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诫无殇(夫子的训诫)
论语第一篇第八章讲:“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章所争议之处历来也是比较多的。
首先看一下整句的翻译:一个有志成为君子的人,如果言行不庄重就没有什么威严。多方去学习,就不会流于固陋。
为人处世一定要以忠信为原则,不与志趣不同的人交往。犯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读《论语》,最重要的是要认清说话的语境。这是理解句意的关键。
但是《论语》本身是孔子弟子们一句句经过筛选整理的对话记录,本身逻辑上的连贯性不强。
因此就要尽量去设想,或者说猜想当时的语言背景,力求寻找出话语动机。
孔子说这句话,你觉得像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语境中说的呢?
很像是当面对一个行言不佳的弟子的谆谆教诲与训诫。
分开来看。
“君子不重则不威”,这里的“重”是庄重的意思,“威”是威严的意思。
推而广之,也可以理解为人要自重、厚重、稳重,庄重才能产生威严。
尤其是作为师长、领导,引领弟子或者下属、百姓,一定要有一个庄重的形象。
一个整天虚头八脑、举止轻浮,干事不靠谱的人,你愿意在他手下做事或者和他一起共事吗?
再看“学则不固”。
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固取“坚固”义,人如果不稳重,做什么都冒冒失失,学业自然不会长久。
第二种,固取“固陋”义,如果你向学、好学、善学,所谓见多识广,工作与生活自然不会偏置一方,流于固陋。
这两种解释都有道理。
相比而言,第一种说法是承接了上一句“君子不重则不威”之义,属于说明性的文字;
而第二种说法是另说一事,内涵更为丰富。
再看“主忠信”。做事要以忠信为主,这是公务员两个最为基本的品质。
本章最有趣之处在“无友不如己者”。
历代许多大儒的解释都是“不要与比自己能力水平低的人交往”。
理由是只有与强于自己的人交朋友,才能不断地有所长进;否则跟着坏人学坏样,自己只能越来越差。
有没有道理?有,但会造成一个悖论。
大家都找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最后大家就都没朋友了。
老百姓找县长交朋友,县长找部长交朋友,部长找国家元首交朋友,那国家元首找谁,只有找上帝了吧?
因此这绝对不是孔子的初衷。孔子所提出的道德标准一定是可以在社会上推广可行的,一定是亲近可人的。
另外一种解释就合理多了。
“无友不如己者”应当作自己要看到朋友的长处来理解。
即别人总有某一方面比自己强,与人相处,贵在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能学习之。
这样一来就对自己的修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要不被朋友的缺点影响。
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为己所用。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并非那么容易。
第三种解释则更加合情合理。
“无友不如己者”中的“如”并非“比”的意思,而是“相似”的意思。整句话的翻译为:不要与和自己志趣不相似的人做朋友。
感觉这样理解从逻辑上讲更顺。每人都有爱好,交朋友一定是志趣相投。
如果甲爱运动,乙爱读书,那平时两者根本不可能玩到一块去嘛!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友不如己者即便杂今天也不为过时,这个友包括了不同民族、国籍、文化区域的所有人。
当然,如果再配合上下一句“过则勿惮改”,那就更妙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