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有名的10位谋士(三国时期曹魏八大美男)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两汉三国之际,人们是非常重视一个人的长相的,男子长得好,身材高大,胡须美是当时的主流标准。甚至一些人因为长得矮小、丑陋不能出仕做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曹魏八大帅哥:

三国时期最有名的10位谋士(三国时期曹魏八大美男)(1)

荀彧——清秀通雅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裴松之注引其他史料,关于荀彧的形象则有“为人伟美”、“瑰姿奇表”的表述。一个儒雅的形象跃然纸上,再加上荀彧道德高尚,为人洁身自好,堪称士人的典范。

三国时期最有名的10位谋士(三国时期曹魏八大美男)(2)

《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此典故又有“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称。唐代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一诗中有“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句。之后“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一样,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三国时期最有名的10位谋士(三国时期曹魏八大美男)(3)

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

据《三国志·魏书·崔琰传》记载,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这段记载是说崔琰声音浑厚高畅,眉目舒朗,还有漂亮的胡须。汉代1尺=23.1cm,四尺就是92.4cm,接近一米。估计这应该是三国“美髯公”之中胡须最长的一位了,比关二爷的还要长。

三国时期最有名的10位谋士(三国时期曹魏八大美男)(4)

崔琰基本上就是两汉选官颜值的标准,而且他“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一身正气凛然,不苟言笑。不论是曹操还是曹魏的大臣们,对于崔琰都是有敬重又害怕。可惜这样一个汉末名士,正人君子,最终却被曹操冤死,实在让人惋惜。

三国时期最有名的10位谋士(三国时期曹魏八大美男)(5)

蒋干——有仪容

看到蒋干是不是有些意外?“蒋干盗书”是《三国演义》里一个非常精彩的桥段。话说赤壁之战前,蒋干向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劝降周瑜(两人有旧),结果周瑜将计就计,用反间计让曹操斩了蔡瑁、张允,其实这些都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历史上蒋干并非如此“窝囊”,《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意思是说蒋干长得仪表堂堂,有才华善于辩论,独步江淮无人能对。而且蒋干也不是在赤壁之战前去见的周瑜,而是在赤壁之战后,曹操为了拉拢周瑜派蒋干前去劝说,当然周瑜不为所动,蒋干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三国时期最有名的10位谋士(三国时期曹魏八大美男)(6)

张既、蒯越、傅巽

张既,身为曹魏六刺史之一,除了治国理政才能卓越,史书记载他“为人有容仪”,仪表非常出众。荆州名士蒯越“魁杰有雄姿”,曹操得到荆州后给荀彧写信:“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傅巽则是“容貌魁伟,博学多闻”,荆州名士风采真是让人向往。

三国时期最有名的10位谋士(三国时期曹魏八大美男)(7)

曹叡——容止可观

曹家的基因一直不太怎么样,曹操“姿貌短小”,曹丕更是没有什么记载,肯定长相普通。史书中记载人的长相一般要么帅、要么丑、要么有特点,如果都没有那就什么都不提了。曹家基因终于在曹叡这一代得到了改良,恐怕离不开三国第一美女甄妃的加持。

史书记载魏明帝曹叡“容止可观”,是说他的容貌举止非常可观。孙盛《异同杂语》也夸奖他“天资秀出,立发垂地”说明他是英姿勃发,头发非常长,垂下来能到地上。但曹叡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口吃”,就是我们说的结巴。

三国时期最有名的10位谋士(三国时期曹魏八大美男)(8)

何晏——傅粉何郎

把何晏放在最后,因为何晏之美已经预示着主流的审美标准,从两汉的“刚健质朴”转为魏晋时期的“阴柔之美”。据史书记载:何晏容貌俊美,而且喜欢修饰打扮,面容细腻洁白,无与伦比(美姿仪,面至白)。

因此魏明帝疑心他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一次,在夏天之时,魏明帝着人把他找来,赏赐他热汤面吃。不一会儿,他便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穿的衣服擦汗。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也因为这件事一个典故产生了“傅粉何郎”,是不是有一种现今“娘炮”的既视感。

三国时期最有名的10位谋士(三国时期曹魏八大美男)(9)

何晏的身份也非常复杂,他本来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父亲去世得也比较早。曹操好人妻,所以就纳了何晏的母亲尹氏为夫人,所以何晏就成了曹操养子,曹操非常喜欢他,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他(这关系有点乱)。后来何晏加入大将军曹爽阵营,高平陵政变后被诛杀。

三国时期最有名的10位谋士(三国时期曹魏八大美男)(10)

一个民族的审美标准,其实折射出的是民族精气神的强与弱。两汉崇尚高大威猛、刚健质朴、胡须浓密的男子形象,所以两汉开拓进取;到魏晋时期,士人整日嗑药饮酒,气质也愈发显得阴柔,结果遭致“五胡乱华”这样的至暗时刻。放在今天,对于那些娘炮,我们应该坚决抵制,重塑男子气概!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