蚪

却不叫“癞呱子子子子”

而是叫“蛤蟆咕嘟子”

新疆方言音读为【hé mà gǔ dú zi】

“蛤蟆”是蟾蜍的别称

“咕嘟”是指蝌蚪一群群在水里游动的样子

“子”还是小的意思

在江淮官话中,蝌蚪也被称作“蛤蟆咕嘟”

在兰银官话区的兰州、乌鲁木齐等地方言中

蝌蚪被称为

“蛤蟆骨朵子”或者“蛤蟆骨都子”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9)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10)

几十年前,当时新疆的菜市场上

还没有苦瓜这种蔬菜

那时有人从口里带了种子种在自家院里

当做观赏植物

苦瓜老了通体变成黄色或者红色

新疆人称为“癞呱子葡萄”

之所以这么叫

就是因为苦瓜的皮肤和癞呱子太像

而与苦瓜是不是“瓜”并没有关系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11)

清代·随缘下士编《林兰香》第五十八回:

看他们在何处放烟火,在何处打秋千,

在何处抖风筝,在何处斗花草,

在何处捕蝴蝶,在何处招蚂螂,

在何处黏蜩蝉,在何处挖蟋蟀,

少年情事,宛然如昨。

转眼间好似一场春梦。

《明史·卷九十一·志第六十七》:

山东有长竿手。徐州有箭手。

井陉有蚂螂手,善运石,远可及百步。

闽漳、泉习镖牌,水战为最。

癞瓜 : 东北官话指苦瓜;冀鲁官话也指苦瓜。

清光绪十年《畿辅通志》:“

菜瓜,北方名苦瓜,即今之癞瓜。”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12)

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蚂螂癞呱子蛤蟆咕嘟子)(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