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养木艺术欣赏(诸美并臻养人眼)

吴养木艺术欣赏(诸美并臻养人眼)(1)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实在精辟!“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世界文化也才称其为世界文化。”我读大巴山作家群重要作家、大巴山文学的代表人物——张中信——之长篇小说《哦,野茶灞那些事儿》(以下简称《哦》),这样的感觉非常强烈。《哦》,不仅是大巴山的,通江的,也是四川的,更是中国的,也必将走向世界(当然需要进一步打磨与推介)!这是一个富有勇气的科学的预见!大哲黑格尔说:“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哲学家眼中的美不是漂浮的,虚无的,浅薄的,而是深刻的,睿智的,又不失感性与形象。感性与理性的交织相融,才会有和谐完美的世界。我认为,张中信的小说(不独《哦》)便有这样的美。《哦》,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山水之美,风情之美,文化之美,人性之美,野性之美,语言之美,美学之美……有情有韵,美不胜收,享受无穷。正是:有情有韵野茶灞,那些事儿多奇葩。诸美并臻养人眼,腾云驾雾魔幻发。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毫无疑问,《哦》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之作。无论作品取材,还是表现的深刻主题,以及主要的创作手法,无不彰显了现实主义特色。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哦》之所以被人称好,主要在此。大巴山清幽而粗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雅俗共赏的人文景观。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都有着鲜明的大巴山色彩,都散发着冷峻的现实主义光芒,有时让你流出凄怆的泪水。请看《抓阄》:牛队长破天荒地挤着笑脸对哑知青说话。哑知青无助地扫视着周围的人,一脸无奈与苍白。我,我莫啥子说的,我……我……我只想见香……哑知青终于开口说出的话,却把外场的男人都吓了一跳。香就是那个女广播员,住在隔壁的女工棚里。读到这里,我的眼泪刷地掉了下来。不是脆弱,不是故作,情节使然,人性使然。哑知青“排哑炮”是不得已的,是在他人“设套”后而必然的。在他踏进“鬼门关”之前,惟一的要求就是想见一见心爱、永久无法表达爱意的——香。这是压抑的人性的爆发,既温婉,更有悲剧意味。“见”是极为正常的,合乎人性之逻辑,若“不见”,就大谬特谬了。由此,你能联想到自古而今的痴情男女不得相爱而“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人间悲剧。我认为,张中信之于现实主义描写是一流的,而且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有悲剧情调。因为,读小说多了,自然就有个比较。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然而,《哦》又是浪漫主义的。作者爱借助一些传说、山歌等增强故事的浪漫性,有趣性,再加上作者特有的腾云驾雾的叙事风格,撩人的语言描写,就使得小说有几分魔幻色彩(莫言不是也有吗?)。比如,“小木屋”的故事。正是这种合情合理的魔幻味儿深深吸引了读者。其实,张中信所有小说都具有这个特点。我认为,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上,张中信绝不逊于当代中国某些著名的小说家。这是张中信重要的贡献(或者说成就)之一。

二、大巴山风情一览无余 张中信被称为“大巴山文学地理书写的践行者”。确实名副其实。刘婧、周毅《张中信大巴山文化地理书写研究》一书有专门而详尽的论述。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先生也有提及。我不多说,一是力所不逮,二是纯属多余。我只想说,《哦》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大巴山风情——淳朴,野性,粗犷,剽悍,而又不失厚重。仅以小说中的“山歌”为例。在读的过程中,我就被强烈震撼,一首首充满狂野幽怨之气的山歌把我带到辽远的大巴山水……青冈叶儿(嘛)马蹄包,男人莫得(哟)女人骚;男人还在(哪)脱裤子,女人(也)跳起八丈高。像这样撩人的山歌有近40首,几不相同,贯穿全书。如若拍电视剧的话,当然是颇能抓人的。顺便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山歌是很值得研究的,——内容以及艺术形式。路遥《平凡的世界》也有信天游,但少得多。我就想,这么多山歌,也许是作者搜集的,也许是作者自创的,也许二者兼之。无论怎样,都是张中信的一大贡献。因为,这就是文化,这就是中国人的情感表达,也能看出我们民族的魂魄。诗化中华山水,展现民族风情,是长篇小说的重要使命。应该说张中信做到了。三、深刻的社会变革,不灭的美好人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中信无论是创作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带有明显的悲剧色彩。鲁迅先生小说精品皆是悲剧。《孔乙己》,小市民(知识分子)的悲剧;《祝福》,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剧;《药》,革命者脱离群众的悲剧……《哦》展现了近半个世纪(抗战前到文革结束)的中国历史烟云,绘制了一幅腾挪跌宕的板板桥乡村历史画卷,刻画了中华民族(特别是农民)辛酸而坚韧的心路历程,以及倔强不屈、追求美好的灵魂。饥饿,贫穷,为生活奔波的劳苦,甚至压抑的性……都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特别是性压抑、性结合的描述,更为突出。尤其是“金”(小说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与活生生的“牛”的乱性,“疯癫”至极,更让人难以置信,而啼笑皆非,以至于“金”的母亲为此难以接受,旋即不久于人世。你也许会说,这样的描写真是过于粗俗,大逆不道,不可理喻。我想,这只是极为表象的理解。作者实际上在表明,这种不合常理、荒诞不经的做法,是人性的扭曲,是性的长期压抑所致,是人生的艰难把人逼上了绝路……类似这样有悖常理的情节,小说中还有不少。我们应该有深层的思考,而不应哈哈一笑报之。往高处说,这是作家的勇气与担当。我们现在提倡和谐,而和谐应该体现在生活、人生、社会的方方面面。小说中人物众多,张有福,花婶,金,哑知青,香,滚刀皮,夜游神,矬子,三楞书记,牛队长,刘本善,三姨太,麻骚牯,王老大,朱驼子……个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立体多元。张有福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人物,他的身上既有美德,也有不足,他在“大家伙”心中是最靠谱、值得信赖的人,有勇有谋,敢说敢为,抱打不平……小说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交织在一起,人性的美好与丑陋总是在不断地斗争。人性的美好不只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每个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小说中有几个女性,都各有其风韵与美好,当然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的一点点就汇成了一条壮美的河流……而人性的丑陋也是这样,不过,在“牛队长”身上最为集中。牛队长,人见人恨,十恶不赦,作者专以“狗日的牛队长”称之(劣迹斑斑,牛逼哄哄,确实是“狗日的”!)。爱憎分明,是非有别,是人应秉持的。小说写了很多男欢女爱之事,大多带有戏谑色彩,或者说无奈的味道。而最后“哑知青”与“香”则有真正的严肃的爱情的味道,但好景不长,以悲剧收场。“就在洪水破堤的当儿,全身泥泞的哑知青,疯狗样抱住牛队长,一个纵步跳进滚滚的洪流中。”美好的爱情结束了,善与恶的较量结束了,一切结束了。

绽放璀璨夺目的艺术之花《哦》在文学艺术创作上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是可圈可点的。1、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完美结合全书分八章,每章又有若干部分,而且都有精致的小标题,如《桃花劫》《狗啃》《烂货》《船过鬼驴子滩》《白河夜浴》……这是张中信小说一大特色。虽不是“章回小说”,但有“章回”特点,纲举目张,内容显赫,而不像有的小说“墓里看花”,捉摸不定。这是严肃的,也是为读者考虑。2、散文化描述孙犁《荷花淀》被誉为“诗体小说”,是因为其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评论湛蓝散文是“小说式散文”,是因为其散文有小说的描述语言而增强了可读性与吸引力。那么,《哦》则既有散文式的描写,又有诗情画意。这样的语段太多,仅举一例,《白河夜浴》:哑知青还来不及咽一泡口水,香已一跃而起,像一条凌空飞舞的红嘴鲤鱼,轻盈地钻进了白水河中。融进白河的香,已变成了一个追波逐浪的美人鱼,轻盈的身子在河里翻腾着,时而露出一双明丽中带着忧伤的眼眸,时而冒出一双细腻嫩白的手腕,时而像一株随波流逝的水草,一动不动地漂浮在河面上。夜晚的白河也已恢复了平静,除了哗哗的流水声,便只有香在河水中划动水波的声音,还有在岸边守护的哑知青的喘息声……这样的描写,这样的诗意,这样的灵动,这样的唯美,这样的有情有韵,谁人不爱!这不是散文又是什么!这不是诗的语言又是什么!3、善于白描白描手法看似简单,实则极见功力。三言两语,就把人写活,跃然纸上。举一例(《地主婆》):刘文秀心在动念头,手却一点也未停息,麻利地脱掉身上原本不多的衣衫。边解边扭动身形,高耸的胸脯像一对不安分的兔子,在屋子里颠颠地跳动着。眨眼间,刘文秀已变成了一个近乎透明的女人,雪白的颈子,骨突的胸脯,肥硕的沟墩子,在薄如蝉翼的内衣里隐约着,放射着撩人心魄的气息……寥寥几语,就那么诱人。像这样的描写何其多!可贵的是,大都不重复,各具情味,这就是作者的非凡之处了。 4、大胆撩人的情色描写张中信的小说语言别具特色,大胆泼辣,畅快淋漓(但不失美感),而不是忸忸怩怩,造作矫情。特别是关于情色的描写,更是活色生香,让人心旌摇荡……《白河夜浴》: 哑知青面前的香一丝不挂,坚挺的双乳就像白河两岸的山峰,气势磅礴地耸立。曲线玲珑,如雕塑般的身子,明晃晃地摆在那儿。身体上那芳草萋萋的神秘之地,微微地起伏着……哑知青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奔心头,大脑轰然变成一团乱麻。全身像海绵样酥酥的,轻轻的 ,开始在空旷的河滩上飘摇。抱抱我!……不知趣、不懂审美、道貌岸然的人肯定会大放厥词:太淫邪了!我只能以“去你的”回应。这难道不是美吗?难道不是芸芸众生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吗?……5、富有个性化的对话语言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人物对话上。没有对话,就没有小说。世界名著《简•爱》不就主要是对话连缀而成的吗?(不用多举例)《哦》中对话颇有情趣,很能透出人物心理、微妙情感。《大办公共食堂》:他有意避人,却偏有人不想避他。一贯爱找人晦气的矬子,在路上截住他质问:有福,你说的高楼呢?这阵没钱,有了钱就马上盖。点灯电话呢?城里装完了,就装村里,也快了。耕田机呢?还没有买回来……公共食堂咋就救不了你老子的命呢?这个……因为……连你老子都饿死了,你当个啥球队长?不要小看这段对话。张有福作为小说主要人物,作为带头人,他承载的压力比任何人都大。从这段对话中我揣摩到了张有福内心的疼痛、难受、委屈,欲辩解而不得的复杂心理,以及“矬子”一类旁观者、无为者的幸灾乐祸,当然也不全是。浓郁的生活气息《哦》本就是地方特色突出,生活气息扑鼻而来,不乏一些俚语俗语,插科打诨亦不少。《哦,香》: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忘了学习是由牛队长主持的,都七嘴八舌地接了张有福的话头,大讲阶级斗争的亲身体会来。滚刀皮率先接过话头,急猴猴地说:阶级斗争就像男人的鸡……鸡巴……,你一抓它就硬,你不抓它……也有时也要硬……矬子见滚刀皮讲得太露骨,便切断他的话头,慢声丝气地说:阶级斗争嘛,就像是猪尿泡,只要你敢吹,它就会肿胀,就能弹高高……一向很少说话的十七婶,见滚刀皮和矬子说得起劲,也不知是哪来的勇气,她也蹭地站起身来,一边拍打自己已经不太饱满的胸脯,一边大声武气地说:阶级斗争就像女人的奶子,你只要敢捏,它就冒水,你如果不敢捏,它一辈子都蔫耷起……突击队男女们的现身说法,对阶级斗争的形象比喻,听得牛队长头大如牛。他感觉自己已变得有些像猪尿泡样,不用弹,也要被这伙男人女人们弹上天了……恕我引用太多,如此,才完整,才有趣(这是不是有点像贾平凹的笔法呢?)。那个时代的农村确实如此,——这便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没有雅俗之分,没有高下之别,而是劳苦大众繁忙劳累的生活中难得的“打牙祭”。作为读者,要有耐性,也要会审美。《哦,野茶灞那些事儿》,作为张中信创作生涯重要的长篇小说,有很多可以评赏,因篇幅而至此。出于对这部小说的偏爱,为使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有三点不成熟的“揣想”:1、翻译成外文,走向世界。理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部小说地域特色、民族特色非常突出,中国风韵十足。2、可拍电视剧。理由:大巴山水,山歌,人性,人情……好看的东西太多。3、可以续写故事。理由:张有福们的后代们怎样了?读者会有丰富的想象……文革结束到现在,已四十多年,会有更多新的故事……张中信是各种文学样式皆有成就的作家,诗歌、散文、散文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均有专集。“秦巴浪子”并非浪得虚名。而我却虚长两岁,自当服膺。从其作品可看出他是一个爽快人,是一个有思想有长远规划的人。愿早与之晤面,畅谈文学,交流心得。祝愿写出更多展现大巴山风情的优秀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2021年3月29日于阿胶之城

作者简介吴福木:山东东阿人,高级教师。山东省诗词楹联协会会员,聊城市评论家协会理事。在《语文学习》《齐鲁晚报》《山东工人报》《聊城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文。撰写各种评论10万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