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土家族结婚习俗(湘楚民风带你近距离探秘浪漫湘西之苗族)
中国地域之辽阔,民族之众多,历史之久远,促使各地区的婚俗习俗也丰富多彩,大同又有小异,犹如缤纷万花筒,让人目不暇接。如云南拉祜族,已婚女子需剃光头;白族男女在“转山岭”找情人等等。
但不论哪个地区或哪个民族,概而言之,皆可将男女婚恋分为两大类型:开放型和保守型。开放型,即自由恋爱,男女青年有较大的社交权,允许在一定礼制上自由交往、选择爱人。保守型,多是家长制下的包办婚姻,男女平常无从接触,完全听凭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谈情说爱的过程。
湖南湘西,聚居着侗族、苗族、土家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同胞,都说少数民族热情好客、能歌善舞,那么他们的恋爱风俗又同其他民族有什么不一样呢?
今天,我们就将带你近距离探秘浪漫湘西之第一期:苗族、侗族婚礼!
苗族
在湘西,财富、声望都是其次,能唱会道就能打动心上人。他们自古崇尚“以歌为媒、以歌定情”的自由恋爱,这是一个属于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独特而奇妙的求偶方式。
三月三的歌会,有很多爱情都在歌声中碰撞,如深山云雀飞过,或者如同溪流流过青石,银饰叮当,峡谷回响,歌声渐渐汇聚成海洋;边边场人挨人,人挤人,被踩掉鞋跟的后生姑娘,羞怯的用歌声回敬,如果彼此中意,就能拉着手,去树下成双成对地唱歌了……
恋爱歌会
在湘西苗族地区,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对歌寻求恋人的形式,当地人称“跳月”或“会姑娘”,如在湘西的花垣与黔东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的虎渡口,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两省边境的苗族青年男女都自发地举行“玩年歌会”,用歌声倾诉爱慕之情,寻觅理想的伴侣。
《荆南苗俗记》中有记载:“三月三,未婚者悉盛装往野外,环山锯坐,男女各成列,更番歌。截竹以筒,吹以和,音动山谷,迭相唱和,极往复循环之妙,大抵道异日彼此不相弃意也。”
赶边边场
“赶边边场”,意即在圩场或集会附近公开进行的恋爱活动。在赶场时,苗族姑娘们梳妆打扮,特别讲究;男青年衣着整洁,格外精神。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堆, 选择圩场附近的山道田坎、路旁、石拱桥上、大树下等公共场地,先集体对歌,尔后可单独幽会。
杀公鸡、看鸡眼
苗族人在选择结婚良辰吉日时,男方父母需与媒人同赴女方家商定。而女方家要杀一只公鸡,将其煮熟之后,双方共同观看鸡眼,此仪式一般在深夜举行。如果鸡的双眼全睁或全闭,则表示吉利;如果鸡眼一只睁着一只闭着,则认为不吉利。仪式过后,双方就可以协商日子,婚期一般订在午日或子日,苗民认为这两个日子是大吉大利之日。
拦门对歌
一提起“拦门”,似乎是女方对客人怠慢,不礼貌,实则不然,而是要展开一场对歌大赛。对歌时,若有一歌者答不上来,则会被罚喝一碗苗家米酒,不从就会被一群姑娘追逐围住,抓住你非喝不可。每次拦酒总有一些歌者被弄得满头是汗,一身酒香,逗得一旁看热闹的人们捧腹大笑,欢乐无比。
闹新房
苗族婚礼时,新郎这边的兄弟们相伴而来,高兴地涌进新房,开口便向新娘讨洗脚水,新娘则机灵反驳,男女双方你一句我一句,你来我往,直到一方无话可说,才定输赢。如果男方输,就应退出新房,让位给后来者继续闹新房;如果女方输,调皮的新娘会故意将滚烫的热水端来叫赢者洗脚,而在旁边看热闹者就呐喊助兴。
吃排家饭
新娘女方为表示对男方客人的尊重、友好及家族的团结、互助,婚礼第二、第三天的酒饭由女方叔伯们担负,称吃“排家饭”。届时,会摆放亲戚的苗家长条凳和木四方桌,若桌凳不够时则会拆下门板当饭桌,一字排开,整整齐齐。
吃饭时,那香喷喷的苗家腊肉、酸鱼、红酸辣椒、野山葱,那醉人的糯米甜酒,让人垂涎欲滴。主客双方频频举杯对饮,共同庆贺,偶尔有人把酒对歌,你问我答,热闹非凡。那动人的歌声、怡人的酒香、开心的场景,无不让人心潮澎湃,不知不觉地坐上长条凳,挽起袖口,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侗族
在美丽的侗乡,青年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便开始“行歌坐夜”了。“行歌坐夜”即谈情说爱,大多数侗寨都有本身专门的“月堂”,即吊脚楼供青年男女们聚会。
行歌坐夜,大多数是由阿哥到阿妹家去与阿妹对歌交流。每当夜幕降临,侗家寨上的小伙子们便拿上自制的牛腿琴、琵琶等乐器,一边拉一边哼唱“邀约歌”,从喜爱的阿妹家吊楼下走过。听到歌声的阿妹则会推开窗子往楼下窥视,若见着中意的小伙,她们就招手让其上楼。
伴嫁歌与哭嫁歌
在侗族的婚姻习俗中,如果女方对婚事表示同意后,男方就下聘礼定亲,并择定结婚日期。从订婚到结婚一般都有一到三个月或半年不等的时间。在这期间,新娘的同伴们每天晚上都要到她的房间来作伴,姑娘们一边同新娘做嫁妆,一边聊天谈心,并唱伴嫁歌。伴嫁歌都是诉说姐妹之间的情谊,例如往日做伴和劳动时的点点滴滴,歌曲调委婉。临近婚期时,新娘则要唱哭嫁歌,只要有人走进她的房间,她就哭谁,来陪伴的人也跟着一起哭。这种哭不是单纯的哭声,而是拉长声音的一种诉说,听起来像歌唱一般,因此叫哭嫁歌。
哭家中的亲人更是必不可少,哭的内容主要是诉说亲人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就要与亲人离别的难舍之情。每当这时,亲人们也用哭声劝慰。这样,一首接一首地哭嫁歌,声声动情,场面极为动人。在侗家,嫁娘的哭嫁歌唱得越好,就越能表现出她的聪明才智,明白事理,也就越能博得人们的称赞。
婚礼与酒歌
侗族举办婚礼一般进行三天,其活动内容丰富,场面热闹非凡。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都要唱歌,以唱酒歌为主。酒歌,侗语称“嘎靠”,是喜宴筵席时唱。曲调丰富,内容广泛,有赞歌、感谢主人歌、相互问答斗智的盘歌等。
按侗家的习俗,结婚第一项是迎亲,也就是男家迎亲客到女家迎接新娘。迎亲是侗族婚俗中一个极富特色和有趣的环节。各地的迎亲方式不一,有“火把迎亲”、“抢新娘”等习俗。
当迎亲的队伍把新娘及陪同新娘来的娘家客人接到男家门口时,男家迎亲婆一边热情地上前迎接,一边唱着《迎亲歌),娘家客人唱《答谢歌》,在歌声中,迎亲婆把客人迎进了家中。
婚礼的正餐设在晚上,各式酒菜非常丰盛。在就餐前,主人先唱《请客歌》,客人再唱《祝贺歌》、《赞歌》等。在席间,主客互相敬酒,主人唱《敬酒歌》,客人唱《谦让歌》。主人以歌献酒,而客人则以歌致谢,彼此你敬我让,你唱我答,哪方答不上歌就自觉喝酒,整个席间几乎没有语言交流,一切都是以歌代言。歌越对越精彩,酒越喝越尽兴。
这样的热闹气氛延至第二、第三天,如若有客人告辞离开,主人唱《留客歌》,客人则唱《感谢主人歌》,表示感谢主人的热情招待和挽留。他们边喝酒边对歌,场面非常活跃。待客人出门时,主人便放鞭炮送客,同时吟唱《送客歌》,直至把客人送出寨门,整个婚礼算是结束。
侗族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在婚礼上便可得知。侗族婚俗中每个阶段的进行都要唱歌,其歌的内容和题材也随着活动的调整而变化。从初相会时的“邀约歌”到结婚时的“酒歌”,整个婚恋的过程均以歌代言、以歌来表达感情。侗族的婚俗离不开歌,侗歌也在婚俗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示。
免责声明:
文中部分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无意侵犯了媒体与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告知,我们立即予以删除。
在看点一下 大家都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