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方(还是资本的伦敦)

来源:纵相新闻

东方网 高健

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如果欧洲有两个国际大都市,那一定是伦敦与巴黎。如果只有一座国际大都市,那肯定是伦敦。要得到这一结论并不困难,你只需观察巴黎地铁与伦敦地铁内一节车厢里的乘客在使用多少种语言,观察他们的长相与体貌,就知道为什么伦敦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都市。作为一座典型的英语文化城市,英伦范儿十足的伦敦赚足了世界游客的眼球,在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业地产领域引领着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

伦敦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方(还是资本的伦敦)(1)

图片说明:英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伦敦塔桥。摄于2019年6月30日,当日,伦敦塔桥迎来125周岁生日。(来源:新华社发雷伊·唐摄)

在卡梅伦连任首相的2015年,中英双方开始致力于打造中英双边关系的“黄金时代”,中国着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着手物色世界范围内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在欧洲,英国伦敦与德国法兰克福最具竞争力,然而,调查显示,几乎九成以上的业内人士都认为伦敦具有法兰克福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在一次闲聊之中,我向一位德国籍的欧洲研究机构负责人请教他的看法。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位业界资深人士完全同意伦敦在国际金融业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不过,他紧接着的一句评论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要告诉你,伦敦不是英国人的伦敦,法兰克福是我们德国人的法兰克福”。

几年来,深入研究英国让我深刻体会到,伦敦与其说是英国伦敦,不如说是财富家的伦敦,这座城市以其完全资本化的运作模式,超然“外挂”在不列颠的躯体之上。尽管就其外在表象而言随处可见英伦元素,然而,伦敦这座城市在本质上是资本的游戏场,这些年来,俨然成为了一个“国中之国”。

伦敦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方(还是资本的伦敦)(2)

图片说明:一辆“欧洲之星”客运公司的列车抵达英国伦敦圣潘克勒斯国际车站。(来源:新华社/法新)

伦敦几乎看不到工业生产,它是英国乃至欧洲的金融之都、创意之都与科技之都。链接伦敦与欧洲大陆的除了往返于巴黎与伦敦的“欧洲之星”海底列车,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与服务贸易。这座城市的航运贸易、生活用品、人力资源与服务对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欧陆市场,巨额资本利用伦敦极为便捷开放的结算体系,畅通无阻地在英吉利海峡两岸来回穿梭。因此,在还未结束的英国脱欧进程中,伦敦地区的立场始终是极为鲜明的,自始至终反对脱离欧盟这一“衣食父母”。英国脱欧,对于生活在伦敦的英国政治经济精英阶层而言简直等同于经济自杀,他们无法理解这一决定为什么会得到英国多数人的认同。伦敦与伦敦以外的英国似乎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

地产业是伦敦最为吸金的行业。根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布的富豪榜,近十年来伦敦吸引了全球近十分之一的亿万富豪定居。来自世界各地的富豪将大笔资产砸到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引发了伦敦住房与商用楼盘价格长期持续上涨。作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大量伦敦人搬离伦敦,前往房价相对低廉的英格兰北部与中部购置房产。有位来自西班牙工作在伦敦的白领经过精确计算,最终选择住在巴塞罗那,每周工作日通过“打飞的”来回上下班,以便节约开支。伦敦房价之高,可见一斑。

伦敦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方(还是资本的伦敦)(3)

图片说明:英国伦敦金融城。摄于2018年5月15日。(来源: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金融业是伦敦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也是英国极为重要的支柱服务业。在全球外汇交易市场上,伦敦作为全球三大外汇交易中心,其外汇交易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它外汇交易中心,在国际跨境银行业务中,英国仍是最大的交易中心。进入21世纪以来,伦敦英国金融服务贸易顺差逐年上升,占英国总体服务贸易顺差的比重平均在60%以上。金融服务贸易始终是英国服务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可见金融业作为英国的老牌优势行业对英国服务贸易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然而,近年来,英国产业空心化问题浮出水面,“金融诅咒”悄然成为反思英国产业发展的核心话题。根据英国记者尼古拉斯的研究,过度膨胀的伦敦金融服务体系导致了其他产业物质要素与人力资源的匮乏,英国过度依赖金融业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加剧、市场严重扭曲、经济产业空心化等一系列综合社会问题。该研究认为,在1995年到2015年期间,伦敦金融城的过度膨胀为整个英国经济累计带去了高达4.5万亿英镑的损失,平均每个英国家庭要承担17万英镑的损失。英国社会为英国经济过度信贷化付出了高额的“错配成本”。不难看出,这里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关乎产业发展平衡问题与地区经济发展平衡问题。就像一块巨大的吸金石,伦敦吸纳了整个英国社会巨额财富,这一成果是以英国其他产业与地区牺牲自我发展的可能性为前提的

毫无疑问,英国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我国有巨大差异。英国地区自治的政治管理模式,在布莱尔执政时期的分权政治改革推动下得到了增强。布莱尔政府肯定没有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英国地区自治的政治体制隐患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会将这个国家带到如今四分五裂的边缘。过去二十年英国国家政策的经验教训尤其值得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个有持久生命力的国际化大都市首先要成为服务本国社会发展的引领者与贡献者。只有首先成为切实服务国家民族的城市,才能成为具有实际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在这个意义上,要平衡好本国利益与国际利益尤为重要,要牢牢把握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主动权,过度出让本国经济主权以换取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往往导致损害国家综合利益的结果。

第二,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均衡发展,要从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定位一国国际大都市的经济战略发展方向。要把大都市的发展与区域联动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产业互补的经济一体化放大效益。唯有如此,才能保证金融等相关服务业与区域内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事实一再证明,保障并服务于强大的制造业的发展是国家发展金融业的根本意义,是国家经济长治久安避免过度信贷化的根本保证。

第三,国际化大都市要做增强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建设者,不能做脱离本国总体社会发展的旁观者,更不能成为影响国家整体长远利益的损害者。要从共有、共享、共治的原则高度建设国际大都市。一个欲社会和谐的大都市如果只看GDP指标高低,而忽略了普通民众的所得感与归属感,一味服从资本社会的发展原则,就会严重损害社会共识,根本破坏社会内在凝聚力。深刻领会构建和谐都市生活的平衡术,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秘书长、东方智库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