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文字的古文诗(你可听见古文在用现代语言说话)

有一段时间,网上曾经流行把现代的流行语转换成古文,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以译成“天高地阔,欲往观之”;再比如:“我想你都想疯了”,可以译成“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中国古诗文,真是美得让人为之倾倒啊!

古文之美,美在简约,美在朦胧,简约却足以包容万物,朦胧却让人荡气回肠。然而,正因其简约、朦胧,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就容易产生歧义,天长日久,有时候,人们反而忽略了其完整的本意。

古文自然是会说话的,但它更多的时候是在替使用者表达心声。那如今,有这样一本书,用通俗简约的语言、形象好看的漫画,替那些被误解的古文发声,让我们轻松理解它们本来的意思。

这本书就是张之路的《会说话的古文》。

带文字的古文诗(你可听见古文在用现代语言说话)(1)

作家、剧作家张之路,是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有大量作品获得多种奖项,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阿拉伯文等文字出版。他的小小说《羚羊木雕》、童话《在牛肚子里旅行》还分别被选入中小学课本。

在《会说话的古文》这本书中,他把那些大家熟悉的、跟大家息息相关的、却因各种原因与大家“擦肩而过”的知识点整理出来,用现代的语言,替在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中被误解的古文说话,引导读者转换一个角度看待古文的世界。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们,都可以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现平凡中的神奇,看到世界更多的精彩。

带文字的古文诗(你可听见古文在用现代语言说话)(2)

因古文的简约,常常会让人望文生义,传得久了,错的似乎也就对了。

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李白说“床前明白光,疑是地上霜”。今人读时,可以拉开窗帘望着明月,瞬间共情了李白在简单诗句蕴含的深远意境。然而细想一下,那时的古人哪里有我们如今的玻璃窗?月光如何洒落到李白的床前?

书中告诉我们,诗中的“床”并非我们如今的床,古人其实是把井上的围栏称作“床”的,而且古人常把“井水处”比做故乡。所以,诗人才会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再比如那首让无数人心生愤懑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们一般理解为,这句诗表达的意思是,那些达官贵族家里酒肉多得都腐烂变质了,可是有的穷苦人却被冻死在路边。

但实际上,诗中的“臭”本应该读做xiu的,在古代,这个字是用来代表气味的。所以“酒肉臭”的本意,应该是酒肉的香气。那这首诗想表达的,其实就是:达官贵人家里飘散出酒肉诱人的香气,可路边却有穷苦人被冻死的尺骨。

带文字的古文诗(你可听见古文在用现代语言说话)(3)

在古文的传承过程中,人们还常常会断章取义,于是,很多常用的古语,其实是有后话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相濡以沫”。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画面:泉水干涸了,两条鱼被困在小小的水洼里,把各自口中的唾液喂到对方嘴里,相互滋润着。然而,在《庄子·大宗师篇》中,在“相濡以沫”之后还有一句“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是想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其在无比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还不如放下执念,用全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世界。当残酷背后多了一些冷静与变通,我们似乎一下子用一个更客观的视角,看清晰地看到了整个人生。

当然,还有很多的原因造成的很多误解,比如被误解的《七步诗》、让人陷入两难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让人离家时心生不安的“父母在,不远游”、被严重误解的“愚不可及”等等等等。

带文字的古文诗(你可听见古文在用现代语言说话)(4)

在《会说话的古文》中,这些千百年来被人们误解至深的古文,用今人最易懂的文字耐心地为自己辩解,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

所以说,《会说话的古文》适合每一个对古文感兴趣的人来阅读,在这里,你可以放飞想象力,打开新空间,遇到更美古诗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