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悬疑电影猫鼠游戏(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
文/学乃身之宝
《走出孤独》一书中说到:
没有谁的合作能力和社会感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会有孤独感。我们常说:“天才往往是孤独的。”其实,犯罪分子也是非常孤独的,只不过他们的孤独感把他们引向了人生的无用面,引向了犯罪的边缘。
弗兰克就是一名孤独的犯罪分子。他是电影《猫鼠游戏》的主角之一。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一名未成年人弗兰克,在经历父母离异的打击后,选择离家出走,并开始一场犯罪之旅。他凭借超强的洞察力,迅速融入环境,通过伪造支票和假学历把自己包装成飞行员、医生和律师,在全美各地留下自己犯罪足迹的同时,还凭借这个“本领”,骗取高达400万金额的美元,而这一系列行为惊动了FBI,经过一番角逐,他还是被逮捕了。最后的结局是,他提前出狱,被FBI特聘为专家,联手破获金融诈骗,设计防伪支票。
这是一部犯罪题材的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莱昂纳多和汉克斯担任主演,于2002年12月在美国上映,次年该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影片不仅有现实层面的隐喻意义,还有家庭教育,以及对于谎言和真相的反思问题,而今天的文章,我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走出孤独。
1.没有得到回应,人就会感到孤独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如果与他人之间的联结被切断,我们就会产生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力感,而“被切断”,其实就是“没有得到回应”。
对于自我的确认,需要一面镜子,即需要另外一个人作为镜子去确认我们、看到我们。
最常见的,就是婴儿需要通过妈妈等主要抚育者作为镜子,从中得到自己身份的确认。成人的我们依然渴望得到外界回应,尤其希望从别人的镜子里看到自己是好的,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影片中的弗兰克,看似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但父母很少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父亲整天忙着工作上的应酬,母亲则忙于自己的事情,所以他是孤独的。
就像母亲吸烟这件事,弗兰克说过很多次,告诉母亲戒烟,母亲也曾答应儿子戒烟,但最后还是烟不离手。
其实,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弗兰克的要求在母亲那里,很少得到回应。加上后来母亲出轨、以及他离家出走后没有任何联系,就可以推断出他和母亲的关系处在“切断”的状态。
这就像荣格说的,孤独并不是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自己心中最紧要的感受。
特别是孩子,如果在母亲那里得不到“自己值得被爱”的结论,内心深处就是孤独的,甚至是绝望的。
更重要的是,父母离婚这件事对弗兰克的打击更大。因为他们做出离婚的决定根本没有考虑到他的感受,这也是他选择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
其实,父母离婚没问题,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依然感受到自己被爱着,就不会有太大的抵触情绪,而对于弗兰克来说,他就像一件物品,虽然有选择属于谁的权利,但那是次要的,甚至是不重要的。
可见,在父母这样重要的关系里,弗兰克没有得到回应,没有被需要和被爱的感觉,自然会产生孤独感。
缺爱的人,才会感到孤独。
2.情感客体稳定性的形成,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把24—36个月,称为是一个人“情感客体稳定性和个体化的完成”的亚阶段。
对于这两个术语,武志红老师做了这样解释:
情感客体稳定性的形成,是一个人的心里住下了一个爱的“你”,而个体化的完成,是这个人确信,“我”是好的,是值得住在抽象的心里的。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里,住下了一个“好的我”和“好的你”。“好的你”,愿意善待我;“好的我”,也愿意善待你。即便你我之间有愤怒,有敌意,那也是可以在我和你的关系中得到化解的。这样的基本感觉,才带来了真正的放松。
影片中的弗兰克之所以孤独,无法活出真正的轻松,就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住下一个爱的人。
前面说了,母亲给予他的关注和回应很少,而父亲对他的关注大多是外在的表现,也没有心与心的交流。
弗兰克从小把父亲作为自己的榜样,但他逐渐发现父亲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不仅是事业上的一蹶不振,还有爱情上的停滞不前。父亲不再是“那只把奶油搅拌成黄油的老鼠”,而是“那只选择任命,被淹死的老鼠”。
正是对父亲的失望,弗兰克一心想挽回曾经那个温馨幸福家庭的愿望在慢慢降低,这也是他越来越孤独的原因之一。
在圣诞夜,他孤独到只能打电话给FBI的卡尔,就说明他的心中没有其他爱的人了。
而他期待的“好的我”和“好的你”只能在欺骗中完成,于是我们看到影片中的弗兰克,通过在父亲那里学来的和他人打交道的方法,过着在他人看来逍遥自在的生活。
可是,一旦对方知道真相后,那个“好的我”瞬间崩塌。弗兰克只和与自己订婚的护士说出了实情,结果对方并没有守住约定,这时的弗兰克更加孤独和绝望。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一个人的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以后,才会有真正能承受孤独的能力。
3.构建最好自我结构,走出孤独心灵
除了前面说的,一个人没有形成情感客体稳定性,会觉得孤独外,无法构建最好的自我结构,人也会感到孤独。
那么,最好的自我结构是什么样呢?
武老师认为是这样的:
有像人的皮肤一样的外壳,既有保护作用,又能和外界进行敏感而充分的互动。内部的动力,又是自在流动的,像有生命力的水流一样。
影片中弗兰克的行骗技术行云流水,足以以假乱真,他对外界的反应和互动,以及内部流动都堪称“完美”,那么他这个看似拥有最好自我结构的人,为什么还会孤独呢?
原因在于他的自我发出的动力缺少规矩。
也就是说,他做事的前提是错的,因为那是违法行为,这样的链接或互动无法长时间延续下去,最终一定会瓦解。
这里我们要说的就是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作用。
荣格说,母爱指向融合,父爱指向秩序。
也就是说,父爱更多的是注重逻辑,强调秩序、规则和理性的力量。
但影片中弗兰克的父亲,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足。当他知道弗兰克假扮代课老师时,没有批评,反倒给了弗兰克一个微笑,像是一种鼓励;当他怀疑弗兰克在外面工作收入的钱时,也没有及时过问,而在这个错误前提的基础上,弗兰克无论怎样和外界充分互动,自己生命力怎样流动,都不能解决孤独这个根本问题。
影片最后,弗兰克被FBI的卡尔保释出狱,并安排他到欺诈科工作时,我们看到了弗兰克的变化。他之所以没有再逃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因为他明白真相就真相,谎言就是谎言,更重要的是,在卡尔身上,他得到了“回应”(卡尔在弗兰克父母相识的城市曼莎找到了弗兰克,像慈爱的父亲那样对待受伤的孩子),而这就是信任和爱。
这时的他,内心住下了一个爱的人,从此便走出了孤独的心灵。
写在最后:
弗兰克是孤独的,卡尔也是孤独的,其实我们也会产生孤独感。
对于怎样走出孤独,我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让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或事。
寻找爱的人,是在构建重要关系;找到爱的事,是创造与自身连接的时刻。
当我们把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一段关系或一件事情上时,就会慢慢构建“最好的自我结构”,进而沉浸在愉悦中,内心自然静谧、平和,而这时的我们,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归属感。
其次,活出生命的意义,找到社会感。
《走出孤独》一书中强调:“缺乏社会感,人就会感到孤独。”
当我们活出生命的意义,找到社会感时,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位置,进而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肩负的使命,以及生命的价值,从而对家庭、社会、乃至人类的共同命运产生归属感。
再次,认识到,能走出的孤独,才是好的孤独。
孤独本身并没什么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孤独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比如让劳累的身心,通过孤独来得以放松,但问题在于,我们会介意他人看到自己是孤独的,所以我们应该拥有走出孤独的能力。
因为能走出的孤独,才是好的孤独。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