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和路线(先搞清楚自己在哪个)

职业发展和路线(先搞清楚自己在哪个)(1)

经常听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放到职业发展上,同样适用。近几年本人使用架构思维和方法对自己二十多年的职业经验做了系统性的总结反思后,提炼出了一套职业发展的模型,该模型将个人的职业路线大体分为仕途、学术、商业三条路径,也即三个“赛道”。这三个赛道的本质和发展逻辑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不同赛道之间切换并取得成功的概率非常小,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基本上一生只会在一个赛道上走到底,不太可能做切换。认清自己所在的赛道,理解这个赛道的本质和发展逻辑,就非常重要了,这好比是跟人玩游戏,你连游戏规则都没搞明白,怎么跟人家玩?

作为个体而言,首先得明白无论哪个赛道,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评估和衡量的关键要素有哪些?然后再对照自己,决定是否要进入这个赛道。这个选择一旦做出并付出行动,要掉头是很难的,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说是一辈子也不为过。

这套模型将用人单位评估人的关键要素提炼为四个大的维度:履历背景、成功故事、认知水平、综合能力。不同赛道针对这四个维度下的细分维度、内容及要求会不一样,比如仕途这个赛道对家庭背景要做政审,学术这个赛道更看重学历层次和学校背景等等。

接下来,我跟大家简单聊聊这三个赛道的大概逻辑。仕途和学术我会合一起比较简单的说说,我觉得这两个赛道有很多相似的逻辑,只不过仕途的成功结果是基于职位的“权”,而学术的成功结果是基于学术成就的“名”。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我自己的职业经历没有在这两个赛道上,可能借鉴价值没那么大;第二个是这两个赛道的游戏规则也不太适合说得太过直白,更适合私下探讨。我会稍微展开讲商业这个赛道的本质和发展逻辑,也不会展开太深,这篇文章旨在让大家了解这三个赛道,并搞清楚自己将要进入或已经在哪个赛道上,而不会过多赘述在具体某个赛道上如何发展,这些内容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专门跟大家阐述。

仕途与学术,原本我是将仕途定义为做国家干部,即“当官”这条道的,现在可以将其范围扩大一些,泛指体制内有编制的岗位,除公务员之外,还包括公立医院、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学术指的是高校、科研机构等,在中国,这一类机构大多也是有编制的。它们的本质是一个字--。它们的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收入稳:这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可以说是“旱涝保收”,所以有“铁饭碗”的说法,三年疫情下来,“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的说法流传甚广,也正因为如此。当然,也有个别贫困地区因财政困难而出现拖欠教师工资、公务员工资的情况,在和平年代,这毕竟是极个别的情况。

2、工作稳:一般而言,公务员不存在社会意义的中年危机,正如前面说的,对于多数公务员来说,职位变动很难,只要没有太大野心,既不想升官,也不想晋级,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那么几乎没有人会刻意针对你,没有必要。针锋相对,只会两败俱伤,这就决定了大家至少在明面上不会把关系搞得太僵。

3、地位稳:无论在哪个地方,有编制的家庭,其社会地位基本上是能够稳稳处在当地的中层以上,往下掉的概率很小。我的高中同学留在老家的在这个赛道的比较多。以前,只有升官才叫发展,所以叫“仕途”,对人的能力要求会比较侧重于组织管理能力、人际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这几年逐步的完善了专业通道,通过评专业职称或专业技能鉴定,不升官也可以提升级别和待遇,为那些追求稳定又不擅于“当官”的人提供了进取、上升的通道。

明白了“”的本质,要想持续享受了以上三稳的待遇,自然也要求你有以下两个心理准备:

1、收入增长靠通胀:稳定也意味着不可能爆发式增长,我记得村里有邻居进入了编,早几年工资很低,还要从农村的家里带粮食去单位,不然工资不够个人开销的。那时候看起来,工资比外出打工的同龄人低很多,但后来工资稳步提升,逐步超越那些外出打工的同龄人,将来退休后的优势就更不用多说了。

2、职位升迁平常心:若没有相当好的背景资源支撑以及对应的认知水平、综合能力,不要想着走“快车道”,不能急于求成,要做长远谋划,要耐得住寂寞,厚积薄发更适合这个赛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那些年,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不要羡慕别人“出名早”、“发财早”,保持平常心。现在来看,我那些在老家体制内的同学,在政府的基本都在副科以上,也有个别比较好的处在正科往副处奔的路上了,在中小学的大多都做到了副校长以上,好几个做了中学校长的,还是比大多数体制外的同学要生活得体面得多的。

很多人心理不平衡是因为拿另外一个赛道的结果来对照自己,商业赛道不少“发财早”的案例被传播开了,一方面人家是吃青春饭了,过了这些年,可能就没得吃了,另一方面,也有幸存者偏差,跟他干一样的活的人很多,真正成功的却很少,只是那些失败的大多数没有被关注而已。同样,对于商业赛道的人若过于追求稳定和安逸,我认为也是不合适的,我就经常跟团队的同事说,如果你想追求绝对的稳定和安逸,如果年龄还符合要求,抓紧机会去考公考编,否则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稳定和安逸,这个话题另外专题再聊,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说了这么多,现在开始聊聊商业这个赛道,这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赛道。为什么说这是大多数人的赛道呢?很多人会认为只有做老板才算是从事的商业这个赛道,即使不是开公司、开厂,那起码也得是个体户吧,我在为别人打工,怎么能算从事商业这个赛道呢?先澄清一下,在民营企业、个体小店打工,依然是属于商业这个赛道,即使是工厂流水线的工人。为什么这个说呢?因为无论你是老板还是“打工人”,你的收入都会依托于所在的平台在商业中获得的收入,作为打工人,与老板的根本区别是:打工人基于别人的平台干活,实现价值和回报;老板自建平台,依靠自己或别人为这个平台干活,实现价值和回报(个体户是为自己创建了一个平台)。

既然选择商业这个赛道,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商业的本质是什么?经济学的答案告诉我们,商业的本质是交易,而交易的本质是价值互换,发生交易的前提是交易双方的价值共识。比如:你跟你所在的企业约定的你的薪酬包,就是企业和你对你的劳动价值达成共识后的交易,如果没有这个共识,你们就不会建立这段雇佣关系。因此,我一直跟大家强调:即使你走的是打工这条道,也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公司来运作,一个营收严重依赖单一大客户(雇主)的公司要把自己的价值放在整个行业或人才市场来看,避免你的技能仅仅在某一个单一的企业有效,放到其他企业就没有什么价值,一旦失业,很难找到工作内容和待遇相匹配的工作机会,就会非常被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有自媒体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自媒体创业或做副业,所谓打造“个人IP”。这本质上就是降低个体对单一大客户(雇主)的依赖程度,以后这种“个人就是公司”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当你的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多的人或企业的认可后,你的风险就被分散了。

商业的本质决定了,这个赛道竞争更为充分和激烈,不确定性更高,因为市场环境快速变化,企业得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前面已经明确了商业的本质是交易,而交易发生的前提价值共识,如果客户能够找到性价比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很可能就会选择跟别人交易,而不跟你交易,通俗点说就是他把订单给了别人,而没有给你。这样就有了竞争,你得让客户相信,你值这个价,且他从别人那以同样的价获取不到同样的产品或服务,这就需要你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力和竞争壁垒。不要以为作为打工人就没有这个压力了,你的企业订单不足、营利能力下降的时候,企业很可能会选择解除你们的雇佣关系或重新商定你的薪酬包。

好了,读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清楚自己在哪个赛道了,并且对所在的赛道有了一个更为系统的认识,下一篇会按照前文提到的履历背景、成功故事、认知水平、综合能力四个方面展开为大家解读在商业赛道上,如何构建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最后,在兔年初一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