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公司怎样(浙江智造)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制造业进行了一次突击考试近期,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疫情在给浙江制造业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倒逼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改力度,不少企业危中寻机主动提升智能化水平仅在温州乐清,截至当前,技改备案立项5000万元以上项目就达到去年全年的1.6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智造公司怎样?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智造公司怎样(浙江智造)

智造公司怎样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制造业进行了一次突击考试。近期,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疫情在给浙江制造业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倒逼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改力度,不少企业危中寻机主动提升智能化水平。仅在温州乐清,截至当前,技改备案立项5000万元以上项目就达到去年全年的1.6倍。

在这场考试中,浙江制造业企业究竟会如何答卷?疫情下的浙江制造“众生相”,或许能给我们更多启示。

“智”救

快速扭转口罩生产困局

制造业加快技改应对疫情大考

浙江“智”造,怎样危中寻机

本报记者 夏 丹 周琳子 通讯员 徐潇卓

这段时间,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胜电子”)应急口罩生产项目的负责人徐刚一天到晚不停接电话,其中九成以上是要口罩。“现在国内订单稳住了,国外订单增长很快,本周将出口500万只口罩。”他介绍,3月中旬以来,公司已陆续向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出口超过300万只口罩。

从疫情初的“一罩难求”到如今的平稳供应,且有盈余出口,徐刚亲历的这一切,背后实则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浙江自救大片。抗疫之初,正值春节,浙江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产量基本为零。仅用1个多月时间,浙江就扭转了医疗防护物资供应难的局面,这背后,一批冲在一线的浙江智能制造企业表现可圈可点。

疫情中,借助兄弟公司均普智能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设计和制造能力,全球汽车零部件商均胜电子“转身”生产口罩。在1个月的时间里,它们先是火速“复活”了2条“沉睡”近10年的口罩生产线,后又迅速自研自产数十条口罩生产线,目前共投入9条线日产口罩近70万只。

“起初我们只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防疫需要,后来看到全社会面临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我们刚好有这方面的技术优势,就顺势而为了。”均胜电子副董事长朱雪松介绍,汽车工业是目前涉及零部件最多、产业链最长、离散程度最高且标准化最彻底的行业,企业多年的标准大工业基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们将自身制造能力和全国软件百强两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从图纸设计到原型大样机均是自主研发,在口罩机零部件紧缺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设计,减少零部件使用量。目前,自产口罩机的订单纷至沓来,口罩产量也屡破新高。

这样的故事还在浙江各地上演。

在金华,过去一个多月来,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正经历着创业以来最开心也最艰难的日子。公司技术团队用15天时间,帮助市内5家口罩企业产能提升20倍,从日产3万只到60万只。

尽管如此,本地口罩产量依然跟不上需求、口罩机又“一机难求”,“硕和”迅速成立“医用普通口罩全自动设备研制小组”,用时17天,首条自主研发的口罩机就下线了。如今,“硕和”首批10条口罩生产线日产量已达100万只,第二批15条生产线正在加紧制造组装,预计4月初投入生产。

在温岭,常年研发生产工具磨床和工业机器人高端装备的北平机床有限公司,也加入口罩机研制的队伍中。用时不到一个月,其研发出两种型号的柔性口罩生产线,日产量分别可达10万只和80万只。

数据显示,3月份,浙江重点口罩机生产企业产能和产量分别达到400台和350台。据不完全统计,2月份这两个数据分别是26台和6台。由此可见浙江制造反应之迅捷。

智造“新秀”纷纷加入,省内口罩生产企业随之扩容,口罩产量持续攀升。与此同时,一度四处求购口罩的浙江老百姓也发现,如今各大网络平台、药店基本都能顺利买到口罩。

“扭转困局的背后,浙江智能制造功劳不小。而它们之所以能迅速‘转身’,不是凑巧,背后实则为浙江制造之变。”省经信厅投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浙江开始推动“机器换人”,到2018年启动智能化改造提升,这些年持续不断地推动制造升级,大批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提升的专业团队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疫情突然袭击,尤其在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这些经验得以迅速转化为扩大防疫物资产能的“利器”,帮助浙江实现“智”救。

“智”变

不约而同走上技改路

疫情来袭,用工需求量大的温州工业企业率先意识到,以往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生产方式,很难经得起这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据温州市经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本地制造业企业员工约200万人,其中外地员工占60%以上。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小企业各有各的发展路径,然而疫情的倒逼,让不少制造企业都不约而同走上了“技改”这条路。

3月25日,入夜的温州大学城,寂静无声,只有入口处的一栋大楼依然灯火通明,这里是温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一天跑了2个县3家企业,正忙着整理资料的院长助理、技改评估师凌见君直到肚子“咕咕”叫了才想起来,这一整天都没来得及吃饭。

温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是当地一家以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和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孵化培育为核心业务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凌见君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有技改需要的企业提供政府买单的技改诊断和建议。从2月23日研究院恢复工作以来,不断有企业主动找上门要求“体检”,“忘了吃饭”已经成为凌见君的常态。可就在去年的这段时间,他才收到零星几家制造企业的技改评估预约。

变化从今年2月初就开始了。看着疫情防控越来越严,朝泰机车负责人程克俊嗅到了“复工危机”。对于这家主要生产摩托车配件的传统制造企业来说,满满的订单和无法返岗的员工,意味着想快速复产必须另寻良方。“有什么办法可以替代员工,或者减少员工人数?”这个问题在程克俊的脑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但依靠现有的设备和管理办法,再怎么调整效果都有限。2月7日,程克俊打电话给凌见君预约见面评估的时间。2月23日,研究院一复工,朝泰机车的“技改”评估就开始了。“疫情让招工难的问题更凸显,也让我们企业主在准备复工时有了更多时间静下来思考未来资金投入的方向。”程克俊感慨道。

如果说,疫情催化之下,“上不上”技改是企业对技改态度的“变化”,那么“大胆上”则是技改让企业在“智变”中尝到的甜头。

原料抓取、自动冲压、成品出炉……浙江铭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三厂车间里,一条由数控压力机、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等组成的自动化冲压生产线,只需5名工人在终端打包搬货就可完成工作,比过去减少了15人。铭博汽车部件是吉利汽车内饰冲压件的主供应商之一,正是有了新运行的这条自动化冲压线,复工以来这一车间的产能迅速恢复至95%。

“有了‘试验’效果,在技改方面我们有了更大胆的打算。”三厂负责人丁海星正忙着为今年建设全自动“透明工厂”做准备,这项技改需要再投入7000万元。这样的投入并不是拍脑袋的决定,丁海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透明工厂”的数控设备覆盖率可达80%,产品不良率可降至3%以下,“智变”后的铭博车间工人人均产出将从4500元/天提升到5.4万元/天。

事实上,疫情下很多制造企业在横向比较中发现,已经完成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建设、智能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往往复产速度更快,复产质量更高。

“如果说过去技改直观带来生产效能的提升,那么在此次疫情期间,我们能更明显感受到技改之下的制造业,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嘉得电子负责人周如勇说。他的企业去年投入3500万元建设的数字化工厂经过系统导入调试,在复工时刚好派上了用场,在工人到岗70%的情况下,产能顺利恢复到了95%。

在企业自发自觉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的同时,政府也伸出援手。当地出台“温32条”,温州市经信局出台《2020年温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对全市1000家企业开展“一对一”入户诊断服务,提高补助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温州乐清、瑞安等地最高补助比例超过30%。同时,改集中申报为随时申报、即时受理,缩短资金拨付时间,让企业尽早享受政策红利。截至3月底,温州已为18家企业兑付奖励资金2200万元。

“智”强

建智能工厂抢占制高点

其实,不管有没有疫情,对浙江制造而言,智能制造早已成为重构制造业新格局的重要动力和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的必由之路。只是疫情的突然袭击,有望加速浙江制造龙头企业练好内功的逆周期投资。

3月20日,在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新二路以南、文华南路西侧,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二期百亿工程开工。2021年,一座全新的智能化工厂将在这里崛起。

“新智能工厂将生产玻璃纤维电子布、风力发电用纱、热塑性短切原丝等高端产品,满足5G通讯、智能汽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需求。”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四分厂厂长陈国卫告诉记者,新项目将建设3条超大型电子级玻璃纤维生产线和3条超大型增强型玻璃纤维生产线,最终形成年产8亿米电子布和45万吨增强纱的生产能力。

不仅仅是玻纤巨头“巨石”在行动。在宁波,3月11日,服装巨头雅戈尔与中国联通签约,启动了宁波首个“5G 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建成后,雅戈尔将实现宁波总部、吉林珲春及云南瑞丽三大制造基地数据的实时共享,生产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0%。

“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产业的变化日新月异。此次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产业展现出的强大发展潜能。”雅戈尔服装制造IT总监顾跃君如是说。

对此,陈国卫感受更深。“这次疫情中企业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人回不来,而智能制造恰恰可以减少对人的依赖。以我们织布车间为例,一个工人管50台机器,759台机器大概15名工人就足够了。就连工人之间也相隔甚远,对防疫来说也是好事。”他进一步解释,用工少、产量高也意味着生产效率高,这本身就是优于同行的竞争力。对企业来说,优于同行意味着能在危机中收获更多机遇。

智能制造对产品结构的影响更深远。就如好马配好鞍,对任何一家制造企业而言,投入大量资金打造的智能工厂,一般都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整个春节,包括疫情期间,我们保持连续生产,除了生产线不能停产的特殊性,最根本原因在于下游客户旺盛的需求。这也是我们再投新工厂的原因。”据陈国卫介绍,相较于四分厂,新开工项目的高端产品比重更高,客户应用领域更高端,生产效率也将更高。

在前不久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浙江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智能制造是必不可少的题中之义。令人欣慰的是,浙江制造龙头企业已经行动起来。

风起时,有人筑高墙,有人造风车,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眼光和胸襟。当下全球蔓延的疫情,正给浙江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越是难关当头,越要作正确的抉择。投资智能制造,立志先进制造,我们看到一批浙江制造正在勇敢“逆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