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心最后的下场是凄凉悲惨(父母对儿女越差)
“孩子就不能惯着,你对她越差,她越听你的话,长大后对你越孝顺!”周末,邻居蔡阿姨来家里窜门,忍不住又搬出她的那套“育儿经”。
蔡阿姨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非常孝顺,结婚了还三天两头往家里买东西。平时蔡阿姨有点头疼脑热的,也都是她们照顾的。儿子就整天吊儿郎当的,三十好几了也没有个正经工作,全靠两个姐姐接济。
蔡阿姨经常说,就是因为自己太宠儿子了,才导致他现在这副德性,以前又打又骂的两个女儿,长大了反而更懂事、更孝顺。
因此,蔡阿姨每逢看到小区里带娃的宝妈,都会现身说法:“你就不能对孩子太好,父母对儿女越差,儿女才越孝顺!”
我听了笑笑不说话,这种正确的“歪理”,恕我无法如你一般去执行。
父母对儿女越差,儿女越孝顺?养儿防老,是大部分中国父母根深蒂固的观念,无外乎就是为了以后自己年纪大了有所依靠。可是,他们又不免担心:孩子逐渐长大,人格、思想开始独立,对父母的感情也会发生变化,要是以后不孝顺父母,怎么办?
于是,有的父母就反其道而行之,用对孩子差的方式,试图换取孩子对自己的好。他们认为,父母对孩子越差,孩子出于讨好的心理,就会越顺从,越听话。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一套还真是有一定依据的,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为何家会伤人》中就分析过这种现象,他谈到为何“父母越冷淡,孩子越迎合”时说:因为迎合者只有通过迎合的方式,才能获取父母一点可怜的关注。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我对孩子非打即骂,可以树立父母的威信,让孩子臣服;我对孩子爱答不理,可以让孩子更加懂得珍惜,学会主动争取。
可是,扪心自问,你想要的仅仅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吗?这种打压式教育最大的副作用,是容易让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渴望父母的爱和关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孩子从2岁左右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开始踏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父母是第一个为孩子推开通往社会大门的人,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来源。如果父母对孩子很差,经常用言语羞辱或打击孩子,甚至动不动就打孩子,就会扭曲刚刚建立的亲子关系。
这个年纪的孩子,对父母是无条件信任和依赖的。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他们思维还没有到达“我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的层面,而是出于本能顺从,想要紧紧抓住救命稻草活下去。甚至还有可能形成固化的思维,认为“父母对我这么差,是不是我不够好,是我做错了”,从而强化自己对父母的服从性。
要获得父母的关注怎么办?要父母重视我怎么办?只能迎合他们,听话,懂事,努力当一个乖孩子。久而久之,这种对父母无条件的服从,就会形成惯性,发展成对他人的服从,养成讨好型人格。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愚孝男”“扶弟魔”,就是讨好型人格的映射。他们小心翼翼地讨好父母,委曲求全,对牺牲自己的利益博取父母的关注已经习以为常,他们不敢反抗也不想反抗,生怕自己一旦不合父母的意,就会被嫌弃。
讨好型人格,取悦了别人,却取悦不了自己
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还沾沾自喜,认为讨好型人格没什么不好的,孩子听话、孝顺,父母才省心,家庭才和睦。
殊不知,那个父母对自己不好的孩子,也许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女心理师》中,就讲述了一段关于讨好型人格的故事。莫宇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拥有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对谁都言听计从。不但每天给同事带早餐,面对同事的无理要求,也统统照单全收。有一次,同事聚餐临时更换地点,没有一个人记得通知他,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被大家忽视了。
造成莫宇这一性格的原因,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关。他小时候经常被同学欺负,回家向父母告状,父母却告诉他:“别人不喜欢你,你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渐渐地,他就认定:只要我让别人开心了,别人就不会讨厌我、欺负我。
所以,讨好型人格,真的能得到他人的喜欢吗?显而易见,莫宇得到的不是他人的喜欢,而是轻视。同时,他也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和痛苦。有的时候,他的内心明明是抗拒的,但是依然会不自觉地做出迎合的行为。
美国教育学家米基.法恩将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归因于童年创伤。他认为,童年时期很少或没有获得过父母“无条件地爱”的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几率很大。
讨好型人格的“痛点”,在于总是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人际交往中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不懂得拒绝,压抑自己的需求,内心自卑,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害怕别人不认可自己。这样的人,一生的路都会走得很艰难。
父母这样做,才能教育出孝顺的孩子
“父母对儿女越差,儿女越孝顺”这种观点,无异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确实可能培养出孝顺的孩子,但一定无法培养出幸福的孩子。作为父母,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扭曲了孩子的性格。
在不伤害孩子未来幸福的前提下,要想孩子孝顺,父母这样做,才是最明智的方法:
1.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家里的老人相处时,父母要做好榜样,尊重、孝敬老人,工作之余多抽时间陪伴老人,做到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受到潜移默化,也会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2.带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
告诉孩子自己的职业,有机会的话可以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场所,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如何为了家庭奔波劳累的。通过直观的体验,孩子才能理解父母的艰辛,对父母心生敬意,学会感恩。
3.给孩子表达孝心的机会
做家务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忙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家庭责任感,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同时,多给孩子表达孝心的机会,比如给长辈盛饭、帮爸爸妈妈捶背等,并及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表扬或奖励,让孩子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也让他知道孝顺这件事是有价值的。
写在最后:
孝顺不是无条件地顺从,孩子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切勿把纯粹的亲子关系变成父母对孩子的PUA,扭曲孩子的性格,伤害孩子一生的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