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碑帖拓片收藏(碑帖拓片一)

碑帖拓本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所谓的碑帖,泛指书法临摹仿效的范本,几乎包括古代所有金石刻辞的拓本和名家墨迹的刻本、临摹本或影印本本文所说的碑帖,实际是拓本(或拓片),而非碑与帖的刊刻原石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一般碑帖拓片收藏?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般碑帖拓片收藏(碑帖拓片一)

一般碑帖拓片收藏

碑帖拓本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所谓的碑帖,泛指书法临摹仿效的范本,几乎包括古代所有金石刻辞的拓本和名家墨迹的刻本、临摹本或影印本。本文所说的碑帖,实际是拓本(或拓片),而非碑与帖的刊刻原石。

碑刻文献的传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途径,公元 6 世纪传拓技术的发明,大大拓展了碑刻的传播方式。回顾迄今已一千四百余年的拓本历史,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之发展,林林总总蔚为壮观。然而,历代名拓佳帖,或为皇室贵胄独家秘藏,或为名人雅士私人所宝,世人鲜以得见。所收藏的拓本时代越早越珍贵,文物价值也越高。国家文物部门规定:“元代以前的碑帖拓本,明代的整张拓片和罕见的拓本,早期初拓精本、多字本,原物重要且已佚失,拓本流传极少的清代拓本或近代拓本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见国家对碑帖拓本的重视。

碑帖拓本作为独特的文献形式,有其独特的作用。由于碑帖拓本在学习书法等方面使用价值的降低,致使整个社会对其逐渐忽视,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融入人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当今社会,大家所见的碑帖拓本往往保存在图书馆、博物馆等收藏机构,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文物来观看和欣赏。当然,私人收藏的碑帖拓本也比较常见,但往往比较零散,同样丧失了其书学方面的价值,成了私家的珍贵藏品。传拓技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影印技术发明以前曾是重要的社会信息传播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拓技术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面对如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碑帖拓本似乎已经丧失了其在传播信息上的独特价值。因此,新的碑帖拓本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大量地增加,即使是有新拓本的出现,也往往是用于特殊的目的。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拓本会更加珍贵,如今被认为是新拓的碑帖也会逐渐变为古本,拓本的价值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收藏是阻挡记忆流失的有效途径,碑帖拓本的收藏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保存,保存的目的更是为了发挥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碑帖拓本不应该只是被简单地保存起来,应该让它活起来,提高其利用率,所以对碑帖拓本收藏的研究也就显得极其重要。

目前对碑帖收藏与整理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碑帖拓本的鉴定。鉴定工作是碑帖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历来都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由于鉴定工作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充足,当今对碑帖拓本的鉴定研究也都属于借鉴和总结性质的研究,较少开创。例如,仲威《碑帖鉴定的参照点》一文,从石花、石质纹理、断裂纹、细擦痕、石面凹凸、界格线、字口内外、碑石边角、考据点等多方面探讨了碑帖鉴定需要注意的问题。秦公在《碑帖的鉴定》一文中,以问答的形式对碑帖的鉴定作了讲解。

(2)碑帖拓本数字化。数字化保护技术是对碑帖拓本的“再生性”保护,目前碑帖拓本数字化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对碑帖拓本数字化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张靖《拓片元数据标准比较研究》、潘振赣《基于模糊聚类的碑文拓片图像分割算法研究》、钟宏瑜《石刻碑帖的数字化拓片研究》、牛振东等《金石拓片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都是从数字化技术的角度对碑帖拓片的研究。目前有很多珍贵的碑帖拓本面临着人为和自然因素的损坏,可以说数字化技术为拓本的保护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这样拓宽了碑帖拓本的传播途径,提高了其利用的效率。如今我们常见的碑帖拓本影印出版物,多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的。

(3)馆藏碑帖的整理与研究。目前我国在碑帖拓本的整理工作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部分图书馆和博物馆一定程度上展开了整理工作,然而由于缺少统一的领导、统一的标准以及交流机制,全社会碑帖拓本整理水平依然较低。程焕文《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碑帖的整理与保护》,针对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的碑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沈蕙在《国内图书馆藏碑帖整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图书馆作为碑帖的主要收藏单位之一, 应当对馆藏碑帖拓片进行系统整理,做好碑帖的编目和揭示工作。鉴于国内图书馆藏碑帖整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作者提出开展碑帖整理重要性的宣传、聘请专家到图书馆进行碑帖鉴定、对图书馆碑帖整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套录数据、学会运用工具书等对策建议。此外还有《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碑帖初探》、《天一阁藏碑帖概述》、《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于右任旧藏拓片》等关于图书馆特色馆藏的研究。

(4)碑帖拓本的修复。碑帖拓本的修复是对拓本保护的重要内容,入藏前对碑帖拓本进行修补可以延长拓本的保存期限和使用寿命。对碑帖拓本的装裱是一项古老的技艺,在对拓本的修复上往往重实践而轻理论。张明善《中国碑帖拓片的装裱与修复》、李志清《谈古碑帖的装裱》、谢俭华《馆藏碑帖拓本的修复》等论文都从不同角度对碑帖的装裱与修复技术作了探讨。当今社会对拓本修复技术的研究也大多属于对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这对碑帖拓本的保护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前人对碑帖文献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碑帖拓本的鉴定,这既是碑帖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是碑帖收藏的前提。历代有大量的著述,往往注重鉴藏的实践而疏于对收藏形式与内容的研究。在碑帖文献整理方面,历代校勘与著录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为今天碑帖拓本的著录提供了借鉴,其研究水平很高,但同时广度欠缺。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前人的著录标准已经不适用于当代馆藏的需要。当今社会在碑帖的著录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往往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管理。海外碑帖是碑帖收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本研究从历代公私收藏的角度,从收藏的形式上对碑帖拓本的收藏进行了划分,归纳了收集的标准和来源,特别指出了海外收藏这种具有典型时代特色的收藏形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