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95英寸(徘徊在电视圈内的海信视像)

3年前,海信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由“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彼时,海信方面表示,更名是为了“更好的反映公司主营业务和战略定位,以及满足公司品牌管理与品牌发展需要”。

海信95英寸(徘徊在电视圈内的海信视像)(1)

随着2020年海信视像混改落地,行业同行们才了解到海信更名的真正意图:2021年海信宣布,全面推进“1 (4 N)”产业结构升级,往“硬件 软件 内容 服务” 四维发展。

如今,海信视像混改已有一年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果如何呢?

上半年减收增利 彩电仍是主业

8月30日晚间,海信视像发布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海信视像减收增利,营业收入202.14亿元,同比下降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52.8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93.58%。

彩电业务仍是海信视像主业,2022年上半年,海信视像智慧显示业务收入158.48亿元,上年同期170.02亿元。而激光显示等新显示业务收入23.31亿元,同比增长8.41%,占公司整体的比重提升1.55个百分点至12.60%。

同时,海信视像还提到,在显示屏方面,公司积极拓展车载高端HUD、Mini LED核心显示部件。报告期内,基于DLP技术的车载HUD研发、基于分区控光技术的车载Mini LED显示屏研发均正常进行。

凄惨的彩电

海信视像发布的财报背景,是中国彩电行业2022年上半年量额双降。据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全渠道零售量规模为1672万台,同比下滑6.2%;零售额规模为531亿元,同比下滑10.5%。海信视像能够在行业持续下滑的大趋势下给出减收增利的财报,无疑令人刮目相看。

但是在海信视像半年财报的背后,依然潜藏着危机。

首先,是彩电在全球的下滑。市场调研机构Omdia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电视销量4907万台,同比下滑4.3%;上半年的总销量9260.4万台,同比下滑6.6%,而销售额更是大跌12.5%至475亿美元(约合3253.75亿元人民币)。要知道2020年全球电视总出货量高达2.254亿台,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今年电视价格都跌入谷底还是没人买,只能说明大家对电视机是真的没太大的需求了。

回到中国市场,彩电市场的销量此前就已经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国内彩电销量分别为4894万台、4450万台、3835万台,一年比一年更低,去年更是创下近12年来的新低。今年,彩电销量在家电下乡、家电换新需求的影响或许会有一些回升,但是也很难回到以往的好年景。

造成这一现象的不仅仅是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下滑,还有彩电本身在功能上没有较大的突破。虽然现在很多智能电视增加了如体验互动游戏、运动健身、智能家电互联操控等新功能,但这并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买回去压根就不会用上几次。电视机最本质的还是追剧看电影,这方面的功能体验并没能做出更多的创新与突破。

而以彩电业务作为主业务的海信视像,虽然在激光电视、Mini-Led电视等多方布局,并向高端市场发展,但是面对彩电市场整体的需求下滑,其未来的营收前景依然令人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海信视像还提到其海外业务的增长。财报中提到,欧美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海信牌销量市占率在北美稳步提升至12%,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日本市场,海信、东芝两品牌合计销量市占率持续提升至32.2%,保持第一;澳洲市场,海信牌销量市占率为19%,保持前二;南非市场,海信牌销量市占率为28.3%,位居第一;亚太新兴市场业务已拓展至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但是面对彩电全球市场的需求下滑,海信海外业务的拓展对其营收带来增益似乎也在逐渐减少。

多元化道阻且长

海信视像在混改前无疑也意识到彩电行业的症结,力求将自己的业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寻找能够替代彩电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目前,海信视像的产业版图覆盖智能电视(包括液晶电视、OLED电视)、激光显示(包括激光电视、激光微投)、芯片(包括显示芯片、智能化芯片)、商用显示(包括智慧黑板、全场景智慧平板)、其他显示(触控智慧屏、电竞显示器、监视器、Micro LED、VR一体机)。

在芯片方面,海信视像在今年年初发布了8K AI画质芯片,然后暂时还没有新的消息;商用显示方面,海信视像还在积极拓展,并向车载显示上发力,但是今年由于芯片等零部件短缺造成的资源性调配问题,车载显示的大头——新能源汽车在销量上遭遇困境;在其他显示方面,海信视像已经面市了几款电竞显示器,但是还未获得较大的市占率。

在诸多新业务中,海信下注最大的还是激光显示业务。今年,海信推出8K激光显示方案和110 寸、120寸全色激光电视。同时公司旗下Vidda品牌发布行业首款4K全色激光微投C1,主打中高端。

但是种种动作,换来的却是缓慢的增长和行业的质疑。同时, 激光电视市场整体也在下滑:中怡康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激光电视线上零售量同比下降24.1%,零售额同比下降32.5%。线下零售同比下降13.8%,零售额同比下降18.1%。据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激光电视线上零售量仅占彩电市场的份额为0.1%,零售额份额为0.5%。激光电视线下零售量占彩电市场的份额为1.4%,零售额份额为4.2%。可以说海信的激光显示业务似乎离成为第二增长曲线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有行业人士表示,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行业景气度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指标,近两年新能源板块突然崛起就与其相关。而电视行业景气度低迷,会一定程度导致资金做多的信心偏弱。这也同样反映在海信视像的市值上,海信视像自2015年牛市涨至35.22元后,开启了长达7年的调整之路,如今总市值已经蒸发超290亿元。

留给海信视像的时间,似乎已经不多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