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组滑翔伞 四人造型跳伞中的
本届军运会,中国队在女子四人造型跳伞比赛中夺得银牌。在10月25日下午的颁奖典礼上,女子四人造型跳伞团队却上去了5个人领奖,这是怎么回事呢?
10月25日,八一跳伞队女运动员黄静(左一)站在女子四人造型亚军颁奖台上 。周国强 摄
原来,“四人造型跳伞虽然名为‘四人’,但其实从3200米高空一起跳出机舱的是5个人——四名运动员负责造型动作,一名运动员负责摄像。”八一跳伞队助理教练石炜介绍,“如果获得奖牌,摄像师也是要上台领奖的。因为裁判的判罚要依据摄像师拍摄的视频规定时间内完成有效造型最多的队伍获胜。这直接影响到队伍的成绩,摄像师也是队伍中的重要一员。”
跳伞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而本届军运会跳伞比赛定点、特技和造型三项比赛中,造型跳伞比赛被认为是“最刺激”的一项。
先是由4名运动员乘着飞机自3200米高空中跳下,在不开降落伞的情况下,用短短35秒的竞赛时间摆出规定或自选的有效造型。而第五名运动员则需要紧随其后,在短短35秒的时间内将队友们的造型准确拍摄记录,随后打开降落伞,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操作,怎一个“刺激”了得?
在地面准确摄像尚且有一定难度,那么在3200米的高空,且在短短35秒内完成拍摄记录难度可想而知。
干这活的人有一个名字——空中摄像师。黄静在此次军运会造型跳伞比赛中承担的就是这一角色。黄静入伍17年,有着6000多次跳伞经历,是八一跳伞队的主力队员之一。此次军运会上,黄静不仅记录了男子定点跳伞比赛的6轮比赛,还见证了女子跳伞运动员通过8轮比拼,一路过关斩将取得银牌,这也是中国跳伞队在该项目取得的最好成绩。
黄静其人浓眉大眼,双目炯炯有神,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中国军人的英气和世界冠军的大气——早在2013年的国际军体第37届跳伞世锦赛上,黄静就担任过空中摄像师,和她的战友叶晓莉、何宇峰、裴昱、刘思维一起获得女子四人造型项目冠军。此前,八一跳伞队曾在世界跳伞锦标赛、世界军人运动会和国际军体跳伞世锦赛三大世界级赛事中多次夺冠,但女子造型项目在各类世界大赛上一直没有进入前三,那是第一次拿到女子四人造型项目的冠军,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
2013年,国际军体第37届跳伞世锦赛上,八一跳伞队女运动员(从左至右)刘思维、何宇峰、叶晓莉、裴昱、黄静站在女子四人造型冠军领奖台上 周建辉 摄
黄静在跳伞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黄静和她的飞行头盔。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看到黄静的飞行头盔有点特别:装有两个运动摄像机。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大约有三公斤的重量。看来,想要成为空中摄像师,“首”先要“承其重”了。
空中摄影最难的是什么?记者发出了这一疑问。
“离舱的时机。比赛要求摄像师在跳出舱门5秒之后完整清晰地记录队友们的空中造型姿态,所以摄像师跳出舱门的时机很关键。”黄静说,“离机时风比较大,人很容易被吹跑。另外,当四个造型运动员离开机舱后,我要及时跟上,我和他们几乎是同一时间离机,但是那个时间点又很微妙。”黄静答道。
“大概相差多少?”
“0.5秒”。
0.5秒不过是眨一眨眼的时间,“你是如何把握这个时机呢?”记者问。
黄静解释说:“一个是长期训练中形成的快速反应能力,这也是所有专业跳伞运动员共有的素质。另外离不开队友们的默契配合。造型这个项目比拼的是团队配合,我需要非常了解他们才能配合好他们。所以在日常训练中,我们反复磨合,把握离机的这种节奏。男队和女队的离机节奏、离机方式和整个肢体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男队队员在离机时可能喊出‘1、2、3、走!’,而女队员可能在准备好以后,喊出‘1、2’就走了。这种节奏上的差别,是需要在训练中摸索、磨合的重要一环。”
跳出机舱以后黄静依然要把握好节奏。“按照比赛要求,4名队员需要在35秒内密切协同,完成四人环形等自选和规定造型动作。而我必须得在他们上方拍到他们做出的一系列动作,甚至他们手的抓握,我都得看得很清楚才行,当然更要拍得清楚,要不然裁判就没法评分。如果空中摄像师没能捕捉到造型照片,那么该队的成绩将是0分。所以摄影师不能不动,也不能乱动,他们在移动的时候,我得一边跟着他们同时移动,一边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在空中,参赛选手以每秒50米到70米的下降速度自由落体,四名运动员离机后下降较慢,而单人下降速度相对较快,在上方拍摄的黄静如果下降太快,很有可能砸到队友,如果下降太慢,则可能采不到队友们表演的画面。
黄静拍摄队友们的离舱瞬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短短35秒的高空中需要完成这么多的动作,可见跳伞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要求必须非常严格。石炜介绍说,跳伞项目既需要身体有力量,同时也要求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是一个集力量与技巧于一身的项目,“如果身体过于强壮,难免会在灵活性上稍差,但如果力量不足,就无法在短时间内高速完成动作。”
“在高空中拍摄时,除了依靠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外,我还有个秘密武器——‘翅膀’。我的飞行服跟另外4名运动员的不一样,我的衣服有对‘翅膀’,像蝙蝠一样,我可以借助它调整在空中的姿态,尽量达到自如状态。”黄静说。
黄静展示在空中摄像的动作。资料图
“所以才有人叫你‘蝙蝠静’啊!”记者恍然大悟,“那为什么还有人说你是‘international黄’呢?”
“哈哈,这你都知道啊。他们觉得我摄像、拍照技术还不赖,说我是‘国际水准’,所以就成了‘international黄’”。黄静爽朗一笑。
“看得出来,他们不仅信任你的跳伞技术,也认可你的摄像技术。”记者说。
黄静坦言:“任务刚交给我的时候,我其实压力有点大,但是这次任务完成得比较好,我和我的队友们都很高兴。能有这一成绩我觉得离不开队友间的默契配合,我和很多队友都是同年兵,我们都认识十六七年了,彼此很了解也很有默契。我在空中全程看着他们做动作,当他们做得好的时候,我就会为他们感到开心,会不自觉地笑。我们早已是一个紧紧相连的共同体。”
黄静(右一)和队友们跳伞归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备战军运你训练了多久呢?”记者问。
“其实也没有多久,我觉得我们这次发挥不错主要是靠平时打下的底子。”
比赛就短短几十秒,但能力却是用时间和汗水堆出来的。黄静和队友们每天早上7点起飞开始训练,这一练就一直到晚上。多的时候一天跳十三四次,因为天气等客观因素影响,跳得少的日子也要跳五到七次。除了跳伞训练,还有踩靶训练、滑板训练等。八一跳伞队队员刘妤夏说:“每天要训练7个小时以上,一天光是在滑板上的训练就高达数百次。”
黄静一直保留一个习惯:每次跳完一次伞,就会反复去体会正确的技术动作,去感受一下,做一些想象练习,把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回顾一遍。
黄静的刻苦在队里也是出了名的。为了拿到新型翼伞的使用权,刚入队时的黄静用了将近3年、500多次的伞降经验来证明自己“能飞”。
或许,正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那些在常人看来无法想象的成绩,难以完成的动作,在空中摄像师黄静看来,只是水到渠成的展示。
6年前,黄静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愿做的是女版许三多竭尽全力不断突击、拼搏到底,和队友们共同捍卫八一军旗的荣誉!”
6年后的今天,黄静依然初心不变,通过不懈努力,为自己也为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国防部网 作者:乔楠楠 责任编辑:乔楠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