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题解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即吕不韦虽被谪迁蜀地,后世却流传着他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

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1)

《吕氏春秋》

人物简介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因散尽家财扶植秦国质子异人立嫡有大功,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命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2)

吕不韦

庄襄王去世后,太子嬴政即位,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后因嫪毐集团叛乱受到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命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3)

吕不韦与嬴政

成书过程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古代文化艺术的一个巅峰。当时,各种学术流派林立,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当时的名士均以结交门客、著书立说为荣,且攀比成风。战国“四君子”因礼贤下士、广交门客,在列国间享有极高声望。

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4)

诸子百家

素擅谋略的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自己又贵为丞相,绝不能在这方面输于他人,更何况著书立说,不仅能提高声誉、天下闻名,而且还能传之后世、青史永存。于是他以优厚的待遇,广招文人学士,门客多达三千人。与“四君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不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

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5)

战国四君子

他要求门客把自己的见闻、感想都写出来。等到文章交上来后,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不韦又挑选几位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归类、删定,最终汇集成书,不韦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故定名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6)

《吕氏春秋》

为了保证作品质量,也为了立言扬名,吕不韦别出心裁,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城门前,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人能改动书上的一个字,这就是典故“一字千金”的出处。这虽不能证明《吕氏春秋》字字珠玑、尽善尽美,但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

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7)

一字千金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该书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可以说是集先秦道家之大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是博大精深、闪烁着智慧之光的不朽之作。

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8)

《吕氏春秋》

再说说不韦迁蜀。嬴异人质赵期间,曾要求吕不韦将其深爱的一美貌、擅舞女子献于异人,该女就是后来庄襄王的王后、嬴政之母赵姬。庄襄王死后,秦王政年纪还小,吕不韦常常和赵太后私通。后来政逐渐大了,二人还是厮混不清。吕不韦担心事情败露,就暗地里将一个叫嫪毐的猛男送入内宫,顶替自己与赵太后淫乐。

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9)

吕不韦与嫪毐

谁知二人相爱甚欢,接连生了两个儿子,最后竟想入非非,密谋着嬴政死后让他们的儿子当国君。结果东窗事发,吕不韦当然难脱干系。秦王本想杀掉他,但念其对先王有大功,仅免去了不韦的相邦职位,将其遣出京城,回到河南封地。

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10)

奇货可居

一年后,不断有各国的宾客使者去问候吕不韦。秦王恐其叛乱,就写信给他,说:“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不韦忖度自己的处境,已经逐渐被政逼迫,恐日后被杀,就饮酖自尽了。

描写吴国大将吕蒙的词(说之不韦迁蜀世传吕览)(11)

《吕氏春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