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社区健身器材,临沂小区健身器材大多

8月4日晚,江苏省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中城花园小区内,一个6岁的小女孩和父亲一起在小区内玩耍。当小女孩爬到小区立式腰背按摩器上时,不小心将腿卡在了按摩器两根铁管之间的缝隙里。幸亏当地民警和消防员及时展开救援,小女孩成功获救。

10日,记者走访临沂市区20多个小区发现,很多小区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因长期在外日晒雨淋或人为损坏,再加上部分小区因物业缺乏日常维护,早已不堪重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临沂社区健身器材,临沂小区健身器材大多(1)

某小区健身器材“带病上岗”。

临沂社区健身器材,临沂小区健身器材大多(2)

有些小区健身器材“锈迹斑斑”。

现状 大多小区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

在市区四季春天、天元名筑、香榭丽都、皇山花园、沂龙湾、柳青苑社区等20多个小区里,记者查看了健身器材的“健康”状况。从走访调查的结果看,大部分小区内的健身器材都是“缺胳膊少腿”“带病上岗”。还有些小区的健身器材已经老化,基本成了摆设。

比如在北城新区柳青苑社区A区,小区的广场上共有26个健身器材,但很多器材上面已经锈迹斑斑,有些螺丝已经断裂破损。有村民告诉记者,刚搬进小区的时候,没事就会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一会,现在已经很少过去了。“这些器材是2009年安装的,到现在已经7年了,大多损坏得很厉害。”小区居民老杨说道。

记者发现,和柳青苑社区广场的健身器材一样,其它小区的健身器材都出现“伤残”情况,有的小区的健身器材有一半以上处于瘫痪状态。像很多小区都有三位扭腰器,表面看上去没有多大问题,但使用起来却不稳,很容易让人摔倒。

平步机、摇摇马、划船器、高低转轮、三位蹬力器、平行天梯、双位太空漫步机、吊桩、较力器、压脚矮肋木、椭圆机、趣味滚筒、揉推器、晃板、骑马机……这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健身器材,在很多小区里,它们已经“身负重伤”。

记者还发现,这些健身器材安全使用年限很多都是4年或者6年,但在部分小区内安装日期栏和报废日期栏都没有明确注明。

担忧 管理维护不到位,使用易出意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到小区健身器材上玩耍。“吃完晚饭没什么事,就带着孩子到这边来玩。”家住皇山花园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小区的孩子们都喜欢聚在小区广场上,到健身器材上玩耍。

说起安全隐患问题,李女士表示,小区的健身器材比较新,并没有听说有谁家的孩子因使用这些器材受过伤。

但是说起孩子玩健身器材受伤的事,家住香榭丽都的孙女士很有感触。“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它们的表面会有凸起的铁片子,跟刀尖似得。”孙女士说,有一次,她4岁的孩子在小区里玩漫步机,由于孩子无法够到扶手,只能将手握住摇杆,却没想到摇杆掉了一层皮,表面很锋利,把孩子的手划破了。

市民程先生对带着孩子去健身器材上玩耍心有余悸。他说,自从孩子玩健身器材受伤后,他就再也没有带孩子去玩过。“趣味滚筒看着挺好玩,小孩子站在地上自己就能玩。”程先生告诉记者,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孩子的手会被挤进滚筒的缝隙里。“当时太突然了,也不知道孩子的手怎么进去的。”说起事发时的情景,程先生说到现在还是很后怕。

各方说法

物业:定期维护,发现问题会及时处理

在采访中,多个小区物业都表示会定期给健身器材上的一些零件上油润滑,来延长健身器材的寿命。对于健身器材的零件存在松动,尤其是固定螺丝部位,如果发现的话,他们会及时处理。

天元名筑物业赵经理告诉记者,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当初都是开发商安装的,物业现在只是负责这些器材的管理和日常维护。

对于如何维护健身器材,赵经理说,物业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每个月至少会给它们上一次润滑油。“如果有业主发现零部件损坏的话,我们也会及时更换。”赵经理表示,关于这笔维护费,到底是从哪项资金出,他并不清楚。

他还说,这笔费用的支出,都是物业列出清单,最终由物业公司总部承担。而这些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赵经理表示“不太清楚”。

安装方:根据合同履行相关责任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很多小区的健身器材,都是由“山东(临沂)英健特公司承建”。根据“注意事项”上提供的服务监督电话,记者进行了采访,接听电话后,对方表示不清楚有关事宜,然后给了记者一个负责公司销售的电话。

根据对方提供的电话,记者联系到英健特公司刘经理。刘经理说,关于这些健身器材的更换、维护、报废、拆除,都需要根据当初签订的合同履行。而目前健身器材基本由体彩或福彩公益捐赠,也有以个人或团体名义招标捐赠的。合同签订时,规定的内容都不太一样,但不管是哪种捐赠方式,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安装的。

记者提出很多健身器材的安全使用年限标出是4年或者6年,根据承建时间推算的话,如今已经达到了报废日期,但健身器材还是没有更换时,刘经理称这些属于售后的事情,具体他不清楚,他会找公司专门负责售后的人员联系记者。

直到发稿时,记者没有收到该公司任何售后人员的电话,拨打刘经理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专家建议:加强相关配套制度的制订和落实

关于解决公共健身器材受损问题,临沂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维义表示,必须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作用,制定常态管理制度,最好能配备专职巡修员,明确管理维护人员。同时,建立器材管理维护网络,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隐患。

王维义还表示,健身器材的管护,还离不开使用者的维护。有关部门要开展爱护公共设施的宣传,提升居民素质,并教授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防止对健身器材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损坏。

记者 王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