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鸡兔同笼问题怎么解决(读孙子算经鸡兔同笼问题有感)

本文为“2022年第四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

读《孙子算经》鸡兔同笼问题有感

作者 : 曾宁江

作品编号:031

数学鸡兔同笼问题怎么解决(读孙子算经鸡兔同笼问题有感)(1)

《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于南北朝时期,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今传本《孙子算经》共三卷。

“鸡兔同笼”问题,出自于《孙子算经》下卷,原文是: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里的雉就是鸡。这个题目非常有名,后来传到日本,演变成“鹤龟算”。此题解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假设法1

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每只鸡有2只脚,共有35个头,就应该有35×2=70只脚,而实际上有94只脚,多出了94-70=24只脚,有一部分鸡应该是兔子,每只兔子比鸡多2只脚,多了24只脚,所以兔子应该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

二.假设法2

假设笼子里全是兔子,每只兔子有4只脚,共有35个头,就应该有35×4=140只脚,少了140-94=46只脚,有一部分兔子应该是鸡,少了46只脚,所以鸡应该有46÷2=23只,兔子有35-23=12只。

三.抬脚法

鸡和兔子都训练有素,饲养员一声令下,鸡抬起1只脚,兔子抬起2只前腿,都变成有一半脚着地,着地脚的总数就是94÷2=47。这时鸡的头与着地脚一样多,而每只兔子着地脚是比头多1,着地脚比头一共多47-35=12个,就是兔子的数量,再求出鸡的数量35-12=23只。

四.列方程组法

假设有x只鸡,y只兔子,可列出方程组

解法1:将①式×2,得2x 2y=70 ③

用②式-③式得,2y=24,

再÷2,得y=12,

代入①式得x=35-12=23,

所以有23只鸡,12只兔子。

大家看出来了吗?这个解法就是假设法1中的方法,只不过用列方程组来表示而已。

解法2:将①式×4,得4x 4y=140 ④

用③式-④式得,2x=46,

再÷2,得x=23,

代入①式得y=35-23=12,

大家一定看出来了,这就是假设法2中的方法。

解法3:将②式÷2,得x 2y=47 ⑤

用⑤式-①式得,y=12,

代入①式得x=35-12=23,

你已经知道了,这就是抬脚法。

这几种解法角度不同,都是好方法,其中抬脚法最为巧妙。但是有人却用此解法,来讽刺数学老师教学死板、不懂变通,只会课本上的死方法。我们就来看看《孙子算经》中是怎么解此题的吧。

术曰:上置头,下置足,半其足,以头除足,以足除头,即得。

翻译一下:上面是头,下面是脚,让鸡和兔子抬起一半的脚,减去头数,就是兔子数量,再求总头数减去兔子头数,就是鸡的数量。这里“除”是减的意思。

看出来了吗?人家原书作者给的就是“抬脚法”,有经验的数学老师,也一定会介绍这种方法。真是打了某些人的脸啊!用这个题目来贬低数学老师的人,恰恰暴露了自己不懂数学。

数学的特点就是高度抽象,逻辑严密,被称为“思维的体操”。

已发文章>>

001 阅读《数学的故事》有感

002 我想和数学谈场恋爱

003 数学“化错”中的美

004 让数学思考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005 卢梭的“错”?

006 数学教学案例《找次品》

007 基于优化学生数学思维的高效课堂创建——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为例

008 从特殊到一般,引导数学思维

009 数学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研究

010 sin 震荡函数的图像分析

011 四阶幻方的“太极图”性质

012 无理数的定义和实数理论的建立

013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数学文化

014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科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015 中学数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路径

016 《数学的力量》读后感

017 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以“圆的认识与面积”教学为例

018 有助于数的理解的数字圈环

019 以折叠为例,探究生长型数学教学模式

020 我从事数学科普写作的经验与启示

021 在阅读中滋长智慧——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

022 学习数学史 做数学的使者

023 开数学文化之窗 启数学文化魅力——阅读《美丽的数学》有感

024 “文学独白”——数学教学因你而精彩

025 如何用多面体三等分正方体

026 HPM视角下《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027 被误解的“勾股定理”

028 好玩的数学

029 帮小青蛙设计一个井

030 万物的基础——数学——读《从一到无穷大》有感

数学鸡兔同笼问题怎么解决(读孙子算经鸡兔同笼问题有感)(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