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力培养方法(身体感知能力是如何影响学习和生活的)

今天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大家辨别一下有什么不同。

①一年级的明明在上音乐课,在学习“脑袋、肩膀、膝盖、脚”这首歌曲。他十分喜欢这首歌,可以很好地跟着节奏完成各个动作。随着节奏变快,他做动作的速度也在增加,而且动作也很标准。

下课后,明明可以自己顺利地穿上外套,拿好水杯等物品,朝着教室外面走去。

②同班的小杰却有点不同。他站在队伍的最后一排,低着头显得没有什么精神。他不喜欢和老师学这首歌,更不喜欢老师触碰他的身体部位,对动作掌握得也不熟练。

快下课了,他也开始穿起了外套,但他很难找到对应的袖子,系扣子也成问题,最后干脆敞着衣服离开了教室。

同样是一节音乐课,为什么两个孩子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认知力培养方法(身体感知能力是如何影响学习和生活的)(1)

很明显,案例②中的小杰,有明显的触觉敏感(不喜欢身体触碰),动作计划能力也有欠缺(记不住动作)。

身体协调和手部精细动作能力也需要提高(找不到袖子,不会系扣子),这说明他在整体的身体行为感知上也存在不足(本体觉失调)。

触觉与本体觉都会影响个人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认识,也会影响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联系以及身体部位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因为触觉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我们辨别周边环境,从而起到保护和防御的作用:

位于头顶的大脑顶叶负责触觉的辨识,低层次部分负责感知冷热、压力。

高层次部分负责触觉的辨识,如皮肤被触碰的两处形成的位置辨别、物体形状的触辨、物体质感的辨识等。

有了良好的触觉辨别能力(感觉能力),孩子就可以发展身体觉察能力(知觉动作),他做各种动作就会更加流畅和准确。

认知力培养方法(身体感知能力是如何影响学习和生活的)(2)

因为他可以感知到身体各部位所处的位置和状态,所以能更轻松地执行有目的性的动作。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感觉引领动作”的意义所在。

这样一来,孩子的本体觉也就得到了顺应性的良好发展。

而本体觉可以把触觉和前庭觉综合到一起,可以提供位置、压力、方向和身体部位的运动情况,来帮助维持身体姿势及保持平衡。

同时还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通过大龙球按压、触觉刷刷拭、身体抚触按摩等方式,帮助孩子缓解触觉敏感。

同时结合前庭功能和本体觉的训练,促进整体感统能力的发展。

认知力培养方法(身体感知能力是如何影响学习和生活的)(3)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家庭感统能力测量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的表现做一个基础的判断。

当然更准确和具体的能力评估,最好还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在日常家庭测评中,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来评估孩子的能力。

  • 触觉测评

触觉感知正常的孩子,对触摸不排斥,可以准确说出被触摸的部位,或者闭着眼睛去摸物体,也能准确说出该物体的形状。

孩子对触摸表现出恐惧、厌恶、拒绝人多和陌生的地方,有些对冷热反应、疼痛反应不足,这些都是触觉反应不佳的表现。

  • 前庭觉测评

观察孩子头部位置(前庭感应器所在之处)发生变化时的反应。

让孩子在原地旋转,感统能力失调的孩子容易产生眩晕感,对秋千、旋转木马感到恐惧,甚至站在类似的游戏设施边上就开始头晕。

认知力培养方法(身体感知能力是如何影响学习和生活的)(4)

  • 视觉测评

观察孩子对光线是否敏感,以及对形状、位置、方向的辨识能力。

可以通过写字、绘画的方式,判断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感统不良的孩子,容易出现眼睛酸痛的情况。

  • 听觉测评

观察孩子能否利用听觉判断声源方向、距离,对各种名称的理解认识是否正常、语言表达是否正确、语言的记诵能力是否强、能否理解指令等。

  • 平衡能力测评

可以通过直立站姿观察孩子的平衡感和重力协调能力情况。

让孩子站直后身体向一侧倾斜,感统正常的孩子头部会立刻还原,身体返回正常姿态,感统失调的孩子容易摔倒、站不稳。

认知力培养方法(身体感知能力是如何影响学习和生活的)(5)

  • 中线交叉运动能力测评

中线交叉运动能力指让孩子的双手越过两眼中间,沿着鼻梁向下延伸的中间线去完成一些指定动作的能力。

可以通过交叉跳跃的动作观察孩子的跨越中线能力发展情况。

其他还有比如运动企划能力、姿势反应和调整能力、味觉和嗅觉等能力的评估,就涉及到更细节的内容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咨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