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吟最后的诗(梁甫吟赏析)

梁甫吟最后的诗(梁甫吟赏析)(1)

【古诗词欣赏】

梁甫吟/诸葛亮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梁甫吟最后的诗(梁甫吟赏析)(2)

【翻译】

缓步走出临淄的城门,遥望萧瑟死寂荡阴里。

那里有三座坟墓紧相连,形状大小非常相似。

请问是谁家墓地,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

他们力可推倒南山,文采通晓天地间大道理。

不料一朝遭到谗言,因两个桃子就杀死他仨。

谁能够设计此“奇计”,齐国的宰相晏子啊。

梁甫吟最后的诗(梁甫吟赏析)(3)

【赏析】

《梁甫吟》的作者,一曰汉代无名氏,一曰诸葛亮。据我分析,无名氏的可能性大些,又名“梁父吟”,是乐府楚调曲名。梁甫(父)一说是泰山,一说是泰山下的山头。后者较为贴切。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父山者,遂赋予《梁父吟》悲凉的葬歌体特征。比如陆机《梁甫吟》,李白《梁甫吟》等等。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有的版本为“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我认为是抄写之误。前面的“力”就是写武功盖世,后面再加上“又能弄断系大地的绳子”一句,显然画蛇添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躬耕陇田,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好为梁父吟”中,"为"字既可以解释为"撰写",又可释为"吟诵"。但我理解为为后者。如果翻译为:诸葛亮经常撰写《梁甫吟》显然不通顺。但是翻译为:经常吟诵《梁甫吟》,就上下文而言十分贴切。

此首诗歌叙事多于抒情,有人理解为诸葛亮借此抒发对春秋名相晏婴的景慕之情,有人说这是诸葛亮羡对晏婴过人智谋的赞叹,我认为其实非也。但结合后一句“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又似乎无法解释。因此,这首诗要表达的主题意思应为诸葛亮怀才不遇的。倘若是追崇晏婴的,下一句就文不对题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有的版本为 “一朝中阴谋,二桃杀三士”。不管什么样的版本,都是说晏婴为人阴险的不齿行为。诸葛亮光明正大地写出来自己奋斗的目标是要做阴险的当权者,显然不合适。而且“谁能为之者,相国齐晏子”,意思是说身为国相,诛杀名士。这明显是对晏婴的讥讽。

唐诗中多有怀才不遇的诗词。李白《梁甫吟》: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孟浩然《与白明府游江》: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等等,不一而足。

梁甫吟最后的诗(梁甫吟赏析)(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