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大典历年祭文(百年非遗匠心造物)

天水伏羲庙祭祀活动自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开始,明代由朝廷颁布祭文,采用太牢规格祭祀。清代简化祭祀程序,礼仪简略。民国时期祭礼祭器更为简略,由群众自发祭祀。

伏羲大典历年祭文(百年非遗匠心造物)(1)

明代一年二祭,初为三月初三,九月初三,后改为二月初三,八月初三。一祭三日:一迎神,二大典,三送神。

清代至今,祭祀从正月十五开始,至正月十七结束,共祭三日。十五出榜迎神;十六屠牛、宰羊、杀猪、献蔬果、饼羹、肴馐、清茶、美酒、祝文、高奠、三叩九拜正典祭祀;十七收榜送神。祭祀期间配以戏曲表演,乐舞表演,书画展,灯谜竞猜和其他文化活动。

相关祭器有:爵、俎、笾豆、登、铏、尊、簠、簋、鼎等青铜礼器。乐器有:琴、瑟、笙镛、笛、箫、胡、弦、琵琶、钟、鼓、铙、铎、铃等。

伏羲大典历年祭文(百年非遗匠心造物)(2)

2006年5月太昊伏羲祭典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太昊伏羲祭典形成了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伴随民俗活动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二是在长期祭祀活动中,形成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而相对固定的程序性特征;三是既有本土民俗特点又有天子祭祀礼仪特质的共存性特征;四是大力弘扬龙文化和伏羲精神的多元性特征;五是具有广泛群众参与的群众性特征。

伏羲大典历年祭文(百年非遗匠心造物)(3)

太昊伏羲祭典主要有四大价值:一是历史价值,伏羲祭典从明成化年间开始,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其悠久的历史,反映了天水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二是学术价值:太昊伏羲祭典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天水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状况,通过对其研究、整理和挖掘,将推动和促进对天水历史、易学及伏羲文化的研究。三是实用价值:伏羲祭典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节庆活动,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四是纽带作用:伏羲作为人类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通过对伏羲的祭典,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百年非遗,匠心造物,看非遗故事,感受甘肃文化遗产的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