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昆曲的诗句(观昆剧范文正公)

如何用昆剧,演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展现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前昨两晚,由昆曲小生俞玖林领衔的原创昆剧《范文正公》在中国昆曲剧院上演。作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传承弘扬昆剧艺术的全新实践,这部以昆剧艺术为载体,讲述中国先贤故事的作品,让观众看到了古老昆曲的无限可能。

评价昆曲的诗句(观昆剧范文正公)(1)

图说:昆剧《范文正公》 官方图(下同)

四折戏道出范仲淹一生

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文治武功显赫如日月,出将为相臻至人生之极致”。在家乡苏州出任父母官期间,他整治水患、首倡府学、创办义庄,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如何以一部戏表现范仲淹的光辉人格和丰功伟绩?编剧郑怀兴独辟蹊径,以范仲淹生平事迹为脉络,撷取其中令人感触最深的四则轶事写就昆剧《范文正公》。让人最为感动的第四折《夜书》,浓墨重彩地写了家乡情、家国情,讲述范仲淹被贬邓州后受嘱托写《岳阳楼记》的故事,通过虚构他和滕子京意念相会,展现千古名篇创作过程,从而塑造出一个不计个人得失、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政治家形象。

四折戏各成一体又连缀呈现,郑怀兴说:“范仲淹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代表,也阐释了苏州厚德载物、兼容并蓄、开拓进取的文化特质,讲好范仲淹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评价昆曲的诗句(观昆剧范文正公)(2)

最难的是表现精神气度

创排昆剧《范文正公》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继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新版《玉簪记》和《白罗衫》后传承弘扬昆曲文化的新探索。无论是唱腔和音乐设计,还是舞美与服装设计,作品都在尊重昆曲传统美学的同时,融入了当代审美表达。

舞台上,演员们的服装除了保留传统水袖和髯口,还在色彩和样式上借鉴了影视元素。视觉上,则特别强调“亦诗亦画”的美学特质,既体现中国画的意蕴,也具有“江南文化”的气质,呈现出典雅的美学风格。

评价昆曲的诗句(观昆剧范文正公)(3)

用昆剧来展现中国古代先贤的一生,对演员们也是全新考验。该剧时间跨度很大,俞玖林要从范仲淹的23岁演到58岁,每个时期都要呈现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气质。这个角色的塑造包含了巾生、小官生、大官生这几个不同行当,甚至还需要借鉴一些老生的表演手法。

为演好范仲淹,俞玖林特地去探访了苏州和范仲淹有关的天平山、苏州中学、范氏义庄等地,并搜集了许多诗词和传记来研读。他说:“更难的,就是如何精准把握和表达人物的风骨和特质,还有他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处境、思想和精神气度。”

评价昆曲的诗句(观昆剧范文正公)(4)

擅长抒“情”才能动人

虽然没能亲临现场观看演出,但在仔细看完演出录像后,著名作家、“昆曲义工”白先勇对俞玖林的表现赞赏有加:“这个戏总体上很符合昆剧诗化、写意的美学风格,俞玖林的表演则能让人感受到范仲淹不同面向、不同时期的性格和气质,看得出他下了功夫,对人物的塑造又有新的领悟和提升。”

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在观剧后也给予《范文正公》充分肯定,他直言:“昆曲擅长抒‘情’,《范文正公》很好地抓住了这个点,剧中无论是母子情、夫妻情、师生情,还是家乡情、家国情,每一种情感的刻画都丰富、细腻,且动人。我感觉它就像是一杯苏州的碧螺春,经得起观众细细品味。”(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