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美与共性美作文(写真还须求善)

“写真”还须“求善”、“尚美”:“后作文时代”的追求

——语文报社副社长裴海安专访周一贯先生

对话:周一贯(浙江特级教师) 裴海安(语文报社副社长)

个性美与共性美作文(写真还须求善)(1)

(周一贯先生与裴海安社长合影)

缘起

语文课程如大浪淘沙,开启了语文课程走进新时代的大幕。作为课程主体内容之一的作文教学,更有了深度的拓新。这具体表现在以假话、空话、套话为基础的应试作文传统教学模式,已开始转身为以写真话、抒真情为追求的自由表达。但是真实的表达并不一定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后现代作文如何让“写真”向“求善”、“尚美”引导,以实现儿童健全人格的生命发展,正在成为当下作文教学深化改革的方向。

个性美与共性美作文(写真还须求善)(2)

裴:周先生,您好!这些年来的语文课改发展迅猛,令人目不暇接。就以语文课程的作文教学来说吧,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有人认为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度,从某个角度看,更甚于阅读教学的改革。这话有一定道理,请问您是怎么总体评价作文课改的?

周:首先要感谢裴主编的访谈。确实作文教学改革的幅度特别大,可以说它是颠覆性的,正因为它有颠覆性的特征,所以我习惯称之为当今是“后作文时代”。

裴:“后XX时代”的称谓一般只对“前XX时代”的异质认知,反思,批判和拓新,如“后工业时代”。那么,把当下作文改革称之为“后作文时代”,又有着怎样的批判和拓新呢?愿闻其详。

一、从“伪圣化”到“写真”——作文教学开始皈依“初心”

周: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所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文章与有史籍记录的年代一样久远。从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文章更是选拔官吏的重要依据,特别是从15世纪到19世纪,八股文成为乡试和会试所规定的一种必须完成的文体。这样,作文就已经被浓浓地染上了“应试”的功利,而难免远离了表真心、诉真情的表达初心。另一方面,作文又无法脱离中国古代文化的整体背景:即以“求善”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它与以古希腊文化为代表、以“求真”为目标的“科学型文化”大相径庭。以儒家伦理中心主义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历时长达数千年之久,这无疑也给中国作文教学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华夏历史长河中,虽然也有不少先哲强调“情思”的重要,但毕竟只是片断的论述,主流还是植根于“伦理文化”传统,而不是真实生活的那种为文之道。由此反思“前作文时代”习以为常的虚假说教、套话组装、伪饰真情、为他人立言、崇尚技巧之风,使小学生作文无法皈依抒发真情实感为本的表达初心。这虽然有些可悲,但毕竟也是历史依其内在动力向前发展中无可避免的负面。即使在现在,也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历史的阴影。前段时间,报载上海市曾以“我家的传家宝”为举办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征文比赛。在2万多篇参赛作文中,令评委老师惊讶的是有不少学生写的是外婆的一件补了又补的旧衣裳。如果有几篇作文写了这样的“传家宝”还是可信的,问题是在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里,2万多个孩子中,一下子有上千件补了又补的旧衣裳,而且还都是外婆的,就不禁令人生疑。由此可见,虚假作文之风,真不可以小觑(参加《人民教育》2016第24期)。

裴:既然“求真”是表达的初心,当属个体生命的原生态,可为什么之前的儿童作文中会那么爱说假话?

周: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并非是小学生天生爱说假话。有一个真实的案例,还是很能说明这一点的。发生在十多年前,重庆綦江县彩虹桥坍塌酿成的大祸,曾震惊全国,但最早发现彩虹桥要坍的却是一位儿童,綦江县中山路小学一位姓刘的小学生,在一篇题为《彩虹桥要坍》的作文中写道:“……桥上有的铁棒有裂缝,我看见了好几条。我觉得太危险了,仿佛身子马上就会落下将去,眼前像地震发生了一样,我飞快地跨下了大桥……”遗憾的是这样一篇写了真话,诉了真情的作文,尚未拿到老师这里,就被母亲封杀了。这是篇星期天完成的作文,妈妈毫不犹豫地将标题改掉,把这段话删去,要孩子改写,并郑重地告诉他:“彩虹桥是美丽的綦城的标志之一,应当用优美的词句去描绘它才对,不要说些不吉利的话。”母亲无疑出于一片慈母的爱子之心,但僵化的思维模式根本无法无视孩子的真诚,连是不是真实也无意过问,终于以良好的心愿删掉了孩子内心的真话,扼杀了孩子的一次重大发现。据此有人建议应当在坍桥的遗址建一座“耻辱碑”,碑文无需名人提笔,就用这位小学生的这篇作文好了。这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建议,它不仅记载下了这场本不该发生的灾难,而且还给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深刻的反思,不是孩子不想写真话,而是来自社会的成人世界形形式式的干预,才让小学生作文染上了说假话、空话、套话的痼疾。

裴:作文教学,从追求凌虚驾空的“伪圣化”,到直面人生的“写真实”,确实是一种靓丽转身,又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返璞归真。这种“后作文时代”的出现是有哪些条件促成的?

周:教育的改革,从本质上体现着社会文明时代进步的历史节奏。作文教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当然也不例外,正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后作文时代”的开启,吹响了进军号;而中华复兴的新征程,又为实事求是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思索今天“后作文时代”的教学理念,可以说是完全体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些观点鲜明的作文教学新理念,正是对传统以应试教学为目标,按那些僵化的写作技巧和章法结构组装起来的模式化虚假表达的批判和颠覆。让作文重新回归实事求是的真情表白,成为直面现实生活的生命的歌唱。

二、“写真”是重要的基础,但还不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裴:如此说来,儿童作文从习惯造假到提倡写真是“后作文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难怪现在一些老师在交流作文教学经验时,总爱念一些敢说真话,甚至是语出惊人的习作来阐释小学作文教学的进步和成绩。对这一现象,不知道您怎么看?

周:作文,不可说假话、表虚情,要说真话、抒真情,这十分重要。它不仅使作文教学回归到了生命的原点,而且也真正成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真实的并不等于都是正确的,显然它只是一种合理的存在。特别是儿童,虽然他们简朴单纯,保留着许多最可宝贵的人性,因而成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生命阶段,乃至,我们常常称颂一些伟人的精神品质,觉得他们是“童心未泯”,或者说是不忘初心。但是儿童之所以是儿童,毕竟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缺少社会生活的锤炼,思维常常是单纯的,容易失之偏颇……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视界和意识。所以,成长的需要性和过程化,都必然会体现在“写真”时的困惑和尴尬。这样,当作文进入到“说真话、抒真情”时,就难免会有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思绪表现,需要得到同学的帮助和老师家长的指导。那种以为只要儿童敢说、真说,就值得津津乐道,就是作文教学要表达的终极目标的认识,显然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里的原因很多:首先我们面对的是开放的、转型的社会环境,全球化的交流,各种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真善美的事物奔涌而至,但也有不少假丑恶夹杂其间。儿童并非生存在真空里,那些负面的非主流的文化不可能不对他们产生影响,自然也会出现在自由表达的作文里。另一方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是海量的,但儿童甄别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毕竟有限,于是对一些“少儿不宜”的东西,也会在他们的实话实说中反映出来。第三,个性化教育的新环境和“独生子女”的家庭会极大的强化儿童的自我意识。本来这不是坏事,但由于儿童认知的局限性,心理发展水平的不成熟,就容易滋生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心态,往往就群体性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某些反主流、反崇高、反集体、反严肃的错误思想,这同样会自然地流露在“写真话、抒真情”的作文之中。因此,我们在看到当下作文教学复归生命本真的进步时,也要关注某些儿童作文陷入崇尚“猎奇”、不合适的“标新立异”和过分追求“另类”的另一种倾向,一些“灰色作文” “大话作文” “疯狂作文”,不合适的“仿成人作文”,甚至被称为“火星文作文”的出现,一些粗话、大话、脏话、不合适的话,也时不时会张狂地出现在儿童的笔下。这是从旧的造作滑入新的造作,从旧的套路陷入新的套路,同样远离了“真情实感”。我们反对说假话的“伪圣”,说套话的“装点”,但仍然要十分重视儿童习作中的理智感、道德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观的引导和培养。

裴:您说得很对,这确实是当下作文教学中应当注意的新问题。作文教学写真实当然很重要,但这只是走上了一条正确的轨道,如何前行还会有新问题需要研究,新情况需要应对,在这方面,我们又应当怎么看待,怎么对待呢?

周:首先,儿童敢于自由表达,真情表达是大好事。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会说些不合适的话,甚至是错话也很正常,说出来总要比捂起来好,说出来了才能在同学中引发讨论,才能得到老师、家长的帮助,这就是进步,就是“成长”。所以“写真”还不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写真之后的反思,自我修改,互相修改,教师批改,提升表达的纯洁、交流的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成长推力。

三、“写真”作文还须“求善”与“尚美”,这是“后作文时代”的历史使命

裴:既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课标”》语),这确实应当是辩证统一的。但在作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去实现呢?

周:这就要求儿童作文在“写真”的基础上能不断引导“求善”与“尚美”。这应当是小学习作教学的真谛所在。“求善”就是求好,这就首先必须是正确的。儿童的思想情感的表达,当然不一定正确,这不要紧。即使在封建社会,也会以“童言无忌”另眼相看。但必须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因为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尚美”则是在生命表达和交流中,在“写真”“求善”的同时,不断提高审美的能力。当然这种对真、善、美的追求不是靠抽象说教、道德灌输来实现的,而是从儿童写作实际出发的循循善诱,在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课标”》语)中慢慢提升。《绍兴晚报》(2015年10月12日)有一则报道:毛医生8岁儿子的一篇日记习作写着:“我的爸爸是一名外科医生”,“每天回家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很不高兴”。“爸爸很爱睡懒觉,我不喜欢这样,我希望爸爸不要睡懒觉,不要经常去加班,我希望他和我们一起的时候要开心,还要有精神,要多陪陪我们”。“爸爸好像并不明白我们的心思,还是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他。我要怎样才能让他明白,他是我的爸爸,而不是那些病人的爸爸”。儿子的班主任看了这篇日记,拍了照片发给孩子的妈妈。而后毛医生的妻子又转发给了他,还附加了一句:“回家改改吧,!”就这样一篇日记引发的风波,一时走红了网络,各大媒体都报道此事,连“新华视点”都刊发了评论:儿子一篇童言无忌的作文,让工作11年的外科医生哭笑不得,在这又爱又恨的文字里,让无数医务工作者和家人感同身受,一句“连狗都讨厌他”充满了无奈的心酸……

确实,这么一篇日记习作又何止戳中了人们的痛点和泪点,它同样也激起了我们对写真习作的思考:孩子实话实说表达对爸爸的不满,无疑是纯洁童心的真情告白,所反映的要求也完全合理:在人生可贵的童年,爸爸去哪儿啦?父爱确定是不可缺席的。但孩子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又有着失之偏颇的一面,一句“连狗都讨厌爸爸”叫忠于职守的父亲情何以堪?也许作为爸爸的外科医生,确实应当更多地关心孩子,但从作文教学的角度说,我们不也应该帮助孩子更全面地去理解爸爸,而且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来帮助学生在学习作文中学习“作人”,让他们的认知与人格一起健康成长?事情在网上传开后,尽管毛医生颇觉愧疚,但在他的同事眼中“毛爸爸”也是陪娃的,只是还不够。他是一位工作低调认真的医生,因为工作忙,需常上手术台,自然也就感觉精力不支,空下来就想睡觉了。教师如果能引导孩子去了解网上的评说,他爸爸的愧疚,了解他爸爸的工作状况,病人的需要之后,再来写一篇《我的爸爸》,就会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因此在“后作文时代”的一条完整的“作文教学链”,更应当有作文后的教学关注和关怀,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人格化,把作文与生命成长联系起来。在这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无疑显得十分重要。这应该也是“后作文时代”须特别重视“作文后”的教学之缘由所在。即必须对学生的真情倾诉和自由表达,通过强化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通过教师的关心和引导,将儿童的表达“写真”进一步推向认识的“求善”和“尚美”。如果说“前作文时代”要更重视“作前指导”,尽量让学生明白如何说人们中听的话,让应试多得分,而不能不为他人一言;那么“后作文时代”更应注重的正是“作后教学”,让“写真”变的更“真”达到“求善”“尚美”的“真”,并从中让儿童的人格得到更健全的发展,实现生命与写作的共同成长。

裴:您说得很对,而且对当下作文教学的深化改革十分重要。在关注落实作文教学写真话、诉真情的基础上,我们应当特别重视如何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求更全面地落实作文育人的时代责任。谢谢周先生!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8.3)

周一贯先生小传

个性美与共性美作文(写真还须求善)(3)

周一贯,男, 1936 年 3 月生,浙江绍兴人。 1950 年 3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文书、文化教员。转业后,在皋埠区仁渎、樊江小学任教,于 1954 年至 1956 年在嵊县初级师范学校小教轮训班就读毕业。先后在钱清区杨汛桥小学和钱清区校任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 1984 年调绍兴县教委教研室任副主任。 199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兼任全国语文教学研究会板书研究中心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科编委会副主编、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绍兴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教育学院《教学月刊》兼职编辑等。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优秀专门人材。退休后任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顾问、浙江省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科副主编,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学习方法报·文史学习》执行主编,浙江南洋中锐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绍兴市教师进修学校、绍兴县教师进修学校等七单位顾问,已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近 66 年。

1985年以来设计的教案,从事的教育科研项目,以及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省和全国的奖励,多次被评为省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活动积极分子,县、市级优秀专门人才、“五讲四美”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2003年9月被绍兴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功臣”称号。2011年荣获“浙江省离退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曾先后在省内外讲学300余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400多篇,正式出版的专著如《语文教学方法论》(40万字),《语文教学训练论》(37万字)、《语文教学优课论》(34万字)等176本,合计约4000余万字。主持设计、指导实施的教育项目“语文尝试教学系列实验”、“全方位识字教学实验”、“伙伴教学实验”等获得全国不少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其研究文章和实验报告发表于省级以上报刊的多达50余篇,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山西《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上海《小学语文教师》、浙江《教学月刊》、《湖南教育》、河南《小学教学》等多家报刊作“人物专访”长篇报道,或为封面人物介绍,或出研究专辑等。其事迹先后编入《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语文名师辞典》《浙江名人辞典》等。

裴海安简介

个性美与共性美作文(写真还须求善)(4)

裴海安 语文报社副社长,《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主编,文学硕士。兼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儿童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西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应天津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邀请为骨干教师国培班学员授课。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名师这样教作文》《名师同步教学设计》《特级教师新设计新课堂新说课》《小学生作文通鉴》等优秀图书数十种。荣获中国少儿报刊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六一奖”好编辑作品一等奖,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组织评选的“优秀编辑奖”、“突出贡献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