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兄弟姐妹(拉扯6个弟妹生活22岁嫁豪门林海音)

01 苦难的童年,成就了林海音和她的《城南旧事》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如果一个人的童年幸福快乐,那么长大后多半也会活泼开朗、自信洒脱;相反,那些童年遭遇不幸的孩子们,成人后很难向别人打开内心世界,然而林海音却是一个例外。

林海音,1918年出生,台湾著名作家,童年是在老北京的胡同里长大。父亲在她13岁时病逝,年幼的她扛起家庭的重担。生活虽苦,她并没有为此多愁善感,在家人和朋友眼中,她是一个性格活泼,阳光明媚的女孩子。

22岁时,林海音嫁给书香门第的世家公子夏承楹。她一生笔耕不辍,晚年已是宝岛祖母级作家,为台湾文坛培养了大量新人。

林海音兄弟姐妹(拉扯6个弟妹生活22岁嫁豪门林海音)(1)

晚年林海音

说起林海音,不得不提到她的经典作品《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以童年她在北京的所见所闻为素材,变成小说里的英子,从儿童的角度切入,用孩子的眼光观察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当我再一次翻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时,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时时在我眼前浮现。

《城南旧事》由五个小故事组成,有惠安馆的疯女人秀珍,躲在草丛里的小偷朋友,出身贫苦的佣人宋妈,活泼俏丽的兰姨娘,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书中的故事读来仍然让人感动。

林海音兄弟姐妹(拉扯6个弟妹生活22岁嫁豪门林海音)(2)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最后一篇章节《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中的英子已经十三岁,在小学毕业典礼的仪式中,她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

原来父亲因为叔叔被日本人害死,气得旧病复发,无法及时参加英子的毕业典礼。感到时日不多的父亲,在临死时反复叮嘱英子,帮着妈妈照顾好弟弟妹妹,一定要多闯练。

英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母亲为了照顾他们,已是身心俱疲。身为大姐的她,应该担起家庭的责任。

小说中有个细节,让我过目难忘。父亲病重,无法外出。他交代英子到邮局去给在日本留学的叔叔寄钱。英子小小年纪,从来没有自己寄过钱,而且是到日本人的邮局,她不敢。

父亲则鼓励她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事,只要硬着头皮做,就闯过去了”。受到父亲鼓励的英子,不愿让他失望,于是硬着头皮到邮局寄钱。一回生,二回熟,有了多次的磨炼后,英子做事越来越顺。

林海音兄弟姐妹(拉扯6个弟妹生活22岁嫁豪门林海音)(3)

爸爸的花儿落了

按理来说,一个13岁就失去父亲的孩子,在那个兵慌马乱的年代,孤儿寡母的生活艰难可想而知。但英子始终忘不了父亲再三交代她“闯练,闯练”,这个词,在林海音身上得到完美体现,甚至影响了她一生。

“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了。父亲去世后,我童年的美梦从此破灭。”林海音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

02 幸福的童年一去不复返,13岁的小英子一夜之间长大了

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祖籍广东蕉岭,后来随家人到了台湾头份地区。林焕文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特别喜欢中国古代诗词。

后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进入日据时代。日本在台湾推行皇民化,教授学生日文,并且规定在校学生不能随意做事、不能读自己喜欢的汉书。

青年时期的林焕文,对此感到非常苦闷,他决定带着妻子到日本经商,寻一方天地。1918年,林海音在日本大阪出生,当时父亲给她取名林含英,海音这个名字是她多年以后,写文章用的笔名。她3岁跟着父母回到台湾,5岁又辗转来到北平,从此随父母定居在北平城南。

林海音兄弟姐妹(拉扯6个弟妹生活22岁嫁豪门林海音)(4)

幼年时的林海音

从5岁到13岁这段时间,林海音的童年是幸福甜蜜的。在她的印象中,父亲每天下班回来,抱起弟弟,哼着歌儿来到后院,仔细地给他养的那些美丽的花儿浇水。

童年记忆中,家里的佣人宋妈在房前大树下给弟弟妹妹讲故事,林海音则坐在对面的窗前,写字做功课。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多少年以后林海音也忘不了当时的场景。

就在她小学毕业的那天,父亲却一病不起,没多久便去世了。林海音幸福的童年生活也截然而止。在同乡的帮助下,为父亲办了简单的葬礼,林海音要重新思考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了。

这时祖父来信,要接她回台湾念书,但年少的林海音不同意回去,想到叔叔是被日本人害死,父亲因此旧病复发,她小小年纪竟有硬硬的骨气。她在信中说:我不愿去念日本书,不想让弟弟妹妹接受日式教育。

林海音兄弟姐妹(拉扯6个弟妹生活22岁嫁豪门林海音)(5)

父亲走后,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落千丈,每月只能靠着父亲的抚恤金生活,捉襟见肘。母亲是个传统的中国妇女,没有什么主见,所以林海音读书上学的事儿,需要她自己拿主意。

“我们努力渡过难关,羞于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怜悯为耻。我也不喜欢受人恩惠,因为报答是负担。父亲的死,给我造成这一串倔强,细细想来,这些性格又何尝不是承受于我那好强的父亲呢?林海音在一篇回忆中这样写道。

03 青年的林海音从不自怨自艾,她努力上进,赢得美好爱情

后来,她进入福州人办的私立春明女中就读。进入春明,除了住在南城方便外,还有就是这里特别优待福建学生,一般学生学费二十五元,福建学生十八元。当时英子登记的籍贯是福建。

林海音的家乡是台湾,但她却不能写故乡的名字,为了节省学费,她把所有的委屈与不甘埋在心底。

时间过得很快,林海音中学毕业了,是继续上大学,还是早点参加工作补贴家里?林海音选择了后者。从春明女中毕业后,她进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就读,因为这里不收学费,毕业后还能进入《世界日报》工作。

在北平新专读书时,林海音是学校排球队的队员,常在体育馆练球。当时在《世界日报》工作的年轻人也喜欢到北平新专打球。当时就有同学指着一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羡慕地说:那个人就是夏承楹,溜冰健将。

夏承楹来自书香门第,父亲夏仁虎,年轻时考中举人,从此在北平扎下了根。夏家有九个孩子,夏承楹排行老六,家里佣人称六少爷,一大家人三四十口人,这是个标准的中国式大家庭。

林海音常常在北平新专球场看到夏承楹的矫健身手,大她八岁的六少爷却没注意到这个小女生,直到她也进入《世界日报》,两人成为同事。

此时的林海音已经出落成一个落落大方的窈窕淑女。她继承了母亲的白皮肤、大眼睛,父亲的高鼻梁,长得美丽动人。当时也有几个青年追求她,但海音有她的理想,不像一般女孩那么罗曼蒂克,容易坠入情网。

林海音兄弟姐妹(拉扯6个弟妹生活22岁嫁豪门林海音)(6)

青年时的林海音

那时她学习兴致非常高。老师成舍我先生,要求学生从检字、排字、校对、编辑、采访、印刷,每一步骤都要学。林海音因为写作成绩好,念完一年级就被分派到报馆采访部门实习,她白天上课,晚上就到《世界日报》上班、写稿,结识了当时主编《学生生活》的夏承楹。

西长安街《世界日报》的办公室不大,编辑部摆了一长排桌子,为了节省空间,上晚班的和上白天班的共用一张办公桌。林海音被分配到和夏承楹共用一张办公桌,共有一个抽屉,这张桌子也种下了他俩日后的情缘。

夏承楹起初对林海音没有什么印象,只是觉得她长得好看,为人开朗热情。后来,夏承楹听说了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对眼前这个美丽聪慧的女孩便多了几分好感。他有时会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偷偷给她留下女孩子爱吃的零食。林海音心领神会,笑而不语。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女孩子,自小失去父亲引导,却坚持念书、并且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她认真工作,赚钱养家,自立自强。林海音不向困难生活低头的姿态,是她人生路上成长的护身符。

1939年5月13日,林海音和夏承楹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那年她22岁,夏承楹30岁。他们的婚礼是当时北平文化界的盛事。

夏家老太爷、老太太对这门婚事非常满意,尤其是夏仁虎,对这个最年轻的六媳妇很重视,一方面是她会写文章;另一方面他知道海音自幼失怙,却勇于负起照顾寡母弟妹的责任,心底无比赞赏。

林海音兄弟姐妹(拉扯6个弟妹生活22岁嫁豪门林海音)(7)

新婚时的林海音和夏承楹

林海音最重要的人生时期都是在北平度过的。童年富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滋养了她丰富的心灵。自幼失去父亲,比同龄的孩子成熟早慧,但她没有林黛玉似的多愁善感、期期艾艾,整日以泪洗面,而是挑起生活的重担,一路勇往直前。这样有气度、有骨气的女子,值得让人称赞。

——感谢阅读——

部分参考资料:

《城南旧事》:林海音

《她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夏祖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