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美食攻略图文(灵魂伴侣和苏眉鱼)

巴黎美食攻略图文(灵魂伴侣和苏眉鱼)(1)

在柏拉图《会饮篇》中,阿伽松(Agathon)举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会饮”:既不饮酒也不要吹笛女,“用讨论问题来作为今晚的消遣”,“从左到右,每个人都尽力赞美爱神”。阿里斯托芬(Aristophones)讲了上古时代的一个神话故事:最初的人是球形的人,两个个体背靠背粘合在一起,有两张脸,八只手和脚,两副生殖器。宙斯和众神担心人类过于强大,不敬神灵,于是把球形的人劈成两半,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半个人”,“我们每个人都一直在寻求与自己相结合的另一半”,“爱是成就这种功德的神……使我们恢复原初状态,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之中”。

而那“另一半”就是可遇不可求的“灵魂伴侣”,在阮世生编剧、导演的《巴黎假期》中,女画家丁晓敏(郭采洁饰)一直以为自己的雕塑家男友徐晖(徐正曦饰)就是自己的“灵魂伴侣”,然而终究不是。郭采洁、古天乐、方中信主演的电影《巴黎假期》讲述的正是两个人在失去爱人之后,依然找寻“灵魂伴侣”的故事。不过郭采洁找寻的是“soulmate”,而英语听力不好的古天乐找的却是“苏眉鱼”。歪打正着,也是命中注定,郭采洁找的“soulmate”就是古天乐,而古仔做的“苏眉鱼”她也爱吃。

“寻求灵魂伴侣”好像总属于文艺青年的事情,虽然未必。1922年秋天,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在《新浙江》副刊“新朋友”上刊登了《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 这段公案大家未必熟悉,但他当时写下的一段话想必早已是文艺青年们的至理名言:“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在天台上看着艾菲尔铁塔说出“灵魂伴侣”时候的郭采洁,想必也看到在康桥的碧波上撑一支竹蒿的徐志摩吧。

《巴黎假期》中并没有对分手给以道德的评断,分手有时候并不是另一方出轨或者犯错,而真的是失去了“灵魂伴侣”。古仔的状态和脚步跟不上女友,郭采洁给不了男友灵感和激情,这都是一段感情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有时候没有道理可讲。“对不起,这就是爱情”。电影中最让人动情的或许是郭采洁街头画画遇到前男友和别的女人牵手的段落,她跌跌撞撞追过去,发现徐晖已经戴上了结婚戒指。当她扇过一巴掌之后,徐晖的妻子跑过来制止,这时候才发现她是聋哑人。郭采洁大吃一惊,惊慌而逃。

如果他找了一个更差的,我们心里好像有一点安慰;如果他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我们心里会多一点愤怒。然而当发现他也在找自己的“灵魂伴侣”时,所有的预设全部落空,因为自己也在找寻。好像应该为他幸运地找到了而祝福,而自己要转头自己去寻找。古仔后来跟着前女友回到了香港,然而还是没能在一起。影片最后,郭采洁在红酒酒庄发现了自己的画作,也发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古仔,原来他们在彼此寻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