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育篇第十二章(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9章-父母在)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子女不远离家乡;如果一定要远游,也有明确的去处和方向。”

论语教育篇第十二章(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9章-父母在)(1)

逐句解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游:游学、游官、经商、旅行等外出活动。

方:方向、方法、地方、常等,解释不一。

父母健在,子女不应该远游,让父母缺乏照料,如果确实要远游,那么也得明确去处和目的。

心得总结:

这句话是关于孝道的延续,孔子强调子女应该侍奉父母,不要随意远游。

这句话放在今天争议较大,孔子这么说是有前提背景的。如今社会,是一个人才流动的社会,年轻人志在四方,自然要远方求学和不断闯荡。古时候,小国寡民,人们大多生活在祖辈生活的故土,人们少有远游四方的。再有,如今社会,人们回趟家很方便,不像古时候君子求道或传播思想,离家出走就是数年,等回到后已经物是人非,父母已不在人世了。

如今社会,通讯和交通十分发达,去再远的地方,随时可以视频电话,有急事坐高铁和飞机很快可以回家。时代不同了,我们不必再恪守孔子的这条要求。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变迁,人员的流动,空巢老人也多了起来,尤其是独居老人,非常孤寂。老人常年独自生活,平时少有人关心问候,甚至死了之后,也无人知晓。

论语教育篇第十二章(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9章-父母在)(2)

社会在前进,文明在发展。我们不用固守传统的思维,也没有必要拘泥于形式。但其中的内涵,也就是孝道,我们仍然要尽心尽力。出门在外多打几个电话,时常问候,报声平安;逢年过节有条件尽量回家团聚,让老人过个好年,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当然了,如果条件确实不允许,我们也不要执拗于此。孝道,论心不论行,若孝心真的在,即便孝行有所亏欠,父母也不会责怪。

将心比心,当你老了,你希望孩子怎么来对待你?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其形式。孔子的话并非金科玉律,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值得我们深思。

附图:

论语教育篇第十二章(理解论语第四篇第19章-父母在)(3)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前社会背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

理解《道德经》电子版

如何理解《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思想真的反动吗?

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和《论语》等国学经典?

《道德经》: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