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1)

年复一年的地球日,会不会也像情人节、女王节、光棍节那样,成为提醒人们添购一件可持续设计的一日?然而你我都知道,仅一日的环保意识根本就不够。所以,在细看全球最不可思议的可持续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都指望能解答一道看似浅入深出的提问:“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吗?”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2)

可持续,亦可大量产

或许谈及可持续家具,印象中总是有着一种过于随性,拼凑而成的草根感。或许,这是一些设计师们不断地在寻找新的可持续的自然原料所致。从维尔纳·艾斯林格早期的麻纤维制,到近期俄罗斯设计师坦尼亚·拉皮娜打造的松针屏风,还有克里斯蒂安·曼德思马大获好评的亚麻制,甚至者还入围了去年伦敦设计馆的年度设计奖。然而,在这些新原料还未能正式普及的情况下,其消费门槛就不免让人咋舌。譬如,一张要价490欧元(约3500人民币)的FlaxChair,究竟谁会买账?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3)

↑Allemuir的可持续家具系列 AXYL椅子

所以能够进行大面积量产的可持续性家具(没错,它们早就存在)反而才是消费者在现阶段有能力入手的现成品。而立即让人联想到的就是美国的Emeco,以“111瓶可乐打造一张椅子”的品牌。推出这类不断创新的话题性产品已经成为了这家从回收铝制家具起家的品牌最成功的地方。它们不仅让家具系列不带一丝以环保原料制成的业余感,也通过设计大师贾斯帕·莫里森或萨姆·海特的规划,为设计赋予了极简与线条流畅的外形,让环保产品从此有了颜值。像近期的最新版的Alfi Soft椅子,也是以百分百的工业废料和当地木材制成,但样貌绝对过得去。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4)

↑Allemuir的可持续家具系列 AXYL椅子

若沿这样的可持续设计线索探究,自然会发现不少与市场并进的设计品牌。像找来设计师本杰明·休伯特主导的Layer 公司合作的英国品牌Allermuir,因为去年推出了可持续家具系列AXYL而鱼跃龙门,成为了环保界的新宠儿。“在Layer,我们总是将注意力放在寻找新的形式与维度上,为市场输入一些看起来独一无二的产品,同时超出那些必要的功能性要求。”本杰明如是说。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5)

↑Allemuir的可持续家具系列 AXYL椅子

因此,打造AXYL所用的铝制结构不仅来自于回收原料,而且其能量消耗也仅仅是打造新铝的百分之五。另外椅子的外壳、凳子的座位以及咖啡桌的桌面均由回收的木制纤维、翻造的木材以及再利用的尼龙等材料打造,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也为家具行业中的废弃产品的再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大大地节省了制造成本。不过,至今仍为发布价格的这件设计品,也不禁让人质疑起其可实行性。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6)

↑Allemuir的可持续家具系列 AXYL椅子

可持续,但不可随意

对可持续家具探索下来,不难发现,在对消解塑胶垃圾对环境影响的议题中,荷兰设计从早期就开始不断地寻求解答。这一国度所发起的变废为宝的点子不仅多元,他们同时也是3D打印科技最早的采用者。像德克·万德·科艾在2010年就打造了全球首款用再循环塑料3D打印出来的家具系列。其设计之印象深刻,不仅让人过目难忘,甚至如今在看过其他类似的家具都会觉得难以匹敌,略显逊色。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7)

↑布罗迪·尼尔考虑使用海洋塑料当作设计原料设计的Gyro桌子

譬如说 ,同样起源与荷兰的The New Raw研究和设计工作室,就因为以巡回工坊的方式来教育民众而获得好评。但近期发起的“打印城市”项目 所打造的形态扭转的超大号长椅,同样是以废弃塑料制成,同样以3D技术重塑,可是看到成果后,感觉在样式上过于哗众取宠,作为公共设施之用,亦有可能易受到恶意破坏。这样的窘境就犹如INDEX非盈利组织的行政总监肯德·万德曾评论说:“通常,当设计师开始在某个领域工作时,却重新设计了一些已经出现了的东西。这是因为设计师对市场所出现的解决方案的理解太少。”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8)

↑意大利设计组合Studio Formafantasma的最新系列 Ore Streams

所以,要达到美学与环保意识均衡的设计并不容易。对于将废弃塑料“囫囵吞枣”地进行混合的再循环原料往往都只会沦为一团灰——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回收原料制品的色泽都大同小异。当澳大利亚设计师布罗迪·尼尔考虑使用海洋塑料当作设计原料的时候,就决定与科学家、研究学者、环保专家、海滩拾荒者、工程师、工匠和制造商合作,除花时间来收集全球海岸中特小的塑料碎片,还将它们以颜色区分,打造出由白至蓝到黑的渐层色彩的Gyro桌子。而其去年推出的Flotsam长凳虽然舍弃了这样繁复的工作模式,但结合了水泥的表面后,却有了如水磨石的障眼法,无形中提倡出环保意识,可说是一箭双雕。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9)

↑布兰登·蒂明的Lamp Serie用剩余方形木碎、大理石和铝片制作而成

其实,布罗迪设计的成功(Gyro桌子已被墨尔本国家美术馆收藏)已证明:如果再循环产品如果无法被量产,那就唯有往高定与精致感的路径走去——虽然这并非顺遂的过程,但其价值却能超越“仅仅是一件实用家具”的事实。尤其当设计概念所针对的是已悄然迫切,但依然鲜为人知的环保议题。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10)

↑布兰登·蒂明的Lamp Serie用剩余方形木碎、大理石和铝片制作而成

可持续 ,亦可精致化

适逢墨尔本NGV三年展之际,被邀请参展的意大利设计组合Studio Formafantasma所展示的最新系列Ore Streams,除了提出电子垃圾再造的可能性外,也希望人们将其视作为一种全新的、珍贵的开采资源。他们解释说:“因为数千年来,我们一直开采地球表面,以寻找金属和矿物等资源,所以到了2080年,最大的金属储量将不会在地底下。相反,它们则会在私人建筑物中以锭的类型存放着,或以其他方式在筑材料、家电 、家具和日益增长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中流通。”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11)

↑Wilderness Bodies设计的EchoSet取材老旧过时的橱窗或展览结构

因此,这些看似是办公家具的设计中,即便镶嵌了所谓的电子垃圾的部分零件:如桌腿有微波炉的通风网,两叠手机成为了支撑点,微波炉的主体被置放在隔间上成了架子,电脑键盘从其侧面插入等等,皆在触感光滑,泛着淡淡的黄、紫、土红色的色泽中,显得奢华,充满未来感。仿佛是来自《银翼杀手》世界里的设计品。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12)

↑基姆·马克尔的Vessels采用的回收塑料制成

相同地,在去年纽约设计周亮相的Salvage Lab组织亦希望新晋设计师们针对自己工作上的废弃物进行不浪费与再循环构思的可能性。譬如说,布兰登·蒂明的Lamp Serie采用了来自各种木材商店的方形木碎,垃圾堆中的大理石,以及其他设计师工作室内剩余的铝片综合制作而成;Wintercheck Factory设计的Pile Sequence以及Wilderness Bodies设计的Echo Set则取材老旧过时的橱窗或展览结构;基姆·马克尔的Vessels更为有趣,它所采用的回收塑料是设计师在工作一年中所储存的废料(如椅腿上多余的一英寸),最后制成的容器也记载了她过去一年所进行过的事。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13)

↑基姆·马克尔的 Vessels采用的回收塑料制成

其实这是不少时装品牌参与过的类似计划。像Fendi和 Hermès就曾找来设计师应用一般被丢弃的边角料来制作。西班牙产品设计师乔治· 潘娜达(Jorge Penadés)大受启发,采用了时装界里的皮革废料,加入粘合剂及树脂而自制成厚块后,进行切割,并组装成椅子和衣架,为废料带来新生。

可持续,能源再设计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14)

↑乔治·潘娜达用废弃的皮革材料制作的Tablelamp Nº 03

可持续性产品还有另外一面——再生能源。或许,这并非一般设计师能轻易挑战的领域,但在天马行空的遐想中,却自然会有“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好主意。

像同时持有生物化学学位的设计师朱利安·马琪奥瑞就因为对光合作用痴迷首先打造出能自行发光的“人工叶片”,由“叶片”中的管路和膜系统来培育单细胞绿藻,这一款灯具同时拥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能力,进而能净化空气,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改良版的叶片如今也被塑造成名为Exhale的吊灯,成品除了散发出一种温暖光芒和绿意,还能感觉到一种来自外太空的有机性。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15)

↑马里安·万·奥博尔取材于光合作用的设计的Current Table

同样地,取材于光合作用的设计还包括了马里安·万·奥博尔的Current Table。这是一张充满“电力”的桌子,而其发电的元素,来自于以特殊染色技术处理聚集在玻璃桌面上的二氧化钛。设计师说:“地球每天接收到的太阳能可供我们所有日常电器使用一年,而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捕捉、存储和运用它们。”所以,有了这一张桌子,即便是室内的漫射光(即被反射的光)也能被吸收,然后转换成为电能,存储到内置电池中。用者也就可以通过USB口给小型移动设备充电。当然,这样的设计也已经被她应用在窗户上,让“太阳能板”的设计也能突破框框,展现出装饰的美感。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16)

↑乔治·潘娜达设计的Table lampNº02

谈到可持续设计,自然不得不提及荷兰设计师丹·罗斯加德。自其2016年实行的“减霾计划”后,这一设计项目迄今已经入驻了国内三大城市——北京、天津和大连。而在经过评估检查后,为该计划所设计的雾霾净化塔不仅有效吸收并消除70%的PM10污染物和50%的PM2.5污染物,而且在北京的首个净化塔附近也着实制造了55%的洁净空气。虽然该计划“将所收集到的碳物质做成雾霾戒指”的概念略显冗余(建议设计师可以和以污染物重新再造成为安全墨水的Air Ink公司合作),但无可否认的是“减霾计划”已经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可持续计划中拥有最直接与成效显著的解决方案。

可持续,可达到未来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17)

↑朱利安·马琪奥瑞通过光合作用打造出能自行发光的“人工叶片”

当然,可持续性并非纯属“产品”而已。曾荣获国际生态城市大奖和国际环境大奖的澳大利亚建筑师保罗·F·唐顿就这一定义解释得最好:“可持续性的定义远远超过于减少对环境损害的概念,反而我们则需要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复原,让它重获新生。”所以,随着再循环科技的进步,可持续设计或许也得遵循业界的至理名言——在“少即是多”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人人所预见的绿化未来。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对比(真的什么都可以再循环)(18)

↑朱利安·马琪奥瑞通过光合作用打造出能自行发光的“人工叶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