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方言说什么 乐亭方言趣事五则

作者:巢书林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

查辞典方言条二:方言是指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乐亭方言便是一例。方言的流行反映了这个地区文化积淀的语言特色,是这个地区的标签儿。所以乐亭人不管在天南地北,只要开口一讲老呔方言,便知是乐亭老乡。乐亭方言在另一个环境中,有些费解,有时也会误事儿。如得得儿的;知不道;家伙娄子等等,笔者在生活中就曾遇到过一些故事。

一、到炕儿

乐亭方言中把妇女生孩子叫到炕儿、猫月子。故事发生在1965年,全县一些公社开始了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细线“四清”。“四清”工作队进村后,首先就是学习中央文件“二十三条”,要求不落一户和一人,要使中央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天晚上学习,妇女队长没到场,工作队长派人去找,找人的回来汇报说:“她来不了。工作队长问为什么?”来人答,“猫屋了”。工作队长说:“猫屋了就不找找她,什么觉悟?”这人答:“你说得不对,不是猫了,是到炕儿了。”工作队长说:“真新鲜,不来学习,天这么早就倒炕上了,得严肃批评她!”这时一个中学生站出来说:“这是方言,我们乐亭人都这么说,把妇女生孩子叫到炕儿,猫屋、猫月子、坐月子、临盆,都是一个意思。”工作队长说:“早说生孩子不就结了么!好,开会学习!”与会者听后哄堂大笑。

二、茅厕(读si)窖

乐亭方言说什么 乐亭方言趣事五则(1)

有一次,几名乐亭人到北京出差,逛了东单、西单、大栅栏,快到天安门广场了,有一位同志内急,怎么办?又找不到厕所,急转之下进入一个楼门,进门就问:“同志,有没有茅厕窖?”被问的人听了,一脸雾色,转着眼珠疑惑地说:“我们这里没姓茅的呀,你找错地方了吧!”看样子,交流不了,只好出来了。唉!方言真是误事儿。

还有,我的一个亲戚带小孩到天津市去探亲,到了亲戚家的第二天,大人出门办事,留下小孩和伙伴们玩,一会儿,小孩要撒尿,和家人们找茅厕窖,小伙伴们不明白,就问大人,一屋子的人你问了他问,他只是说要上茅厕窖,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要干什么,小孩大脸憋得通红,急得直哭,亲戚们一个劲的哄也不行,幸好这时大人回来了,带他上厕所解决了问题。出来后,他歉意地对大大家说:“他这是想上厕所,我们家都把厕所叫茅厕(si斯音)窖”,众人听后不由得笑起来,有人说:“好嘛,这给我们天津人普及了一个方言!”

三、盐精

我不知道乐亭方言的“盐精”两个字怎么写,估且就按发音写出来了。“盐精”是指腌制过的咸菜、小菜,或加盐熟制的用以佐餐的菜类,通常说盐精味大小、咸淡,乐亭人都懂,这是指盐用得多少。可是到了外地,就不见得都明白。

改革开放以后, 我们村有几个小青年到天津市去做工,盖楼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农民工。工余闲暇时也去到市里逛逛,顺便买些实用或新鲜物件。在一家副食店,货架上摆放的副食品琳琅满目,一个小伙想买点咸菜,便向售货员打听:“喂,同志,有盐精吗?”服务员没理他,这小伙以为她没听见,便连续大声说:“同志,我问你有盐精没有?”售货员不耐烦地说:“嘛盐精,嘛盐精?”问得小伙哑口无言,又无法辩解,就嘟嚷着说了一句“我操!”意思是老呔话她听不明白,无可奈何。服务员听了很不高兴,就气势汹汹地说:“操嘛?你操嘛?”幸亏同去的人多,在大家的劝解下没有打起来,这小伙说:“看来老呔到了城市里别出门儿,出门还得好好学学普通话,这老呔的方言不吃香!”

四、老话和尚过活(河)

乐亭方言中把河读作huo,把和尚的和也读作huo。

1958年,本家一个侄女考入了滦县师范学校,回来讲了一个可乐的事……

她刚一入学,有几名和她一起入学的同学不习惯,在私下都讲家乡话(乐亭话)。而其它县的同学却觉得乐亭人说话和唱老呔影一样好听,也很有意思,尤其是在方言中,一些字的发音和普通话差异很大。有些人索性把一些乐亭方言串起来说:“呣(这)个乐亭同学昧儿(那儿)说,老和(huo)尚过活(h u o ),让人胡着(扶着)。”以此来取笑乐亭籍学生。看来在学校教育中必须要讲普通话,写规范字,说老呔话和方言不仅误事还让人笑话。

五、洋取灯儿

1963年冬,解放军训练进驻我村,进村后不忘老八路优良作风,帮老乡挑水、扫院子,真是军民一家亲,军民相处分外和谐。一次,一个解放军战士找房东老太太借火柴,老大娘说:“就在院里垛上,随便烧,不用客气。”解放军同志一听觉得拧了,于是解释说:“大娘,不是借柴火,是火柴。是点柴火的火儿。”这时正赶上小孙女放学回来做了解释,老大娘才明白了,忙对那个战士说:“你们说的火柴我们这里叫洋火,原来叫洋取灯儿。在旧社会,我们都用大取灯儿点火,大取灯儿是用麻杆劈成几瓣,剪成筷子大小的条条,在一头剪一个尖,蘸上硫磺就成了,用时,在暗火一取,就变成了明火,可以点火了,所以叫大取灯儿。后来,由洋人带来了更小巧的,一擦着的洋火儿,方便多了。不过,习惯上我们上年纪的人还是叫洋取灯儿,解放军同志可别笑话大妈!”解放军战士赶忙说:“不会,不会。看来乐亭方言中还能体会到丰富的地方文化。”

 (作者巢书林,汀流河镇丰庄村人,乐亭县教育局职成教育科科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