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以自由飞行探索的游戏(这个高空跨越的游戏)

一次拓展活动的N个启示(五)

别人都上,你上不上?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儒家精神的集约表达。短短7个字,重似千钧。其中包含的自由意志、独立思想以及无惧压力的品格在当今语境下都十分稀缺。

一次拓展活动,和这个有什么关系?

有没有可以自由飞行探索的游戏(这个高空跨越的游戏)(1)

项目:高空跨跃

玩法:两个近十米高的L型铁架,向对而立。顶部窄道不相接,中有半米多空隙。在多重保护之下,腰缚安全绳的参与者需爬上铁架,然后跨过窄道间的空隙。来回一次即算成功。跨越时不可手握安全绳,否则需要重新跨越一次。由于只能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以一旦犯规,就需要跨越四次才能完成。

解法:

这个项目描述起来比较简单,但却是最具区分度的一个项目。因为项目能否完成既和参与者的硬实力有关,也和软实力有关。硬实力是指身体素质,软实力是指胆量、勇气。

这个项目的解法无关智商,只需要勇气。你敢,就能成功。你怕,就会失败。相对而言,男性完成较易,女性完成较难。

有没有可以自由飞行探索的游戏(这个高空跨越的游戏)(2)

可是,除了极个别参与者半途而返,绝大多数参与者无论过程多么艰难,都最终完成。

还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参与。因为规则规定,允许参与者因身体原因不参加此项活动。

小结:

毫无疑问,这个项目核心“考点”是勇气,是自我超越。但我以为,其最大关注点不在于自我超越,而是“自我放逐”。

很有趣,在来到拓展基地之前,有许多人明确表示不参加这个听起来就令人生畏的项目。但到项目举行之时,这些人的态度开始分化,绝大多数人最终爬上高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极个别人没有参与。

每个人都能感到,当置身于现场之时,会有一种强大压力袭来。逼迫你改变想法。

这是怎么发生的?

有没有可以自由飞行探索的游戏(这个高空跨越的游戏)(3)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群体之中,总有一些激情澎湃的英雄主义者。在可以展现个人魅力的公众场合,他们往往非常亢奋,十分享受别人羡慕的目光和大声的喝彩。此时,他们是英雄主义的符号,所有人都不再关心这些“英雄”是体健如牛者还是高血压抑或恐高症。

而项目注意事项中明确说到,“若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等不适合从事高空项目的疾病,应主动向教练提出,可免于参加。隐瞒实情参与项目者一切后果自负。”

可以说,这一注意事项使得那些确实不适合参与此项目的人有了合法豁免权。但殊不知,在活动现场还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它在背后推动你放弃自己不参与的决定,并把你塑造成一个战胜自己的“英雄”。

于是,那双看不见的手直接把这些可能根本不适合参加这类活动的“英雄”推到了“后果自负”的境地。

有没有可以自由飞行探索的游戏(这个高空跨越的游戏)(4)

那么,是什么导致理性失效了呢?

其原因在于,这些人屈从了这样一种心理机制——害怕孤独,害怕被抛弃,害怕被认定为异类。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写道:单单是他变成一个有机群体的成员这个事实,就能使他在文明的阶梯上倒退好几步。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表现的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也表现出原始人的热情和英雄主义。

显然,勒庞是极具洞见又极具偏见的思想者,他把群体描述成吞噬个体独立人格的黑洞。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他过于敏感且偏激了。人类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同一过程,人的社会性或者说人的群体性无法用独立人格的手术刀完全切割。而且,人类的文明也是群体共同造就的,纯粹原子化的个体根本不可能生存。

勒庞真正的价值在于他的深刻洞见。他从大众浑然不觉的行为中发现了人类社会的秘密——群体对个体强大的压迫力、吸附力和塑造力。群体中弥漫的空气既像麻醉剂又像兴奋剂,甚至还像毒品和春药。在它们面前,个体的理性不堪一击。

尤其是在以“合群”为指征的儒家文化语境中,群体对个体的沉浸式塑造更为有效。在许多人的观念中,特立独行基本上就是一个贬义词。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俗语更是对特立独行者赤裸裸的诅咒和宣战。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互联网对人类心理的塑造。有学者指出:互联网的“共情特性”,可以快速形成一股巨大的情绪,继而改造人类心理。其表现是:第一,丧失独立人格。很多人被抖音微信头条上传播的观念驱使前行;第二,从众。巨大的情绪感染力,会造成一种心理疾病:错失恐惧症——许多人会自己过多的精力,花在迎合社会需求上。

总之,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群体在个体面前,有碾压式的巨大优势。不容选择、不容分辩、不容置喙。不仅以“要做什么”为特征的积极自由难比登天,连以“不做什么”为特征的消极自由也相当稀缺。

好了,大道理讲完。请做这道关于高空跨越的选择题:你的团队中,位高权重的领导、娇小玲珑的美女、一直在和你竞争的同僚、喜欢嚼舌头的市侩都已经成功跨越,成为英雄。只剩下孤独的你,疲惫的你,理性的你,不驯服的你,你,到底是上还是不上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