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于成龙是清朝难得的清官,从四十五岁开始做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从那以后一直官运亨通,所到之处,万民拥戴。

爱民如子,廉洁奉公。康熙皇帝高度评价:"天下第一廉吏"。

乾隆皇帝多次派遣官员去于成龙的祠堂祭奠,这在那个那个年代是相当不容易的。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1)

于成龙

清朝做官有多难

康熙年间,军费开支巨大,为了江山的稳定,康熙帝可以说不择手段。

首先,地方收上来的税款几乎全部上交中央,仅仅给地方留一点不得不花的钱,至于哪些钱该花还要朝廷审批。另外,大量削减官员的俸禄。

这样一来国库充实了,官员们活不下去了,举个最明显的例子:

以江宁省城为例,过去这个地区所有官员每年的俸禄为4288两白银,削俸政策的实施以后,该地区实际发放数额为2592两,裁减39.5%。到了康熙十九年,裁减数额更是高达90.5%。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2)

康熙皇帝

虽然俸禄这么低,支出却不少,很多费用根本不能入账,比如上级官员出差路过地方官的辖区,地方官必须尽地主之谊,不仅要设宴款待,还要给一个大红包作为差旅费。

因为大家俸禄都不高,即使正常的工作也要给钱才能办理,如果不送礼,工作效率受影响,上级怪罪,如果不和大家同流合污,会被边缘化,日子更不好过,很多地方官不得不到处搞灰色收入。

这些灰色收入,基本上都是见不得人的,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几乎所有官员只要一查都罪大恶极,所有人都如履薄冰。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3)

俸禄

从做知县开始,于成龙走上一条艰难的为官之路

顺治十八年,那一年,于成龙四十四岁,朝廷任命他为广西罗城县令,那时候的广西是一个不毛之地,是当时的清朝最南面的边界,经济十分落后,而且和他的家乡山西相隔万里。

家人不同意他去,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踏上旅途,关键是于成龙的俸禄太低,由于俸禄微薄,他把房子卖了才凑够路费。

广西罗城这个地方太荒凉了,虽然是个县城,可是和村庄差不多,见不到几个人,到处是荒草,县衙更是简陋,甚至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住了。

于成龙找了好久,一间可以住的房子都没有,没办法,只有关帝庙可以遮风挡雨,他只好住在关帝庙里。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4)

于成龙剧照

经过调查得知,原来的县令被当地贼寇害了。如此糟糕的环境,加上水土不服,于成龙大病一场,因为没有钱,他身边也没有人照顾他,他强撑着病体开始工作,就这样开始了他艰难的为官生涯。

在罗城,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先召集当地人开会,把朝廷的意图和支持传达给百姓,让大家对朝廷有信心,共同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

于成龙在罗城严惩一切犯罪行为,为了平息匪患,他一介书生,组织乡民练兵,抱着为民而死的决心,剿除匪患,土匪头子不得不过来谈判。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5)

于成龙剧照

其实这些土匪也都是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一旦有了正常的工作,谁也不愿意做这个伤天害理的行当。

除了土匪,再就是那些强取豪夺的利益集团,他也是如法炮制,那些人知道他是朝廷命官,也看到他的做事风格,于成龙以一己之力,上对苍天,下对百姓,展示出他强烈的决心,感染了当地的人,获得了大家的支持。

在他的治理下,罗城县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匪患得到了根本的治理,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罗城变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城镇。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6)

于成龙雕像

更加艰难的两江总督

在官场上,于成龙不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几乎没有人像他一样,他仅仅是为了不愧对于天,不愧对于朝廷,他只是一个纯粹的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官员,没有任何私利。

看他治理罗城成绩很好,在上司和同僚的举荐下,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如果说,在罗城,于成龙是牛刀小试的话,那么在合州,就揭开了他施展“仁政”的序幕。那时候,各地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于成龙对老百姓采取的方式让老百姓欣喜若狂,在不违背朝廷政策的情况下,让老百姓真正的感受到民为贵的好处。

过去很多人根本不注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黑户。在于成龙的治理下,大家纷纷到合州来注册,甚至其他地方的人也过来成为合州人。

合州地区很快就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这些成绩说起来容易,可是于成龙那点微薄的俸禄几乎全都贴进去了,还欠了很多人情,取得这些成绩几乎要了于成龙的半条命。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7)

于成龙剧照

我们经常听说清朝的两江总督,两江地区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这是江南非常富庶的地方,朝廷非常看重,也是官员们眼里的肥差。因此朝廷里有点势力的官员都想办法到这里任职。

于成龙任两江总督的时候,这里的总督一共有三位。

两江地区的官员有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加上于成龙这种身份的总督,这三个两江总督是平级的,另外还有提督和江宁将军,这两个职务级别比于成龙的两江总督高。

和他这个两江总督平级的还有巡抚,虽然级别低于总督,但不归总督管辖,直接向皇帝汇报。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8)

于成龙剧照

另外为了监督两江地区的管理,朝廷设立了江宁织造局,这有点像皇帝的钦差大臣,权利非常大。

可以说这是向皇帝打小报告的专业机构,于成龙在朝廷没有后台,也没有财物去笼络这些官员,工作极其困难,考虑到于成龙对朝廷的贡献,以及无私的为民的理念。

皇帝特意授予他加了兵部尚书,这样他的两江总督就变成一品官员了,级别高于河道和漕运总督,还可以调度提督,将军,巡抚等。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9)

江宁织造局

虽然于成龙已经是兵部尚书,可是那些总督们,巡抚们各个都是官场老油条,知道于成龙仅仅是一个为皇帝卖命的人,跟着于成龙不会有更多的好处,因此并没有对他耳听即从。

因为他们是通过搜刮当地百姓才有的银两贿赂朝廷大员,走的路和于成龙不一样,所以处处掣肘。

于成龙此时的艰难和在罗城又不一样,可以说远超于罗城。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10)

于成龙剧照

两江地区非常富裕,官员们的胃口也非常大,即使是例行公事也要送礼,否则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此时的于成龙已经是一位深谙官场规则的经验丰富的一品官员,知道这些官吏的痛点,他赴任之后首先给这些人一个下马威。

他也知道,不能像过去那样管理这些人,因为如果管理得过于严格这些人完全可以到别的地方重操旧业。所以于成龙刚刚上任的时候,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他就自己微服私访,去调查民间疾苦,了解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这样一来他的施政纲领就更加符合当地的条件,然后再利用这些官员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来实现他的计划,可以说他没有任何帮手,完全按照自己的抱负,全心全意为黎民百姓贡献自己的一切。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11)

从那以后,于成龙无论在哪里做官都秉承自己一贯的作风,廉政为民。

清朝的官员几乎没有像于成龙这样拼命工作的。

于成龙仿佛是一匹老马,不待扬鞭自奋蹄,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针对官场的腐败他颁布《兴利除弊约》,在皇帝的支持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看到官员们铺张浪费非常严重,又颁布了《新民官自省六戒》,提倡大家勤俭节约,得到了朝廷的肯定,成为了地方官的行为准则。这些举措,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12)

于成龙剧照

节俭的于成龙被称为“于青菜”

于成龙的生活非常节俭。总是多年没有购置新衣服,平时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都不浪费。

其实他的一生中,吃得最好的就是在家做普通百姓的时候。因为自从他当官开始,自己的一切花费都由自己想办法。

他在江南任职时,各种节假日几乎没有分别,整日只吃糙米,煮一点稀粥,菜是一成不变的青菜,甚至好几年没买过肉。因此江南人们称他为“于青菜”,这种称呼既是心疼也是无奈。

很多百姓和同僚感恩他的付出,看不下去他的清苦生活,也知道他的廉洁,不收任何馈赠,于是千方百计用心良苦的找理由给他送各种东西,可是于成龙坚辞不受。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13)

他的坚守让很多官员在工作上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对此于成龙感到非常欣慰,老百姓更是把他当做偶像,以他为榜样,他的辖区民风淳朴,甚至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随着于成龙的官越做越大,他的这些良好的品质也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他这种简朴的生活真正地做到了不忘初心。作为朝廷的一品大员,他无论到哪里都是一个人赴任,做官20多年,从来不带家眷,家里只有一个结发妻子。

甚至阔别20年后才再次见面,可以说他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点无人能及。

超负荷的工作,让于成龙积劳成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十八日,于成龙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那一年他六十八岁。

一代廉吏于成龙吃窝头(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14)

于成龙去世时家徒四壁,简陋的连普通的老百姓都不如,拿得出手的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他物,听到于成龙去世的消息,所有人万分悲痛,老百姓倾城而出为他送行。

为他建雕像祭祀,赠太子太保,谥号"清端",康熙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这在清朝是破格的举动。

于成龙的一生,无论多么艰难困苦,始终不改其志,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人物。


参考文献

《四库全书》,《中国明清的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