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燧发枪(十八世纪的燧发枪)
手枪全长于32.3厘米,其中枪管长15厘米,推弹杆遗失,重约740克,是前装滑膛枪
这是一把燧发枪,大概制作于1750年的法国,这种大小的燧发枪除了欧洲民间会用来当做旅行手枪、决斗用枪以外,大多为海军军官和骑兵使用,而海军装备的尤其多,因为十八世纪的海战还是脱离不了跳帮战,在狭窄的甲板上散布着各种遮挡物,皇家海军军官们就是靠着这种手枪借助地形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为此,很多收藏家直接把这种燧发手枪称为海军手枪。
狭窄的海船非常适合短武器
燧发枪和配备的钳形子弹模具
这把燧发枪少见的保有一个用来制作铅弹的钳形模具。模型夹长11.4厘米,把手位置宽6.3厘米,整个模具大概重150克。
模具前端闭合的地方为容纳球形铅弹的空间,上有一圆孔是倒入铅液的地方。模具厚17毫米,猜测手枪口径不超过16毫米(弹丸直径小于枪管口径,否则将很难塞进去,因为黑火药点燃后会产生很多残渣)。
燧发枪的火镰盖、火药池、击锤、制弹模具
为啥这把手枪要配制弹模具呢?其实不光是这把手枪要配制弹模具,其他所有的燧发枪都会配备一个自己的制弹模具,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标准化生产一说,哪怕是同一家店、同一种型号的手枪,其口径都有差别,毕竟都是各个手工作坊的产物,所以每把枪配一个模具是很必要的,否则分到大于自己枪口径的铅弹就麻烦了。
模具内部
当然大部分枪的口径其实相差不大,军部发下来的铅弹基本小于枪的口径(燧发枪准确度感人的一大原因),包裹上垫片、纸片就可以通用,不会让士兵满世界找钢锉去。
但遇到后勤补给不方便的时候,军需官们就会分给每个连队一大块铅,然后让士兵用手中的模具制作自己可以使用的子弹。
模具内部,能看出这是制作球形铅弹的模具吧?
铅是很软的,熔点也低,只有三百到四百度左右,只要有模具,士兵制作起来很容易,军部采用‘高塔法’大规模制作铅弹更容易。
高塔法制作铅弹
所谓的高塔其实是一个几十米高的建筑,顶上有熔铅炉,在塔下面是一个接铅弹的大水池,需要制作铅弹时,只需要在塔楼的顶端烧一炉铅水,然后把融化的铅液直接从高处倒下,融化的铅液在半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呈球形,并在下落过程中迅速冷却凝固成球形铅弹,最后进行挑拣就可以了(但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铅弹都是小霰弹,所以又叫霰弹塔,后来人们改用了温水斜坡法制作大号铅弹)。
定装的铅弹和火药
每次战争期间,士兵只要有条件,都会围绕着篝火,使用坩埚融化铅块制作铅弹,哪怕是拿破仑战争期间也是如此。手工制作的弹丸和枪管之间基本都会有游隙,虽然这会降低准确度,但这样枪管内火药残渣的影响会小一些,装弹更顺畅,当然弹丸也会包裹着垫片或子弹,以增强气密性,防止子弹从枪管脱落。
木质枪托上有抽象的花纹装饰,装饰作用。
夹着燧石的击锤
这是燧发枪的击锤,击锤上夹着一块石头,这个小石头并不是普通石头,而是燧石,也就是打火石,这也是燧发枪名称的由来。这种燧石很重要也不是随处可见,需要从特定的产区寻找,如法国的皮卡第地区。燧石矿在挖掘、分解、制作的时候要在潮湿有雨的环境下进行,在这点上,英国有很大优势(笑)。
击锤带动燧石撞击在火镰盖上产生火星
燧石的作用是在扣动扳机后打在火镰上产生火星,然后产生的火星引燃火镰盖下火药池里的火药,最后点燃主装药完成发射。
燧石矿原料
这种燧石可以有效打火三四十次左右,需要经常更换或锐化,要不然无法产生足够的火星,本身燧发枪的战时击发率就只有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之间,如果燧石再不靠谱,那击发率将会更惨,所以在奥斯特利茨会战的前夜,拿破仑特意的亲自提醒麾下的近卫军“换一块新火石,明天会有大用场的”。
这个手枪连个前准星都没有
从上图可以看到此枪没有准星,事实上,这一时期大部分的燧发枪虽然没有后准星但还是有前准星的。这把枪因为没有准星严重影响了枪的准确度,增加了不必要的瞄准难度。
燧发枪的火药池特写,燧发枪的火药池因为有火镰盖遮盖,所以可以有效的防风、防漏,所以击发率比火绳枪要好
红圆圈内就是引火孔
燧发枪每射击大概60次,就要对火门(引火孔)、枪膛进行清洗,要不然火药残渣堵塞起来不光弹丸塞不进去,甚至连火药池和枪管相连接的引火孔都会完全堵死。
简单的扳机
使用这种枪的老手能一分钟射击五次,当然精度感人,所以一般一分钟两到三发,有效射程很少超过30米,这把枪因为没有准星、膛线,估计其有效射程更近。
求关注、转发、点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