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唐盛世画(从工艺美术史角度审视)
“大唐风华”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最新举办的以陕西地区出土的唐代工艺美术品为展示内容的大型展览,自9月4日起为期三个月,通过出土的唐代工艺美术品,以六部分展现盛唐气象。这六部分以社会生活、文化、宗教、体育、国防等状况为主线展现大唐的繁荣景象,第一部分《文武安天下》,第二部分《皇室的珍宝》, 第三部分《长安多丽人》,第四部分《骑猎散歌尘》,第五部分《大唐异乡客》,第六部分《学理共归真》。展品中工艺美术品类别主要有:瓷器、琉璃、金银器、铜镜、雕塑、浮雕、壁画、墓志书法拓片等。
唐代历史中,自初唐至盛唐的一百多年间, 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两个高度发展阶段,使唐代经济、文化、军事高度发达。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这正是当时繁荣景象的写照。虽有一些战乱波折,但整体国力较强,加之人员大量迁至江南,而江南基本没有受到战乱影响。
唐代的文学、艺术更是空前发展。文学以“诗”的发展最为突出,达到了中国诗的顶峰, 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诗人,最为杰出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的数量更是惊人,流传至今近五万首。在美术方面,吴道子的人物,王维、李昭道的山水画,杨惠之的雕塑等都具有突出或开创性的成就。在书法方面,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将楷书、行书、草书推到了艺术的顶点。在敦煌,总共476个洞窟, 唐代开凿213个,占了45%。在那里保存了大量唐代的壁画、塑像和装饰图案,是我国珍贵的艺术宝库。唐代的工艺美术非常发达,不论是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 都达到了全面繁荣的时期。在艺术上、技术上和生产规模上,也都远远超过了前代。陶瓷工艺已向多色釉发展,出现了以窑为名的具有不同特色的中心瓷区。染织工艺的织锦和印染等, 制作技术不断发展,花色品种不断增多。金银器、铜镜的制作精美,漆工艺、家具制作等都得到较大发展。展览中的这些精美工艺品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任何时代的文化艺术发展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唐代的社会特点,可以用“统一、上升、自信、开放”八个字来说明。所谓统一, 是指疆域的扩大和政令的统一。唐代是我国各民族融合、统一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逐渐形成的阶段。西北的突厥、回鹘, 西南的吐蕃、南诏,东北的渤海等少数民族政权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都十分频繁,社会生产也有较大发展。唐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历史时期。唐人具有充满自信的思想观念。正如鲁迅在《坟·看镜有感》中所说:“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只鸵鸟, 手法简直前无古人。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绝不介怀。”唐代对于人们的思想领域是比较开放的,对于宗教,允许道、佛并立。
唐代和国外的交往也非常密切,形成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时期。当时通向国外的有两个通道:一是陆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新疆向西到达印度、波斯,以及地中海东岸, 这就是历史上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一是海路,从广州出海经南洋,西到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的各个国家。广州是当时海口的中心,并设有市舶使以管理外贸。在东方, 和朝鲜、日本的交往更是十分频繁。这些国家, 有的商人长期住在中国。当时的长安和广州等城市就住有大量的外国人,有的经商,开设商店; 有的是被各国家派遣的留学生和学问僧,他们长期住在中国。我国的不少工艺、工匠也曾到国外传艺。如天宝年间杜环出国后所写的《经行记》中,就记载他在大食首都看到了“画者京兆人(即长安)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即山西永济)乐环、吕礼”。由于对外交流的发展,因而在工艺美术生产中,既继承了本国优秀的艺术传统,又吸收了外国的工艺特色而加以消化融合,成为唐代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大唐风华”展品足以让大家一窥当时文化艺术交融、繁华的风采。本期先介绍前三部分的展品供大家品赏。
一、第一部分《文武安天下》
蹀躞带胡服女立俑
彩绘贴金骑马俑
彩绘陶文官俑
1. 彩绘陶文官俑
中国的文官产生很早,文官制度的形成却较晚。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加以改革,制定了严格完整的官制和行政体制, 构建了分工细密周制的官僚机构。唐朝还逐渐完善了科举制度,实行开科取士,改善了官场和吏治状况。这些措施对治世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2. 彩绘贴金骑马俑
马面贴金,额顶处有一缨饰,马颈部、胸部与腹部披甲连缀。骑士头戴盔,披膊、胸甲俱全,足踏高筒靴,左手牵缰,右手握拳前屈。隋唐之际,军事思想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重视机动代替了重视防护。于是人披铠甲,马不具装的轻骑兵逐渐取代了重骑兵。但重装骑兵作为骑兵的组成部分仍然保留在唐代骑兵的建制中。这组骑马俑就是当时甲骑具装保留的例证,体现出皇家威仪和唐朝军人的风采。
3. 唐俭墓志碑帖
志盖呈盝顶状,盖面篆书“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特进户部尚书上柱国莒国公唐君墓志”,四刹饰四神,四侧装饰十二生肖。许敬宗撰文,正书16 行,满行45 字。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 人,生于北周大象元年(579 年), 卒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 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新唐书》《旧唐书》均有其传。唐俭是唐朝建立的直接参与者之一,对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起了重要作用。唐高祖初定京师,封为晋昌郡公。武德初,因察独孤怀恩谋反、平刘武周,进礼部尚书。贞观初, 出使并处理突厥事务,迁民部尚书,加特进。卒后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曰襄, 陪葬昭陵。
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
金银丝结条笼子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唐俭墓志碑帖
水晶项链
捧包裹侍女图 捧盒男装侍女图 持如意侍女图
二、第二部分《皇室的珍宝》
1.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银盘为六曲葵花形,窄平折沿,浅腹平底,捶打成型。盘心饰隐起飞廉纹,细部阴錾。飞廉纹作鼓翼扬尾、偶蹄双足、牛首独角、鸟身凤尾的动物形象。何家村出土文物中,还有鎏金熊纹六曲银盘、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和鎏金龟纹桃形银盘。这5 件银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以植物的花或果实形状作器形,动物形象做纹饰。这类的银盘在唐代很常见,而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最具代表性。
2. 金银丝结条笼子
这件茶具以金银丝编制而成。中国饮茶法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粥茶法、末茶法和散茶法三个阶段。唐以后,粥茶法渐为世人不取, 这时贵用茶笋、茶芽,春间采下, 蒸炙捣揉,和以香料,压成茶饼。茶饼平时要悬挂高处,凉爽通风, 保持干燥。取用时还要焙烤,将放置茶饼的笼子置于炭火上方, 焙去茶叶中的水汽,以保持其色、香、味,然后再将焙烤后的茶饼碾碎成末进行煎煮。
3. 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
香囊由两个半球组成,以合页铰链相连,由钩控制开合。下半球内装有两个同心圆机环和一个盛放香料的香盂。大的机环与外层球壁连接,小机环分别与大机环和香盂相连。使用时,由于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两个同心圆机环的机械平衡,无论香球如何滚动,里面的香盂都可以保持水平状态。香囊通体为镂空的阔叶纹样,上下球体均饰五朵双蜂纹团花,香气就是通过这些镂孔袅袅散发出来的。
三、第三部分《长安多丽人》
1. 携婴饲鸟出行图
韦浩是唐中宗皇后韦氏之弟,死于景龙二年(708 年),其墓室内绘有题材丰富的壁画。此幅壁画位于后室东壁,画面上有3 个人物,前方为一男装侍女,头戴幞头,身穿翻领长袍, 下着波斯裤,足蹬软便履。袍领、袖口和前襟都绣有华丽的花边。右手提一小笼,左手怡然自得地给肩上的鸟儿喂食,颇有情趣。有学者考证画中的长尾鸟就是现代动物学所说的“红嘴蓝鹊”。另一侍女头梳螺髻,面庞丰润,身着黄色窄袖小襦,披轻纱披帛, 下身着红裙,双手持蒲扇,亭亭玉立。身侧有一孩童拉着侍女的裙摆。画面上方有一飞翔的小鸟,下方有一丛兰草。
2. 捧包裹侍女图、捧盒男装侍女图、持如意侍女图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堂兄恒安王武攸止之女,开元十二年(724 年)玄宗废王皇后,赐武氏为惠妃,礼秩同皇后。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十二月七日, 武惠妃薨于兴庆宫,追赠为贞顺皇后, 次年二月二十二日葬于敬陵。武惠妃敬陵近年多次被盗掘。2010 年,经过警方和文物部门的追索,被盗石椁和壁画得以回国并入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其中壁画5 幅,画面内容为随从侍女。有女扮男装的侍女,打扮雍容的高髻侍女,以及着男装带幞头捧盒侍女, 线条流畅,描绘细致。
3. 蹀躞带胡服女立俑
头梳双髻垂于两侧,头顶及右髻上残留描金的花饰,朱唇轻抿,面带微笑。内穿半臂,外罩圆领对襟胡服, 下端露出红色小口裤。足蹬翘头锦履, 腰束黑色蹀躞带。唐代上层社会的“好胡”之风引导了整个社会的审美潮流, “胡酒”“胡舞”“胡乐”“胡服”成为当时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胡服简洁、方便活动,受到唐代女性的喜爱。
4. 水晶项链
这件水晶项链晶莹剔透,十分精美。共有92 颗水晶珠、3 颗蓝色料珠、4 枚金扣、2 颗紫水晶吊坠和2 颗绿松石吊坠。水晶珠大小不一,均呈扁球形, 由两端向中间对钻成孔。吊坠一端大一端小,其中小端嵌入金扣之中,形成坠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