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

吕剧的简介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1)

1953年,第一个省级院团山东省吕剧团(山东省吕剧院)成立,这一时期出现了闻名全国的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艺术家,以及《姊妹易嫁》《逼婚记》《李二嫂改嫁》等著名剧目。

吕剧的发源地之争

吕剧由山东最主要的曲艺形式——山东琴书发展而来,最能代表山东风格,这已经在学界达成了广泛共识。不过,吕剧作为戏剧形式,最早发源于哪里,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2)

博兴说

约在1880年,孙中新便和刘峦峰等唱曲艺人合伙,把带有故事情节的曲子,如《后娘打孩子》《审青杨》等,按故事中的人物分扮角色,仿照戏剧的样子化妆演出,当时群众称这种艺术形式为“唱小戏”,主要伴奏乐器是四根弦。后来在伴奏方面,又增加了扬琴和坠琴,唱腔由“秧光腔”改为“坐腔扬琴”,很快又发展到“上装扬琴”。

2007年,博兴县吕艺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吕剧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3)

广饶说

约1900年,乐安县北部时殿元和崔心悦等人从京剧、五音戏的表演中受到启发,第一次将琴书中的《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当地群众称之为”驴戏“,而演员自称为”化妆扬琴“。当时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和坠琴,主要曲调是”凤阳歌“,后来发展成了”四平“这一板式,又增添了”二板“等。

2008年,东营区牛庄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吕剧)之乡“荣誉称号。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4)

胶东说

关于吕剧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即胶东说。约在1894年,胶东琴书艺人翁老明在登州府内将《三打四劝》中的《苏保送妹》一折举行了“化妆跑圆场”的公开演出,群众称为“胶东蹦蹦戏”。“化妆扬琴”在济南被定名为“吕剧”之后,蹦蹦戏随之更名,老艺人组建了蓬莱建国剧团吕剧队、莱阳专区吕剧团。

吕剧的艺术特点

吕剧音乐是在从山东传统民间俗曲演变而来的“坐腔扬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 既是“戏曲”又是“曲艺”。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5)

其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兼唱曲牌。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基本板式有“四平”、“二板”、“娃娃”三种。 吕剧的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坠琴、扬琴,其次为二胡、三弦、琵琶、笛子、唢呐等,可视剧情酌情增减。新中国成立后又增加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伴奏多采用“学舌”形式。如二板伴奏模仿唱腔一句,四平伴奏模仿唱腔的下半句或尾腔。武场伴奏乐器主要有皮鼓、板、大锣、小锣、大铙钹、堂鼓、打鼓等。锣鼓经均自京剧等剧种吸收。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6)

吕剧的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声为主,个别高音之处则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处理,听起来自然流畅。吕剧的唱腔讲究以字设腔,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口语自然。润腔时常用滑音、颤音、装饰音,与主要伴奏乐器坠琴的柔音、颤音、打音、泛音相结合,以及上下倒把所自然带出的过渡音、装饰音浑然一体,使整个唱腔优美顺畅。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7)

吕剧使用的语言属北方语系的济南官话。其重字规律和读音咬字方法都与普通话多有近似之处。吕剧传统剧目的舞台道白,是以济南官话为标准的基础上偏重于上韵;而现代戏的道白则直接使用济南官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表演中,吕剧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

吕剧的角色行当

吕剧在化装扬琴时期表演形式比较简单。多是几个人搭档,演唱一些故事简单、角色又少的剧目。如《王小赶脚》、《光棍哭妻》、《三打四劝》等。演唱时坐成八字形,扬琴居中,其他乐器分列两旁。演员各持乐器,自拉自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受五音戏、莱芜梆子等地方剧种和京剧的影响,使吕剧的表演艺术得到丰富和提高,角色行当体制也日趋完善,但仍保持以“三小戏”为主体的演出特点和生活化的演出风格。吕剧的角色行当体制是按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划分的。

一、生行: 包括小生、老生、娃娃生、武生诸行

小生多扮演剧中年轻公子、儒生,以念唱为主,唱腔讲究情绪变化,行腔自然,注重褶片、水袖、折扇等功夫。如《王定保借当》中的王定保、《借年》中的王汉喜等人物;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8)

老生饰演的角色多戴黑三髯,故又称须生、胡生。其所扮角色多为剧中正派人物,表演稳重大方,要求唱腔浑厚,注重褶片、袍带、髯口、帽翅等技功。如《打焦赞》中的杨六郎、《玉清楼》中的宋江等

二、旦行:青衣、花旦、闺门旦、彩旦、武旦、老旦等类

青衣,扮演成年妇女角色。重唱工,要求行腔委婉流畅、字正腔圆、清亮细腻,并具水袖、圆场功夫,表演时情感充沛。如《小姑贤》中的李荣花、《井台会》中的蓝瑞莲等;

花旦,扮演活泼热情的青、少年女性角色,要求唱腔甜润,吐字清晰、身段灵活娇俏。如《姊妹易嫁》中的张素花、《王小赶脚》中的二姑娘等;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9)

闺门旦,扮演未出阁的大家闺秀或贫苦人家有教养的妙龄少女。道白注重声韵,唱腔委婉缠绵,形体端庄,注重水袖、折扇等功夫。如《逼婚记》中的洪美蓉等;

三、净行

吕剧中以花脸行为主要角色的传统剧目较少,仅有《王定保借当》中的李武举、《温凉盏》中的洪彦龙等几个花脸角色,尚未形成该行当独有的成套表演程式。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10)

四、丑行:小丑、老丑、武丑

小丑多扮演剧中不戴髯口的丑行角色。其表演生活气息浓厚,语言丰富通俗,道白多用乡音方言。常扮演剧中诙谐、刁钻或奸猾等不同性格的角色。如《王小赶脚》中的王小等。

老丑主要扮演男性老年角色,其表演生动风趣。如《洗衣记》中的田二洪等角色。

武丑角色在吕剧传统剧目中并不多见,只是后来由于移植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才逐渐形成该行当。

吕剧的传统曲目

一、王定保借当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11)

学生王定保利用老师外出踏青之际,与同学赌博输了钱,怕父母责骂,不敢回家要钱还债。其未婚妻张春兰知道后,背着父母将嫁妆衣裳给王定保当钱还债。恶霸李武举知道这件事以后,羡慕张春兰之美貌,便乘机诬赖王定保是偷盗他家之物,把王定保打入南监。张春兰听到恶讯后,星夜赶到县城公堂喊冤,终于救出王定保。

二、姊妹易嫁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12)

素花、素梅是姊妹俩,素花自幼与牧童毛纪订婚,长大后,因嫌毛纪贫穷,竟在迎娶之日,不顾旧日情义,拒绝前去完婚。素梅激于义愤,并感毛纪忠诚,愿代姐出嫁,在上轿时,她知毛纪已得中状元。此时素花羞愧难当,后悔不己。

三、双玉蝉

吕剧起源(众所周知吕剧起源于山东)(13)

少女曹芳儿因父酒后失误,被以玉蝉为聘,许配给尚在襁褓之中的沈梦霞。沈父去世,族长逼芳儿以姐弟名义抚养梦霞,长大完婚。芳儿历尽辛酸,倾心抚养。十八年后,逃难途中,芳儿与梦霞被沈友吕翰林收养。不明前因的梦霞,与吕家小姐碧云互生爱慕,暗定终身。梦霞考中状..

你还知道吕剧的哪些小知识点呢?欢迎分享留言哦(本文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