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的说说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

古人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在传统的思维里,只要有了儿女,老人就不担心没有人管了。另外,有了钱和房子,就有了养老的底气。

我们时常以为,年轻时倾尽全力渡孩子长大,年迈后便能等待反哺安享晚年。遗憾的是,亲子关系并非交易,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悉数得到回报。

现实告诉我们,人与人走得太近了,就是一场灾难,即便是父母和儿女相处,也难以避免。父母若是奢求太多,便会把彼此推入深渊。

如果不想晚年过得凄凉,人老了,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几样东西。

01 伸手要过度的依赖和陪伴

“爱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身为父母,总是恨不得把最好的爱给孩子,任劳任怨地为孩子付出。而熟不知,有时候错误的爱会“过火”,变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器”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的说说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1)

电视剧《爱的厘米》中佟大为饰演的徐清风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在这三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一直都是缺席的,妈妈徐秀兰把他拉扯大,视他为一切。然而这个把毕生的精力和爱都给了孩子的妈妈,在孩子成年以后也试图将他永远捆绑在身边:

妈妈会天天为他煲汤,甚至在医院附近酒店为他煲汤;会为他物色各种女孩,可是却一个都看不顺眼;会在张罗儿子婚姻大事时,偷看儿子手机;会拆开儿子的快递……

然而,在儿子徐清风看来,妈妈做的这一切,他都想逃离,逃离她的掌控。

父母对子女的过度依赖和控制,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子女造成沉重的负担,甚至成为道德上的绑架,更不利于自己的生活和家庭的和谐。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的说说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2)

作家罗伯特·F·伯恩斯坦博士在《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一书中指出:积极健康的关系模式下,人和人应该是一个适度依赖的状态,不过度依赖也不过度疏离,能够敞开心扉与他人沟通,又有足够的自信处理关系中的冲突,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往往更加自信而幸福。

在父母依赖子女的情况中,心理核心是源于父母方自身的不安全感与孤独感。换句话说,在发生父母依赖子女的情形中,折射出父母方自身的情感缺陷,比如对温暖和被关爱的感受缺乏,这种对情感的需求会下意识转移到子女身上,很多时候这种下意识转移很强烈,会在潜移默化之中严重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

《目送》里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老人年纪大了,就像小孩一样,需要被人照顾。可是,老年人首先需要认识到自身与子女之间的界限,对子女的关心与牵挂不要过界,不要过度干涉成年子女的生活与工作。另一方面,老年人也要重新认识自身价值与意义,很好地规划退休生活,保持多元化的社交网络,培养新的爱好。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的说说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3)

父母与儿女注定会日渐疏离,要放下对孩子的依赖,接受分离的常态。

既然鸟儿已长大,就应该展翅翱翔,不要总想拴在身边。

02 伸手干涉子女的生活

《道德经》里有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也就是说,作为父母,养育了儿女,但是不占为己有,不主宰他们,就是“德”。

人生就像一台戏,新人上台,老人退场,一代人的逝去,成就了下一代人的繁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是一场戏的交接。

孩子年幼时,父母是家庭的主心骨,而孩子成家后,父母则应该学会退居幕后,倘若总想着伸手干预子女的小家庭、处处当家做主,那注定是一地鸡毛。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的说说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4)

电视剧《安家》中,海清饰演的宫蓓蓓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她认为自己是了解科学的育儿方式的,但是公婆完全不尊重她,婆婆不仅指责她太早给孩子断奶,还在带孩子上处处和她唱反调,觉得自己是过来人,经验肯定更丰富。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有“家庭权力之争”的观点:家人之间(比如婆婆和媳妇)争着带孩子,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方式正确,其实是一种家庭权力的争夺。孩子的事谁说了算,谁在家庭里的权力就大。

很多时候,父母逼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不是源于爱,只是不愿丧失权威。

对子女来说,过多的关注、控制和包办,让他们感受到的不是爱和温暖,反而是无穷无尽的负担。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的说说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5)

反之,父母将眼光放回自身,多关注自己,多照顾自己,那么子女在对外探索时会更少担心,前进的步伐也会更坚定一些。

03 伸手要过多的补偿和金钱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大强的冷漠、自私、懦弱、无能,还有层出不穷的花样“作”功,都不断刷新了网友们对老人“倚老卖老”的新认知。

曾有一个话题是:“苏母去世不到一年,苏大强总共花了子女多少钱?”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的说说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6)

有细心的网友算账表示,从苏母去世后苏明玉第一次带苏大强逛商场,到苏大强住进苏明成家里之后的各种花销,再到后面苏大强执意要换新房子时苏明哲的打肿脸充胖子,大大小小各类费用算下来,苏家3个孩子在苏母去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前前后后为老父亲花了近300万。这对于做了大半辈子图书管理员的苏大强而言,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可以称得上是富豪水准了。

而苏大强之所以理直气壮花着孩子们的钱,是因为他觉得他付出了,甚至给每个孩子的花销都要详细的账目。所以他可以赖在明成家里要喝手磨咖啡,可以不顾明哲承受能力非要买大房子,可以跑到明玉办公室讨要巨额赡养费……

想起这样一句话:“人类真可悲,总是动不动就希望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人们总希望付出与回报对等,却不知,有些事不能过于计较得失,尤其是亲子关系。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的说说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7)

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可是对于子女而言,赡养父母也是在经济承受范围内进行的,像苏大强这样不管子女死活,只图自己快活的要钱方式实在是有点自私了。正是因为苏大强过度的索取,所以导致孩子们的婚姻都不太幸福。

倘若家中有难处,儿女有力相帮,适当回馈是理所应当。倘若父母太贪婪,儿女自顾不暇,不断索要则太过牵强。

为人父母,切莫年迈时丢了初心,以债主姿态压榨儿女。

04 伸手要孩子替自己长脸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贾晓玲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她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可以令父母骄傲。母亲李焕英的口头禅就是:你什么时候能让我长点脸?

可是,李焕英穿越以后才想通,孩子健康快乐就好了,不需要孩子争面子,也不需要孩子有多少钱。于是年轻的李焕英告诉贾晓玲:“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让她幸福快乐就行了。”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也有自己生活的乐趣。最重要的是接纳自己、接纳现实。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的说说 尽量别向儿女伸手要这4样东西(8)

很多家长希望子女成为像玉琴那样的人,衣食无忧、名利双收,但是,她一定快乐吗?也未必。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出人头地。芸芸众生,只要对世界报之以微笑,世界也会报之以歌。

杨澜曾说:“父母的格局,就是父母的活法,你想如何过一生,会影响孩子的格局。”

父母胸中有丘壑,孩子便能见长空。父母如何看待世界,孩子便有怎样高度的人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把子女当成自己老来炫耀的资本来培养,往往是既坑儿女又坑自己。

作家刘墉曾说:“人都有爱炫耀的毛病,当你在炫耀的时候,也正是你弱点显露的时刻。”

面子不能当饭吃,该放下时就要放下,人到晚年,最应该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学会养生,让自己尽可能长时间地照顾自己,同时也尽量少给自己的子孙添麻烦。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留下福气。

05 结语

很多时候,最需要独立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人生过客匆匆,除了自己,其他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老了,与子女之间最理想的状态是,有界限、有距离、有联系、有守望,最佳的距离就是“一碗汤的距离”。

好好相爱,不问得失,就是家庭里最大的福气。

今日话题讨论:你觉得父母老了应该和子女之间走得太近不?

-END-

本文由梅子的小情绪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