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的治国失误(治以不治和以夷制夷)

导语

在历朝历代中,边疆问题一直是一个国家主要关心的问题,因为这关乎到国家势局的稳定。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进而统一天下,建立明朝以后云南的问题也摆在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眼前。毕竟云南是我国历史发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版图,那既然云南之前是元朝的一部分,现今也就属于明朝的一部分。

既然是明朝的疆域,在洪武十四年即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批军队向南征讨,凭着锐不可当之势平定了云南。稳定了云南的局势以后,明朝制定的“治滇观”也开始一步一步地实施。

明朝后期的治国失误(治以不治和以夷制夷)(1)

明太祖

朱元璋如何实现云南的真正统一?

毕竟明朝刚建立没多久,还残留有部分元朝势力挑动局势。朱元璋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有效结合,强调明朝统一云南的合理性。并且想要试图在云南形成永远不会背叛明朝的的治理方案。

明朝建立以后,大家都十分在意朱元璋对云南领土的看法。毕竟云南这片地方还残留了大量的元朝势力,主要分成两块:以梁王为首的元朝势力和控制云南西部的大理段氏。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态度:“云南地方的全部土地人民们,本来就归属于大理王。云南自从汉朝开始就向中原俯首称臣,持续不断地向中原献上贡品,既然从那个时候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就应该永永远远属于我们国家。”

明朝后期的治国失误(治以不治和以夷制夷)(2)

明朝版图

朱元璋上位以后,有着很多的新统治政策,他制定的特别的民族政策也算是一大特色。在治理云南时,朱元璋提出了一个核心的治理观念:想要云南人民不叛变,就要使云南人民没有叛变的心。为什么要努力做到让云南人民心服口服地向着明朝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就是云南这个地方离明朝中央十分遥远,且地势偏僻。古代的交通也没有现在这么便利,一般都是步行或者马车,这加大了统治者对云南人民的管理的难度。如果中央强行管理,百姓们肯定要反抗,效果不够理想。表面上治理成功是不够的,朱元璋要从根上面治理。

第二点则是因为云南不像明朝本土人民,民族较为单一。云南的土地上混杂着各种民族,人们的习俗文化也都不尽相同。而且因为其地方偏僻又偏远,经济文化又比较落后,这样就根不能采用政治上强行压制的政策。

明朝后期的治国失误(治以不治和以夷制夷)(3)

上巳节体现云南民俗

第三点是因为云南穷乡僻壤,文化程度不高,整个民族的民风较为野蛮。如果明朝还是选择用武力镇压的话,各种起义自然是少不了的,周边地区不够安定,这也不利于明朝的统治。

其实在整个明朝时期,云南地区都不太稳定,统治者则在云南地区设置了三大司法部门:都指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司,后期还多增加了一个巡抚。

在朱元璋准备收服云南的时候,按着“治根”的原则,多次派使者前往云南与元朝残留势力的统领梁王沟通,但梁王从来不给情面,甚至多次刺杀使者。这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用武力将云南收复,实现我国领土的大统一。最后,无论是以梁王为首留下来的元朝势力还是西部的大理段氏,都被明朝军队收拾的地干干净净。但根据各种史料记载的数据,可以看到云南自汉朝以来就动荡不堪。在汉朝时期,即便云南每到固定时间就会上交贡品,但也叛变过不少次数。朱元璋开始思考怎样改良云南当地不良的风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明朝后期的治国失误(治以不治和以夷制夷)(4)

明朝集市

朱元璋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让云南当地人民与我们中原的生活接轨,将云南区域落下来的经济适当的补一些回去。并且向云南当地迁入了部分中原地区的人口,使整个民族的关系更加的融合。

治滇观转变为现在的“征于不征”

明朝收复云南以后,思氏首领开始归顺。但随着思氏势力逐渐地积累,云南的大部分土地被吞噬。思氏时而依附明朝,时而又发动叛变。在明朝中期又出现了麓川问题,加大了明朝对其的管理难度。在这样的危急情况下,明朝不得不转变对云南的治理政策。由一开始从根开始治理的治滇观转变为现在的“征于不征”。

明朝发动统一战争,将云南收复以后,思氏首领也表明要归顺于明朝。统治者一开心,决定在云南建立一个平缅宣慰使司,并且让思氏的首领来管理。这样一来,明朝交给思氏的权利就略微有些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氏掌握的权利越来越大,逐渐吞噬了整个云南。当一个地方的势力过大,就容易开始叛变。思氏的叛变之心也慢慢显现出来,时不时地跑去骚扰一下云南的周边人民,明朝统治者注意到以后,多次派军队去抗压,却都以失败告终。

明朝后期的治国失误(治以不治和以夷制夷)(5)

征于不征

当时不仅仅是云南问题多多,明朝内部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明宣宗去世,皇位交给谁,由谁掌握政权都够明朝内部争论不休了。而麓川的问题又一日比一日紧迫,各位大臣们都忧心忡忡。根据大臣们不同的意见,我们把他们分成两个派别。认为需要征讨麓川的派别曾给皇帝上书:“麓川的情况十分危险,路途遥远又曲折,我们必须分派不少于十二万人的士兵强行将麓川攻占下来。分别从湖广、四川、贵州四处分别委派三路战队,从湾甸、芒市、腾冲三路开始进攻,直接进入剿匪的内部,将其一并抓获。”

但是另一个派别的大臣们却反对征讨麓川,他们认为麓川毕竟只是一个小地方,面积又小,人口也少,经济发展的也一般般,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那上面,建议统治者不要发起那么多的军队去征讨。他们认为,与其去征讨麓川这个小地方,不如将明朝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西北地区。

明朝后期的治国失误(治以不治和以夷制夷)(6)

麓川王国

他们这样的想法是十分不合理的,可以说是思考的过于片面。麓川地方虽小,人口也不多,但对于明朝来说,是一块不可丢弃的地方。因为还不征用兵对去讨伐他们,思氏会愈加放肆,各个地区的各个民族也会躁动起来,这对明朝的统治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明朝末年的“治以不治”和“以夷制夷”

思氏势力在叛变过程中,被缅甸所击捕,两者结下梁子。当思氏势力再次庞大起来后,找缅甸复仇。而此时的明朝的实力大不如从前,没有功夫再花心思对云南进行管理。对云南的政策转变为了“以夷制夷”和“治以不治”

明朝后期的治国失误(治以不治和以夷制夷)(7)

土木堡之变

当时明朝有派兵征讨麓川,削弱了部分思氏势力,思氏首领在逃跑过程中却被缅甸宣慰司抓捕,最终被杀。可见思氏对缅甸的恨意,有句古话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思氏势力再次崛起时,便立马去找缅甸宣慰司,实施自己制定的复仇计划。当明朝朝廷得知这一消息时,不是不想管,是实在管不了。思氏势力十分膨胀,完全不顾及朝廷的警告,一心一意只想着复仇。其实,在征讨麓川以后,没隔多久,明朝又经历了一次土木堡之变,这大大削弱了明朝的实力,根本无力再管理云南了。

虽然明朝初期对收复云南有着很大的积极性,但是在明朝末年,自身都难保的状态下,只好将政策转变为“治以不治”和“以夷制夷”了。明朝后期的政策正是明朝政府开始腐败的象征。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太祖实录》

《明英宗实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