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布袋戏建议从哪开始看(浅谈霹雳布袋戏发展之路)
各位小伙伴你们好!上次为各位讲述了《霹雳异数》这部霹雳布袋戏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不过对于霹雳布袋戏除了道友们之外,许多的吃瓜群众应该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那么从今天开始,七夜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分别谈论布袋戏,文章可能会有些纰漏,如果有错误的话,还请道友们指正一下!
所谓“布袋戏”即木偶戏的一种,流行于福建、台湾和潮汕地区。早期布袋戏木偶其身体是用布料制作而成,演出时只需要将手放入布袋中进行操作演绎,因而得名布袋戏。 早期布袋戏都是戏班子在露天搭设简陋的戏台进行表演,20世纪50年代,由于政府限制演出因此转为在戏院的内台演出。
布袋戏因祸得福,有了更好的条件进行演出,开始从布景、灯光、爆炸特效入手进行改良,这一时期布袋戏得名金光布袋戏。而后为了适应金光布袋戏的表现力,戏台、布景等方面逐步扩大,音乐也越来越丰富。
直到1971年,金光布袋戏开始走向下坡路,而这一时期黄俊雄以《云州大儒侠》一剧将金光布袋戏推向电视银幕,没落的布袋戏重获新生,以史艳文为主角的《云州》一剧成为当时台湾老百姓议论的焦点。1988年,《霹雳金光》诞生,从名字上也不难看出一种传承关系,以素还真为主角的霹雳布袋戏继承金光布袋戏的衣钵开始了其长远发展的道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霹雳布袋戏从88年延续到了如今。
霹雳布袋戏之所以能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是在吸取传统布袋戏本身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它从戏偶、操偶技巧、表演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改革。
“布袋戏最早称为掌中戏,但是由于戏偶比较小,可以由操偶师于掌中操控。布袋木偶的偶身比较小,一般只有一尺左右,这样的大小是为了方便操偶师灵活操作表现出各种动作。但是太小的偶不适合电视画面的需要,因此霹雳布袋戏将偶身尺寸加大到一尺三左右。”
此外,由于霹雳布袋戏本身设定就是武侠奇幻,所以武打戏成为重点,而传统布袋戏手与脚都是相对固定的,难以表现复杂的武打动作,大偶的开发使活动关节成为可能,经过不断改良,如今的霹雳布袋戏已经可以完成犹如真人武打戏的动作。而广大道友首先也是放点武戏来作为安利前的小菜,因为这是最容易吸引人的一个部分。
其次,霹雳布袋戏之所以能够在新时代依旧保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其灵活的与现代科技、现代流行元素结合。霹雳中的武打戏除了靠操偶师的精湛演绎,同时也离不开特效团队的努力,无论是剧中人物的发招,或者是重要人物的出场都少不了声光电以及电脑制作的特效,这些现代科技的加入使得霹雳布袋戏超越了传统布袋戏,在演出方面比传统布袋戏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为强大的表现力。
再者就是霹雳布袋戏与现代流行元素的结合。中国传统戏剧的题材多为历史典故、传说、民间故事等,内容也多包含教化的意味,使得戏剧本身缺乏新鲜感,传统布袋戏的衰弱也多是因为这一原因。因此无论是黄俊雄,亦或是继承其衣钵开创霹雳布袋戏的黄强华和黄文择兄弟都选择在题 材上进行创新。武侠奇幻的设定有点类似于《指环王》一类的魔幻题材,加上天马行空的故事,很容易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反观大陆地区的其他传统戏剧其传承濒临中断的一大原因也正是无法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而霹雳正是因为有了现代流行元素这一新鲜血液的注入而绽放了新的生命之花。
最后则是霹雳布袋戏在传播方式上的创新,这一点贯穿了霹雳发展之路。早期布袋戏正如前文所说都是在露天或者剧院搭设舞台,这也是大多数传统戏剧的演出方式,这样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传播的广度不够。黄俊雄开创了新的表演形式,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将布袋戏搬上电视银幕,这使得受众群体扩大,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应。霹雳布袋戏则开创了光盘租售的形式,使得霹雳布袋戏的播出不在局限于一定的时间,买了光盘的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观看,而光盘的租售也给霹雳公司增添了一份收入。
其后霹雳国际多媒体公司更开始向网络发展,2014年霹雳与优酷达成协议开始在其网站播放普通话版霹雳布袋戏,紧接着今年则开始在大陆各大网络平台尝试不同的付费观看模式,网络放送的情况也是相当乐观。霹雳布袋戏至今一直都是在创新中寻求生存的空间,也许在许多道友来看有点儿变质,甚至已经回不到曾经的那个状态,但它依旧展现着与其他传统民间艺术不同的生机。
那么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在简单讲述完霹雳的发展之路后,下一期七夜来为各位讲讲霹雳中那些文化的表现,感谢各位的阅读,也请期待下一期的内容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