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

不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别生气啦》,如果按照作者的本意,书名取为《弱点反省练习》或者《修心练习》,应该不至于让这本书像鸡肋一样放在书架上那么久。

因疫情原因社区被管控,买的书一直没配送,实在无聊,“勉强”拿起这本书翻看,很出乎意料,书名很俗气,内容很走心。

作者小池龙之毕业于东京大学,是月读寺的住持,也是一位日本炙手可热的大众佛法推广禅师。

这本书是作者连载两年的《修心练习》专栏摘选。作者说“处境艰难的时候,人最容易自乱阵脚。然而越是这样汲汲营营,越难以保持镇静,最后把生活搞得一团糟。”作者以自己的弱点为素材,对生活中的烦恼进行身临其境的分析,帮助人们在心绪紊乱的时候,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

本书有108篇文章,每篇小文章简短、易读,直击人心,兼具理论性和可操作性。我选了一些值得自己反省的练习跟大家分享。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1)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2)

坦然面对他人和自己的“无常”

无常是个佛教用语,无常就是变化。我们一般不喜欢无常,觉得跟它连接的是灾难、事故,总之是变坏,但是,变好也是无常,生病的时候因为无常所以能痊愈,这也是变化。

对他人的反复无常多一些宽容。

我们对于他人的反复无常,总是无法原谅,并因此而生气。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本就是诸行无常,改变主意也很正常。如果能这样想的话,就会变得更为宽容。这样一来,在守护自己内心的同时,也能从长远角度出发,去守护他人。

接受好意,更要谨记“诸行无常”。

接收到别人的好意,我们会高兴,觉得自我价值提升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价值感不断下降,反而心中会升起不悦。为了防止这种情绪的波动,我们在接收到他人的善意时,不应被高兴冲昏了头,而应该秉持“诸行无常”的观念,认识到这种善意只是一时的,终有一天会消失。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3)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4)

“一切皆有可能”是世界的常理

只有承认一切皆有可能,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强大。

一位佛教大师说过:“一个人不犯杀戮,并非因为他心地善良,而是因为他恰得上天庇佑,即使不杀不盗,也能活下去。要是他被置于特定的环境和精神状态之下,无论是杀人还是盗窃,都是有可能的。”

无论是多么失礼的话语,不守约定的行为,或是犯下骇人罪行的犯人,都不是“不可能”的,而是“皆有可能”。大多数人的心底都藏着一颗“恶”的种子,要是环境改变了,这颗种子便会生根发芽。到那时候,我们也可能会跟这些人一样,做出错误的选择。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种“自己也会犯错”的可能性,就可以摆脱“不可能”的束缚,对别人也能够多点宽容和理解了。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5)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6)

不要着急,

既要学会等待又要学会停顿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发出信息,希望别人第一时间给我们反馈和回复,否则我们就会焦虑、急躁或生气。

我们要练习从容不迫地等待。等待也是一种能力,既能使自己保持优雅,又可以给对方足够的思考空间,对双方都是有益处的。

相对于我们希望别人第一时间给我们反馈,有时候我们给予的反馈又太快,没有经过思考,这时候我们要练习停顿。

有时候我们会轻易给出允诺,事后发现自己做不到。所以在承诺之前,停顿一下,不要着急说YES,至少让自己考虑一下。

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谢谢,但是。。。”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请在谢谢后多停顿一会,再说但是,否则,对方听到的不是感谢,而是“但是”后的否定。

我们的某些想法和情感是一时的,凭着一时的想法付诸行动,有时会后悔。比如,因为一次争吵跟恋人提出分手,因为受到一次不公平的对待提出辞职。尤其在做重大决定之前多停顿一些再做决定。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7)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8)

认清发脾气的本质,平复心情

我们发脾气是对他人的愤怒、欲望以及愚蠢的连锁反应。

他人的愤怒一般具有攻击性,通常是我们受到批判或者伤害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因为别人的愤怒而发脾气。

他人的欲望或贪婪具有掠夺性,别人的欲望越强烈,我们得到的就越少,有时候这种欲望对我们有实质性的伤害,有时候并没有实质性的伤害。比如,有人在我们面前炫耀,我们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掠夺,不高兴,但是这并没有对我们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他人的愚蠢或无能让我们发脾气,比如面对他人的失败,我们觉得不可原谅。最典型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精神攻击,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能力不够或者无法改变的性格缺陷而不是故意犯错误跟父母作对,如果不能有清醒的认识,总是因为孩子“做错了”——父母关于对错的标准有时候也有待商榷——发脾气,这种总是被否定的感觉对孩子是很大的伤害。

所以,每当我们觉得别人不可原谅、想要冲人发脾气的时候,如果能够意识到这是因为我们对别人愤怒、欲望以及愚蠢连锁反应的结果,内心就会多一些淡定和平静。

如果这对我们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那就爆发吧(作者是个佛教徒并没有这么说);如果这对我们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或者如果我们条件反射性的发脾气会产生不良后果,那还是请慎重。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9)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10)

倾听自己的声音,

不要太介意别人的看法

我们都希望别人能够无条件地理解自己,倾听自己。但是遇到一个能全身心倾听自己的人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倾听自己的声音。

当我们伤心的时候,自己安慰自己:“原来你是为了这个在伤心呀!”生气的时候,自己理解自己:“原来你是因为这个在生气呀!”像这样,我们就能先自己倾听自己,自己理解自己,让自己的心情平复,心灵也会重获安宁。

这有点像道家养生“恬淡虚无”中的“恬”。“恬”跟"舔"同根同源,本意就是动物受伤以后拿舌头去舔伤口。所以,"恬"是一种通过自我疗伤、自我宽慰,最后达到自得其乐的能力。

我们要倾听自己的声音,但是不要太介意别人的看法。

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如果时时刻刻都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岂不是自找麻烦?无论别人怎么想,自己问心无愧便是了。拿出“就算别人失望也没关系”的勇气,把别人的想法、评价放在一旁。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11)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12)

避免无意义的争论

在生活中,当我们与别人的见解发生冲突,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为了“获胜”,会与对方发生争论,很多时候这种争论都是无意义的。

释迦牟尼说过:“好胜心强的人,总喜欢抬高自己的观点,贬斥别人的观点。因此,他无法摆脱争论。

有时候,我们会为了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把对方逼入绝境,即便已经在争论中“获胜”了,还要在最后补上一刀“都说了我才是对的!”。这样只会在两人之间留下一道不可弥补的裂痕,更何况在“失败者”的伤口上撒盐,并不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

所以,有要争论的冲动之前,停顿下,想一想:这些也不是什么非说不可的话,只不过是我硬要与别人在观点上分个高下罢了。我们可以在心中保留着自己的观点,在行动上适当地后退一步,给双方都留点余地。

就像释迦牟尼说过的“要是遇上固执己见的人来挑衅,就随他们去吧!因为在这里,即使挑起争论,也没有人会应战。”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13)

修心静心的书(一本让心灵从诸多烦恼中解放出来的修心手册)(14)

写在最后

书中引用了日本战国时期的一个典故。人问:“杜鹃不啼,欲闻其啼,则何如?”有人答:“杜鹃不啼,则杀之。”有人答:“杜鹃不啼,则逗之啼。”德川家康答:“杜鹃不啼,则待之啼。”

我想,修心也是个“杜鹃不啼,则待之啼”的过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